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隴南,風景這邊獨好——隴南市推進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綜述

美麗隴南,風景這邊獨好——

隴南市推進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綜述

美麗隴南,風景這邊獨好——隴南市推進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綜述

隨著天氣變暖和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兩當縣依次開放的各類花卉,吸引了大量外地自駕遊客。圖為遊客在站兒巷鎮白家咀新村遊玩賞花。通訊員 馬衛東 攝

記者 馬海濤

四月芳菲,春光正好。時下的康縣花橋村,藍天白雲之下,清澈的溪水穿村而過,村道兩旁綠樹成蔭,路邊的花壇裡,鮮花競相開放……儼然一幅恬淡愜意的山水田園畫卷。

幾年前,在南方工作的花橋村村民楊明霞,放棄穩定的工作,回到老家開辦了農家樂;幾年後,花橋村已經成了遠近聞名的鄉村旅遊勝地,一年四季遊客不斷,楊明霞開辦的農家樂和農家客棧生意也越來越好。

花橋村只是隴南大力發展鄉村旅遊的一個縮影。近年來,隴南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深度落實“433”重點工作,依託優良的自然資源和厚重的文化底蘊,積極推進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先後建成了一大批美麗鄉村,推動全市鄉村旅遊實現了由小到大、由分散到聚集、由單一到豐富的跨越式發展。

村美,業興,民富……如今,一幅鄉村振興的新圖景正在隴南大地徐徐展開,鄉村旅遊也已成為隴南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金鑰匙”。

從“破敗鄉村”到“旅遊景區”的嬗變

隴南地處甘、陝、川三省交界處,境內豐富的生物資源,多樣的自然風光和悠久的人文歷史,使隴南具備了發展旅遊業的得天獨厚的優勢。

近年來,隴南依託自然生態、文化資源優勢和美麗鄉村建設成果,按照“一縣一品牌、一鎮一特色、一村一風韻”的要求,深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通過拆違治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等,極大改善了村容村貌。水、

電、路、網等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坑窪不平的爛泥路變成了寬闊平坦的水泥路,破敗的老舊房屋經過修繕成了古樸的民宿,就連碎磚爛瓦、枯樹斷枝,都被改造成了獨具匠心的鄉村景觀。

“以前的稻坪村,晴天出門一身灰,雨天出門兩腳泥,就是一個藏在深山中的‘窮窩窩、爛溝溝’。如果不是美麗鄉村建設,我們村根本不會有現在的發展。”徽縣嘉陵鎮稻坪村村民尹綵鳳感嘆道。

如今的稻坪村,古樸的房舍錯落有致,青石板路上游人如織。茂林修竹、小橋流水、亭臺樓閣,以及不時從屋後升起的縷縷炊煙,將整個村莊裝扮得像一個令人嚮往的山水田園。

不僅是稻坪村,朱家溝村、田河村、三泉村……如今,眾多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已如雨後春筍般,在隴南大地蓬勃生長。

截至目前,全市已打造國家級鄉村旅遊模範村2個,省級鄉村旅遊示範村9個,省級旅遊扶貧試點村12個,市級鄉村旅遊扶貧示範村105個。農家樂、農家客棧達到2437戶,床位9010張,其中星級農家樂66戶,星級農家客棧17戶。

優美的鄉村風光,完善的基礎設施,便利的交通條件,吸引著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觀光旅遊,為當地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希望。

從“走馬觀花”到“聞香下馬”的轉變

經過多年的發展,如今的隴南鄉村旅遊已形成景色、美食、文化等多元融合的發展模式。

在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康縣花橋村,“美麗花橋新農莊農家樂”老闆楊永強說,自幾年前辦起農家樂以來,一年四季沒有淡季。遊客們在這裡一住就是好幾天,體驗田園生活,盡享鄉野樂趣。

“之前聽說隴南鄉村旅遊做得非常好,尤其是這裡的民俗體驗、文旅項目更是讓我向往。這次來隴南旅遊,我一定要多住幾日,好好感受這裡的魅力。”蘭州的自駕遊愛好者趙哲鑫高興地說。

久負盛名的隴南鄉村旅遊,新業態層出不窮,讓遊客從“走馬觀花”到“聞香下馬”,完成了從最初觀光、休閒的一日遊、過路遊,到如今深度體驗和慕名遊的躍升。

這正是隴南鄉村旅遊轉型升級、提質增效、跨越發展的一個縮影。

隴南鄉村旅遊文化資源豐富、分佈廣泛。近年來,全市始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確保鄉村旅遊“一盤棋”規劃、“一體化”推進,讓各種特色優勢相輔相成、競相迸發,創新出了一條品質優先、融合發展的鄉村旅遊新路徑。

同時,不斷促進鄉村旅遊與特色產業、歷史文化等深度融合,培育打造觀光、休閒、體驗、康養、度假等多種業態旅遊產品,推動產業鏈條延伸,實現鄉村旅遊業態聚合,效益倍增。

文縣鐵樓鄉草河壩村把鄉村旅遊與原生態民俗表演《池哥晝》相融合;西和縣姜窯村、謝莊村把鄉村旅遊與“乞巧女兒節”民俗節日相融合,不斷創新鄉村旅遊文化遊、探秘遊、體驗遊,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吸引力的民俗文化節目,留住了鄉愁、引來了遊客。

數據顯示,2019年全市鄉村旅遊接待人數1142.04萬人,收入28.8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1.97%,24.69%。各具特色、亮點紛呈的鄉村旅遊品牌,已成為“隴南風景獨好”招牌。

從“美麗貧困”到“綠色經濟”的跨越

徽縣大河店鎮三泉村,坐落於青泥嶺下,四周群山環抱。由於山險路陡,交通閉塞,產業發展單一,這裡一度是全市出了名的貧困村。2013年被列為貧困村時,貧困發生率達到39.8%。

一直以來,該如何摘掉“窮帽子”,是擺在當地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難題。

為了徹底改善當地貧窮落後的面貌,幫助群眾增收致富,近年來,三泉村依託靠近青泥嶺景區這一得天獨厚的優勢,狠抓美麗鄉村建設,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如今的三泉村已成了遠近聞名的避暑勝地。

為進一步挖掘鄉村旅遊助力脫貧攻堅的潛能,三泉村立足自身資源稟賦、區位環境、歷史文化,通過“鄉村旅遊+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模式,積極打造“山水田園、花映三泉”田園綜合體,創建了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觀光農業、農事體驗於一體的新型現代田園綜合體。

“現在,附近有很多群眾都在我們園區務工,日工資80至100元不等,按月發放。務工收入,再加上土地流轉的收入,村民們的‘錢袋子’越來越鼓了,生活比以前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田園綜合體負責人郭向奎告訴記者。

位於嘉陵江畔徽縣田河村,因其有著中國最大的古銀杏樹群落而蜚聲全國。

“我們村僅靠著這153棵古銀杏樹,每年就有可觀的收入。尤其到了週末和節假日,每天都要接待十幾桌客人。一年到頭,收入十幾萬元不成問題。”田河村“古樹山莊”農家樂老闆楊世強告訴記者。如今,他們還會經常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發佈當地的美景美食,吸引了一大批旅遊愛好者慕名前來,有效帶動當地群眾脫貧致富。

……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證明,將鄉村旅遊和脫貧攻堅有機融合,堅定不移走“鄉村旅遊+扶貧”這條綠色發展道路,不僅讓隴南更多的貧困群眾享受到了鄉村旅遊跨越發展的紅利,更為全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實現鄉村振興注入了不竭動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