“感嘆淋漓的情感”——歐陽修詞所蘊含的“六一風神”的美學風格

“六一風神”是北宋歐陽修散文的美學風格,他並不刻意選擇人物、場景以及按照某種寓意的邏輯來組織內容,只是自然地敘事、自然地抒懷,在看似散漫不經心的行文中,使讀者慢慢地從尋常的敘事中體悟出難以言傳的高遠境界。

“六一風神”涵蓋了歐陽修的內在精神以及涵養,而詞一向是用以說情,那麼歐陽修的詞作,必然也在某些程度上體現著“六一風神”的內在精神以及外在特點。因此“六一風神”不可能只有體現在他的散文作品中,在其詞中也必定有所呈現,以下便從其核心內涵、結構、人物形象以及語言方面作探析,藉以探索“六一風神”在歐陽修詞作呈現的狀況。

“感嘆淋漓的情感”——歐陽修詞所蘊含的“六一風神”的美學風格

一、 真摯情感的內在核心

“六一風神”的內在核心是一種感嘆淋漓的情感表現,這種情感的表現在歐陽修的詞作中,也有相當多的體現,例如下面這首《臨江仙》:

記得金鑾同唱第,春風上國繁華。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負曲江花。

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孤城寒日等閒斜。離愁難盡,紅樹遠連霞。

這首詞是因遇見當年一起進士及第的朋友,而引發了內心無限感觸的贈別述懷之作。上片前兩句寫兩人相逢,進而回憶起十年前兩人進士及第時的風光,後三句則又將自己“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的身世融入其中,而發出“空負曲江花”的感嘆,辜負了當初踏上仕途的心願和期望;下片則又回到現實,“聞說閬山通閬苑,樓高不見君家”說明了相隔遙遠,見面困難,最後三句則借景寓情,在“孤城”、“寒日”、“紅樹遠連霞”的襯托下,這種離情的悽清孤寂更是顯露無遺。

這首詞甚能體現“六一風神”中那種感嘆淋漓的特點,而這主要來自於歐陽修將撫今追昔、俯仰盛衰、沈吟哀樂融入了自己的身世之中,也因此才令人有慨嘆之感。

“感嘆淋漓的情感”——歐陽修詞所蘊含的“六一風神”的美學風格

例如另外一首《浪淘沙》:

把酒祝東風,且共從容。垂楊紫陌洛城東。總是當時攜手處,遊遍芳叢。

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今年花勝去年紅。可惜明年花更好,知與誰同。

這首詞是惜春懷舊之作,作於宋仁宗明道元年(1032)春,西京留守推官任上,寫偕友舊地同遊的感受。上片前兩句寫對春天的依戀,祈求能留住春天的良辰美景,第三至五句點出了時間地點,也說明了這份依戀是來自於當時“遊遍芳叢”之情,下片接續著對上片詞的那分依戀之情,首二句“聚散苦匆匆,此恨無窮”感嘆人生苦短,而聚散卻匆匆,而最後三句,則以時間上的推進,象徵情感上的遞進,明寫花一年比一年好,實則強調情感一年比一年更加的深。

“六一風神”的核心內涵,是在“歷敘交遊”的回憶中,寄託自己的身世之感,進而產生了“感嘆淋漓”的情感,這首詞也同樣體現了這種核心內涵,藉由對過去美好歲月的無限留戀,表達出對人生聚散無常的深沈喟嘆,讀來令人唏噓不已。

從狹義的定義來看“六一風神”的核心內涵,便是將這種撫今追昔的感嘆融入自己的身世之中,這點從上述兩首詞中即可印證,這種感嘆淋漓的特徵,在《聖無憂》(世路風波險)、《採桑子》、《玉樓春》、《玉樓春》(兩翁相遇逢佳節)以及《浪淘沙》(五嶺麥秋殘)等詞中,也有同樣的呈現。然而,如果我們不將這種感嘆淋漓的情感,侷限於“歷敘交遊,而俯仰身世”所產生的範疇裡,而單從感嘆淋漓的情感本質來看,那麼歐陽修的大部分詞作幾乎都呈現這種感嘆淋漓的核心內涵,而且情感表現相當地真摯,與他在詩文革新運動中的主張以及形象截然不同。

例如下列一首《木蘭花》:

別後不知君遠近。觸目淒涼多少悶。 漸行漸遠漸無書,水闊魚沈何處問。

夜深風竹敲秋韻。萬葉千聲皆是恨。故欹單枕夢中尋,夢又不成燈又燼。

這首詞寫思婦離愁,上片前兩句即寫出思婦之愁是因為伊人遠離,因此觸目所及皆為淒涼,第三四句“漸行漸遠漸無書”則以三個“漸”字迭用,明寫兩人漸行漸遠,實則暗寫情似已斷,那種悲苦之情,逐步跌落逼近,卻無處可問可訴,下片首二句以景寫情,回應了上片首二句,以秋景襯托了悲苦心境,最後兩句則欲從夢中尋求,但夢中卻難以尋覓,而寒燈也絕情地熄滅了,暗示伊人的遠去,實則也是絕情的永別,

這首詞以遞進手法步步推進,形成層深的效果,詞中的每一句,都蘊含無限感慨,而使人有淒涼哀怨之感。

“感嘆淋漓的情感”——歐陽修詞所蘊含的“六一風神”的美學風格

例如《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這首詞歷來受到高度讚賞,其主要內容在寫女子深閨獨守的苦悶心情,上片的首句以外景的淒涼襯托心境的悽楚,三個深字便把這層苦悶推至不見底的深處,二、三句又以楊柳、堆煙、簾幕等外在景物,包圍了這深不見底的愁緒,使得愁上加愁整個心境彷佛壓著巨石般的沉重;下片首句點出了時間點,但卻是女子心境的最佳寫照,不僅是在三月暮,雨橫風狂更加深了這種悽慘之狀,於是想將門關上,卻“無計留春住”,連一絲希望也留不住。最後兩句則寫出一種無可奈何的悽絕心境,花不只不語,又被吹向遠方,整首詞的慨嘆、無奈心情層層遞進,在尾句達到了高點。

從上面兩首詞的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這兩首詞的詞語中蘊含著慨嘆萬千的愁緒,這種情感產生的原因,雖然並非是因“歷敘交遊,而俯仰身世”所引起,但是這種嗚咽感嘆之情卻是顯而易見的。相似的情感呈現,還可以見於歐陽修的其他詞作篇章,如《踏莎行》(候館梅殘)寫的是女子因伊人遠行,心中期待落空的悲嘆心情、《玉樓春》(樽前擬把歸期說)寫的是與好友惜別,將慨嘆之情寄於豪興之中、《玉樓春》(春山斂眉低歌訕)則以感慨的筆觸寫盡愁腸寸斷的相思之苦,諸如此類情感的呈現,在歐陽修的詞作中不勝枚舉。

因此,“六一風神”中這種感嘆淋漓的核心內涵,在歐陽修的詞作中,便是一種情感真摯而濃厚的體現。

二、 跌宕抑揚的結構主軸

歐陽修“六一風神”的形式特點中,“抑揚迭宕”是形成“六一風神”內在核心呈現的原因之一,而這種“抑揚迭宕”的特色主要來自於一種“紆餘委備,往復百折”、“說了又說,說而不說”的技巧運用,這種技巧的運用使得散文呈現出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效果,進而呈現出抑揚跌宕的特色。在歐陽修的詞作中,也有這樣的體現,例如《醉蓬萊》:

見羞容斂翠,嫩臉勻紅,素腰嫋娜。紅藥闌邊,惱不教伊過。半掩嬌羞,語聲低顫,問道有人知麼?強整羅裙,偷回波眼,佯行佯坐。

更問假如,事還成後,亂了雲鬟,被娘猜破。我且歸家,你而今休呵。更為娘行,有些針線,誚未曾收羅。卻待更闌,庭花影下,重來則個。

這是一首豔詞,敘述一個十分曲折生動的情節過程。上片一開始以男子的視角敘寫佳人“羞容斂翠”、“素腰嫋娜”的美麗輕盈,兩情相悅之後相約在“紅藥闌邊”幽會。“語聲低顫”透露了佳人內心的嬌羞、緊張、期待與渴望之情。然而女子畢竟是心細而有所顧忌的,為了防止被娘猜破,便約定裝作若無其事地回去,並約定夜晚時,在“庭花影下”再度相聚。這首詞將幽會的過程寫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時而輕鬆,時而緊張,而詞中又帶有當下未能如願的些許遺憾。

在文章中,由於篇幅較長,因此這種“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技法較容易發揮,但由於詞的字句少而短,加上歐陽修時代的詞仍以小令為主,因此這種技巧基本上在詞的運用上,便是一種抑揚對比的呈現方式來凸顯這種“抑揚迭宕”的特色。

“感嘆淋漓的情感”——歐陽修詞所蘊含的“六一風神”的美學風格

例如《玉樓春》:

樽前擬把歸期說,未語春容先慘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關風與月。

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直須看盡洛城花,始共東風容易別。

這首詞是歐陽修離開洛陽所做的惜別詞,整首詞所採用的方式是先抑後揚的藝術手法,上片前兩句以“樽前擬把歸期說”那種期待的喜悅心情,與“未語春容先慘咽”的悲傷情緒作對比,後二句“人生自是有情痴,此事無關風與月”則回應了“慘咽”之因,正因為心中有情,即使無風月等外在景物的觸發,仍能引人無限慨嘆;下片“離歌且莫翻新闋,一曲能教腸寸結”則回應了上片前兩句,情感承上而下,訴說著情之深,哀痛之極,最後末二句則急轉振起,看似豪宕的意興,實則卻隱含著沉重的悲慨。

這首詞采用的是“先抑後揚”的對比之法,感性中夾帶著理性的提煉,情感看似直率豪放,但卻是十分沉鬱慨嘆。

例如另外一首《朝中措》:

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鍾。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這是一首送別詞,上片首句以景導入,“平山欄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一句寫晴空之下,山色卻在有無之中,這是因為作者心中已經充滿離情的氛圍,又怎能看清眼前物呢?第三、四句則陷入回憶裡,進而感嘆時光飛逝之快,隱約有種物是人非的感慨,情緒至此是壓抑的;下片則回到了送別的主題,但是卻又脫離了一般的送別詞的窠臼,以一種豪情收尾,寄寓了人生感慨。

此詞“層層轉折,渾灝流傳,如丸走板,一氣呵成”,這說明了“六一風神”中那種“紆餘委備,往返百折”的特點,而上下片的抑揚對比,也形成了“抑揚迭宕”的特色。這種抑揚跌宕的結構形式,在歐陽修的詞作中多有體現,例如《生查子》(去年元夜時)採用先揚後抑的外在景物氛圍對比,反覆詠歎,而達到無限感嘆之情;《聖無憂》(世路風波險)則採用昔今對比方式,抒發對“世路風波險”的慨嘆之意,諸如此類,都可以視為“六一風神”體現在其詞作結構方面的特點。

“感嘆淋漓的情感”——歐陽修詞所蘊含的“六一風神”的美學風格

三、 外景塑造的人物形象

“六一風神”的體現,還來自於人物形象的塑造。歐陽修的詞作塑造了豐富而多樣的人物形象。

如《南歌子》(鳳髻金泥帶)中活潑嬌憨而幸福喜悅的少婦,《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中愁苦孤獨的少婦,《蝶戀花》(越女採蓮秋水畔)中活潑可人的採蓮少女,《醉蓬萊》(見羞容斂翠)中羞澀動人的女子,這些都是歐陽修專門寫女子的詞,人物的形象躍然紙上,而在一些詞作中,我們還可以看到歐陽修本人的形象,如《玉樓春》(樽前擬把歸期說)以及《臨江仙》(記得金鑾同唱第)中是一位情感真摯而難捨友誼的形象,《朝中措》(平山欄檻倚晴空)中則是一位豪氣萬千的醉翁形象,又如歌詠西湖大自然的《採桑子》組詞,呈現而出的,就是一位閒淡曠達的老人形象。

總之,在歐陽修的詞作中,人物形象的刻畫是多元而立體的。

“感嘆淋漓的情感”——歐陽修詞所蘊含的“六一風神”的美學風格

“六一風神”體現在散文中,人物形象的刻畫起了很大的作用,而這種刻畫基本上比較少從外表體態著手,絕大部分是從外在景物、事物層層遞進,或者以對照的方式,進而達到人物形象鮮明的效果,最著名的詞作,當屬《蝶戀花》

庭院深深深幾許。楊柳堆煙,簾幕無重數。玉勒雕鞍遊冶處。樓高不見章臺路。

雨橫風狂三月暮。門掩黃昏,無計留春住。淚眼問花花不語。亂紅飛過鞦韆去。

這首詞在人物形象刻畫上的成功,並非藉由外貌或體態上的描寫而成,而完全是藉由外在景物的描寫推砌以及環境氣氛的推進,層層遞進,進而塑造出一個深閨獨守的怨婦形象,技巧可謂高超。這種以外在環境、景物來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而成功地塑造出人物形象,是歐陽修詞作中“六一風神”體現的慣用技法,相似的方式,例如另外一首《生查子》: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這首詞仍以愛情為主題,但是卻是相當白話,頗有民間歌謠的味道。上片回憶去年的歡悅,花市燈好、月明等景物,象徵愛情的幸福美滿,下片前二句仍以相同的事物為題材,但卻不見去年人,進而“淚溼春衫袖”。

整首詞采用先抑後揚的對比方式寫出主題,以去年的美滿襯托出今年的離散,感嘆物是人非,仍不脫“六一風神”的核心內涵,人物形象也是從外在景物的對比,將去年的歡愉至今年的落寞層層推進,而成功塑造出女子痴情、失戀的痛苦形象。

“感嘆淋漓的情感”——歐陽修詞所蘊含的“六一風神”的美學風格

除了以景物刻畫人物形象之外,歐陽修的詞作還善於用人物的動作或者外部表情進一步觸及人物的內心世界,進而達到人物形象的完美塑造。例如《訴衷情》:

清晨簾幕卷輕霜,呵手試梅妝。都緣自有離恨,故畫作遠山長。

思往事,惜流芳,易成傷。擬歌先斂,欲笑還顰,最斷人腸。

這首詞是寫思君的痛苦,上片第一句以景開始,透露心中的悽清,第二到四句,則是一連串的動作描寫,原欲打起精神裝扮自己,因此“呵手試梅妝”,但卻因所愛的人已經遠離,心中充滿離恨,所以不知不覺將眉“畫作遠山長”,這三句將女子相思離愁的心裡寫得極為立體化,下片二句“思往事,惜流芳”則落入回憶中,心中不免又感傷起來,感嘆青春就這樣流逝,最後三句又是一連串的動作,說明心中即使悲傷,卻仍得強顏歡笑,這也難怪是最斷人腸的折磨。整首詞透過人物的外在動作和表情,寫內心微妙的情緒變化,成功的塑造出複雜心理的人物形象。

四、 深致感嘆的語言句式

“六一風神”的內在核心,是感嘆淋漓的情感呈現,形之於語言,便是真摯情感的語言特色。換句話說歐陽修詞作的“六一風神”在語言方面的體現,便是這種深致感嘆的語言呈現。

歐陽修散文的“六一風神”在語言的呈現,除了來自於感嘆詞以及虛詞的運用之外,最根本也是最直接的因素,則是語言本身就具有這種感嘆淋漓的真摯情感結構。在散文中,感嘆詞以及虛詞的運用較為容易,但在詞方面,歐陽修的詞作,並未有感嘆詞以及虛詞的使用狀況,這主要是詞本身特殊的結構問題,加上歐陽修的詞作又大部分是以小令為主,所以這兩者的運用甚為不易。

但是讀者在閱讀歐陽修的詞作之後,卻也能感受到他的詞作呈現如散文中特有的“六一風神”特徵,這來自於他的詞作中的語言文字本身就具有這種深致感嘆的語言情感存在,例如下列的《蝶戀花》:

獨倚危樓風細細,望極離愁,黯黯生天際。草色山光殘照裡,無人會得憑欄意。

也擬疏狂圖一醉,對酒當歌,強飲還無味。衣帶漸寬終不悔,況伊銷得人憔悴!


“感嘆淋漓的情感”——歐陽修詞所蘊含的“六一風神”的美學風格

這首詞又可見於柳永的《樂章集》,依照這種層深的技巧使用,是歐陽修慣用的技巧;再者,這首詞在有意無意之間,呈現出一種感慨的情感層面,這也是歐陽修所特有的情感模式,因此,

這首詞的上片首句“獨倚危樓風細細”,便以“獨”、“細細”強調孤獨與蕭瑟之意,情感主要是藉由景物的襯托,第二句說明了離愁是因遠望天際,實則點明是由思君而起,“望極”則強調離愁的無窮盡,“黯黯”兩字又使人感受到孤獨的無奈感,下句“草色山光殘照裡”又以暗色的景物強化那分離愁,“殘照”二字,除了點名時間為黃昏外,更有一種不圓滿的感慨意味存在;下片前二句看似欲振作奮發,但第三句“強飲還無味”推翻了這個想法,若非有千愁萬緒的感慨,又怎會飲而無味呢?最後二句“衣帶漸寬終不悔,況伊銷得人憔悴”說明了為情折磨心不悔,字裡行間透露無限慨嘆之意,也將這分愁緒推到高點。這首詞的語言中,句句帶有感慨之意,便是因為這種極富情感的語言運用方式,整首詞才有濃得化不開的愁緒呈現。

這種帶有感嘆愁緒情感的語言,在歐陽修的絕大部分詞作裡皆有呈現,例如以述懷為主的《聖無憂》:

世路風波險,十年一別須臾。人生聚散長如此,相見且歡娛。

好酒能消光景,春風不染髭鬚。為公一醉花前倒,紅袖莫來扶。

這首詞寫與朋友分別十年後相逢的感慨,上片前兩句的文字就透露出世事無常的感慨,也暗示了仕途的路險狀況,第三、四句則感嘆人生聚散無定,應該珍惜當下的短暫相聚,看似故作達觀,字裡行間卻透露出深沉的痛苦,下片首二句“好酒能消光景,春風不染髭鬚”又是以較為疏放達觀的字句,抒寫珍惜當下歡聚之樂,不以酸楚的語言作正面的描寫,卻以疏狂之語寫盡心中憤懣憂患之情,使讀者更能感受當中的苦楚。整首詞的語言看似豪放,但句句卻又透露出對人生聚散無常的無限慨嘆之意,這便是歐陽修“六一風神”在詞作中語言的體現特點。

“感嘆淋漓的情感”——歐陽修詞所蘊含的“六一風神”的美學風格

歐陽修詞作的“六一風神”,在語言上的呈現,並非來自於如同文章中的“虛詞”以及“感嘆詞”的運用,而是來自於語言本身就具有深致感嘆的情感存在,雖然並非全部的詞作都體現這樣的特點,但在其絕大部分的詞作中,這卻是相當明顯的。在他的述懷詞中,往往藉由對往事的回憶,而在字裡行間透露出對人生經歷的感慨;在他的愛情詞中,也是藉由女子對往日歡愉情形的懷念,透過景物或者動作層層遞進,同樣的在語言文字中也蘊藏出感嘆淋漓的情思。

而在歐陽修的詞作中,還有一部分是詠史的內容,如《浪淘沙》(五嶺麥秋殘)中,就以唐玄宗以及楊貴妃的史事為題,藉敘述千里飛騎傳送荔子的史實,寫帝王妃子奢侈享樂而不知節制的生活,種下了國家災難的種子,下闋“只有紅塵無驛使,滿眼驪山”兩句,看似對楊貴妃悲劇的同情,卻蘊含了對唐玄宗的批判,進而產生一種對史實的感慨之意,這種撫今追昔,俯仰盛衰,而字裡行間透露出感嘆淋漓的情感特色,便是歐陽修“六一風神”的精神核心,而這種精神核心的語言體現,便是深致感嘆的語言特色。

這種深致感嘆的語言句式,是歐陽修絕大部分詞作的語言特色之一,如《採桑子》(平生為愛西湖好)中的“觸目皆新,誰識當年舊主人”感嘆人生變化;《鶴沖天》(梅謝粉)則感嘆“花無數,愁無數,花好卻愁春去”;《蝶戀花》(面旋落花風盪漾)中則是“夜夜空相向”的思君寂寞感嘆。總之,歐陽修詞作中“六一風神”的語言特色呈現,是一種深致感嘆的情感所致。

“感嘆淋漓的情感”——歐陽修詞所蘊含的“六一風神”的美學風格

總結:

歐陽修的詞作表現了人生的感嘆與思索,將純粹的戀情詞轉變為表現戀情與人生的感嘆和思索的結合,這種感嘆與思索的潛在因素,便是“六一風神”中那種撫今追昔,俯仰盛衰,沈吟哀樂,並且融入自己身世的情感核心,這種情感核心表現出的,便是一種對感嘆淋漓的效果,換句話說,感嘆淋漓的情感,就是歐陽修詞作六一風神的內在核心。

這種內在核心體現在結構方面,是一種跌宕抑揚的結構主軸,而這條結構又是藉由外景塑造的人物形象以及深致感嘆的語言句式兩條輔線交錯而成,如此一來,歐陽修的詞作便呈現出了“六一風神”的內涵與特點,不僅在內涵上有著深沉感嘆的情致,其形式上也是難得的藝術佳作。

“感嘆淋漓的情感”——歐陽修詞所蘊含的“六一風神”的美學風格

儘管歐陽修的詞作地位在宋代並不突出,但是他在表現人生的感慨之意這方面,對後人卻是有一定的影響存在,這種對人生思索而產生的感慨,便是“六一風神”的精髓,這種感慨的情感,使得宋詞在繼承五代詞戀情題材中注入了新的氣息,也因此,歐陽修的戀情詞呈現出一種深婉的特點,而表現在述懷詞中,便是一種疏雋的特色,深婉的特點是承繼五代以來的傳統,但這種特點因歐陽修“六一風神”中特有的“感嘆淋漓”情感渲染,而使詞境呈現一種深致的特點,而疏雋的特色是在詞中融入了對人生的感嘆之情,使詞跳脫傳統的深婉特點,開拓了詞的意境。這兩種特點在歐陽修時代,並未引起太多注意,但其對後世詞學的發展卻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馮煦以“疏雋開子瞻,深婉開少遊”來肯定歐陽修的詞作地位,基本上是相當適切而恰當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