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有文化的江南小鎮,30裡外都能聞到書香

水墨江南的深處,藏著一座文藝與氣質同在的古鎮。穿過河塘交錯的鄉間田野,踏過曲徑通幽的芳草小道,走進常熟市東郊,一種瀰漫全鎮的書香氣息款款而來。跟著典籍一路向前,才明白這裡便是沉澱了千年的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古裡鎮。

中國最有文化的江南小鎮,30裡外都能聞到書香

初秋遊古裡,更能讀懂其清溪環繞、陣陣書香。走進被譽為海內私家藏書最完整的“鐵琴銅劍樓”,從低調的門樓內窺見中華文明的千年守望。

中國最有文化的江南小鎮,30裡外都能聞到書香

鐵琴銅劍樓始建於清乾隆末年,至今已有二百多年曆史,由常熟籍古里人氏瞿紹基所建,與山東聊城楊氏“海源閣”、浙江歸安陸氏“皕宋樓”、浙江錢塘丁氏“八千卷樓”並稱為清代四大藏書樓。目前,經修建過的鐵琴銅劍樓佔地600多平方米,前後共三進。

中國最有文化的江南小鎮,30裡外都能聞到書香

中國最有文化的江南小鎮,30裡外都能聞到書香

中國最有文化的江南小鎮,30裡外都能聞到書香

走進第一進展廳,一臺由國家著名琴家大師吳寒按照原比例複製的鐵琴和一把用三維立體展示的銅劍構建起一幅跨時空的水墨長卷。煙雨樓臺、虞山高處,悠揚的琴聲訴說著讀書人內心的寧靜,你聽,三十里外亦有知音擊鼓應和。而此樓正是以這兩件物品而命名,想必樓主當年的往事記憶裡,一定少不了恬淡幽靜的文藝氣息。

中國最有文化的江南小鎮,30裡外都能聞到書香

中國最有文化的江南小鎮,30裡外都能聞到書香

瞿氏家族五代人秉承家風,歷年逾百,打造並傳承下來了這座蔚為壯觀的私家藏書樓,為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懸於履慶堂的《虹月歸來圖》生動地向世人展示了1860年太平軍攻佔常熟時,瞿家第三代樓主瞿秉清、瞿秉淵帶著所藏書籍,四處躲避戰亂的畫面。為了保護書籍,瞿氏兄弟將家中藏書分散至各處,前後轉移7次,最遠的轉移地為長江對岸的海門,他們輾轉四年最終將書籍安全運回古裡。為了慶祝這一喜事,瞿氏兄弟特地邀請當時江陰的著名畫家吳俊畫了這幅圖。

中國最有文化的江南小鎮,30裡外都能聞到書香

而第五代樓主也繼承祖業,在藏書刻書之餘,還致力於整理、編目、校勘等工作。新中國成立後,他們遵照父親“書不能守,則歸之公”的遺訓,多次將所藏書籍印章捐獻給北京圖書館和常熟圖書館,使這份祖產有了一個好歸宿。

中國最有文化的江南小鎮,30裡外都能聞到書香

讀書、藏書、刻書、護書、捐書……書貴流通,能化身千百,得以家弦戶誦,善莫大焉。瞿氏五代人書香傳家、成就清代四大藏書樓之翹楚,化私為公,所藏之書盡供眾人飽覽,這種“知重書籍、輕金珠”的精神讓自己頗為感動。

中國最有文化的江南小鎮,30裡外都能聞到書香

煙雨樓臺、錯落有致,綿延千古的文脈圖景在古裡徐徐展開。漫步小鎮、細細聆聽,著上了書香氣質的古裡變得更加迷人,彷彿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經過了千年歷史洗禮,靈動而深邃;花傘深巷、篷船輕桌,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小鎮濃郁的文化底蘊也將感染更多的讀書人,以文化為時尚,為初心而堅守。

中國最有文化的江南小鎮,30裡外都能聞到書香

中國最有文化的江南小鎮,30裡外都能聞到書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