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讀科普雜誌」為何有袋動物多出現在澳洲,北極熊在北極?

澳洲是有袋動物最早的故鄉嗎?

提及有袋動物,你會想到什麼呢?袋鼠、考拉,還是已經滅絕的袋狼?

有袋動物是哺乳動物裡當之無愧的“怪咖”,由於沒有胎盤,所以它們的幼崽剛出生時發育不完全,需要在母親肚子上的育兒袋中吮吸乳汁,繼續發育數月,才能落地行走。此外,它們還有另一個共同特點——大都生活在澳洲大陸。澳洲大陸也堪稱“有袋動物王國”。

「一起讀科普雜誌」為何有袋動物多出現在澳洲,北極熊在北極?

難道有袋動物的故鄉就在澳洲,是這片土地最初孕育了它們?其實不然。

英國索爾福德大學的動物學家羅賓·貝克研究發現,在澳洲大陸出現有袋動物之前,這些生靈至少已經存在了7000萬年之久!顯然,它們並不是澳洲原生的“土著居民”,而是外來“移民”。

經動物學家考察證明,已知最古老的有袋動物,在白堊紀時期就已經誕生於北美洲,它們從胎盤哺乳動物中“獨立”了出來,自成一體,發展壯大。

到了約6600萬年前恐龍滅絕的時候,有袋動物從北美洲來到了南美洲。在之後的200萬到300萬年裡,這些有袋動物在南美洲肆意生長、演化,有的進化成熊和鼬鼠大小的食肉動物,有些還進化出了劍齒,而另一些則進化成了吃水果和種子的素食動物。

再後來,地球上其他地方的大部分有袋動物逐漸滅絕,唯獨南美洲依然是有袋動物的“聖地”。隨著時間的推移,南美洲的負鼠開始向北遷移到北美洲,演化成唯一一種生活在墨西哥北部的有袋動物——弗吉尼亞負鼠。而其他一些有袋動物,則逐漸開始了向澳洲“移居”的旅程。

我們都知道,如今的澳洲和南美洲可以說是“天各一方”,它們被一望無垠的南太平洋遙遙相隔。沒有長翅膀的有袋動物,是如何橫穿這片大洋,到達彼岸澳洲的呢?

其實,早在約4000萬到2500萬年前,南美洲和澳洲是與南極洲相連的。那時的南極洲不但沒有被冰雪覆蓋,反而遍佈著溫帶雨林,氣候非常舒適。有化石證據顯示,南極洲的西摩島上存在有袋類動物的化石。顯然,有袋類動物和“親戚們”從南美洲南下至南極洲,然後橫穿南極,最終抵達了澳洲。

那麼,究竟誰是第一批抵達澳洲大陸的“南美移民”呢?

在澳大利亞昆士蘭州一個有著5500萬年曆史、名為Tingamarra的遺址中,科學家發現了澳洲最古老的有袋動物化石,這些化石與南美洲同時期有袋動物的化石“互為近親”,這似乎證明,該遺址的這些化石,就是澳洲最早的“南美移民”。其中一些以昆蟲為食物的有袋類動物,則可能是澳洲現有有袋類動物的祖先。

化石記錄進一步顯示,之後澳洲大陸的有袋動物大部分出現在2500萬年前,而它們基本都存活到了現在,可以說都是“活化石”級別的了。

如今,在澳洲大約生活著250種有袋類物種;南美洲約有120種;北美洲則只有一種,即弗吉尼亞負鼠。然而,為什麼有袋類動物會在澳洲發展壯大,目前學界還暫無定論。

為什麼北極熊不在南極生存?

澳洲是有袋動物的樂園,北極則是冰原霸主北極熊的地盤。

「一起讀科普雜誌」為何有袋動物多出現在澳洲,北極熊在北極?

北極熊似乎為了北極而生,它有著用於禦寒的厚厚脂肪,以及便於在冰原上隱藏自己的白色毛髮,巨大的腳掌則是在浮冰上馳騁的最佳法寶。但很多朋友都會有這樣的疑惑:既然北極熊的生理構造適用於地球上最寒冷的地區,為什麼它們只生活在北極,而同樣極寒且更加廣闊的南極大陸,卻沒有它們的身影呢?

其實,原因和有袋動物的遷徙類似,和大陸的漂移有直接關係。

北極熊是從古代棕熊演化而來的,它們都屬於真獸亞綱的食肉目熊科。而早在真獸亞綱形成之際,南方大陸與北方大陸就已經分離了。後來,隨著大陸進一步漂移,南方大陸解體了,非洲和南美洲分別與歐亞和北美大陸連接到了一起,南極洲則漂到了地球的最南端,導致南極除了企鵝再也沒有其他動物。

所以當北極熊出現的時候,它們雖然完全能適應南極洲的氣候,但也沒這個機會過去那裡生存啊!

有袋動物和北極熊的故事,生動演繹了這樣一個事實,那就是:成也大陸漂移,敗也大陸漂移!

文章摘選自《奧秘》2019.12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