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月亮科普繪本讓孩子從文藝、科普、月球探測全方位瞭解月亮

記錄魏晉名士生活日常的《世說新語》有這麼一則小故事:名士徐孺子九歲的時候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問徐孺子說:如果月亮上什麼都沒有,會不會更明亮呢?”

徐孺子回答說:“不會,就像人的眼睛裡有瞳仁,如果沒了瞳仁,眼睛必定不明亮了。”

這不由得讓我想起了最近看的一本叫《我要月亮》繪本,這本繪本的扉頁上寫著電影《登月第一人》中的著名臺詞:並非空無一物,寶貝,爸爸正要到月亮上去。

月亮上到底有什麼?古往今來,為什麼會有那麼多關於月亮的那麼多神話傳說和文藝作品?人類除了在幻想中暢想月亮的樣子,真正和月亮有過幾次親密接觸?這些問題,這本為紀念人類登月50週年的繪本------《我要月亮》都能一一為你解答。

《我要月亮》是一本科普繪本,全書分三個部分,從關於月亮的人文作品、月亮相關科普知識和人類對月球的探測三個角度全面介紹月亮。

這本月亮科普繪本讓孩子從文藝、科普、月球探測全方位瞭解月亮

《我要月亮》的文字部分由意大利的安德列·瓦倫特和翁貝託·圭尼多聯袂創作。

安德列是意大利作家、插畫家,他在1990年發表第一部漫畫作品,並於2007年、2011年先後榮獲兒童文學界最負盛名的“安徒生獎”教育類圖書獎、最佳插畫作者獎。

翁貝託是意大利的宇航員、天體物理學家、科學普及者、作家。他曾兩次進入太空,1996年試驗意大利研製的繩系衛星,2001年成為登上國際空間站的歐洲第一人。他還在意大利國家廣播電視臺開辦專欄向觀眾普及太空知識。有了翁貝託的參與創作,《我要月亮》這本繪本里的科普更具權威性。

蘇茜.扎內拉是《我要月亮》的繪畫作者,她畢業於意大利費拉拉藝術學院、博洛尼亞美術學院,曾為《騎行車的鱷魚》、《憤怒像只小獅子》等繪本創作插圖。

《我要月亮》作為一本為紀念人類登月50週年而創作的繪本,具有如下幾個特點:、

  • 知識體量大
  • 充滿趣味性
  • 畫面兼具美感和精準的科學性

一、超大的知識體量

有人說,《我要月亮》這本書乾脆叫“關於月亮的一切”更恰如其分。是的,就像我們剛才說的,《我要月亮》從人文藝術作品、月亮科普、人類探月往事三方面介紹月亮,全書足足有12萬字、共有160頁,可以說是全方位、不放過任何一個犄角旮旯地來講述“關於月亮的一切”了。

在閱讀過程中,你可以學習到,在2500年前,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薩戈拉就認識到月亮不過是一團岩石而已,他卻因此被當時的人們以瀆神罪進行審判。

這本月亮科普繪本讓孩子從文藝、科普、月球探測全方位瞭解月亮


作家儒勒·凡爾納於1865年出版的小說《從地球到月球》的情節如預言般地吻合了100多年後人類登月的場景。

貝多芬因為愛上自己的女學生而創作出偉大的《月光奏鳴曲》,音樂家德彪西為了使他的《貝加莫組曲》更加完美,花費了15年時間苦思冥想,最後,他只將組曲中的一個名為《惆悵中的漫步》的樂章改名為《《月光》,從此這一樂章名聲大噪,廣為流傳。

是的,月亮就是有這樣一種營造浪漫氛圍的能力,但別忘了,《我要月亮》是一本科普繪本,它採用了“現實鏡像回憶交疊”的手法講述了關於月亮的其他事情。

月亮離地球有多遠?它的周長使多少?它的運行軌道怎樣?它的公轉速度?自轉模式如何?月球上的山和海和地球上的山和海一樣嗎?它們對日光的反射程度不同,使地球上的人類看到月亮的明暗也不同。

也許這些知識都還存在於我們初中地理課的模糊記憶裡,但也許我們真的受困於現實,低頭尋找六便士太久了,以至於忘了抬頭仰望夜空中那顆亙古照耀我們的美麗衛星。沒關係,在和孩子們一起閱讀《我要月亮》時,我們能夠重拾我們孩提時代對月亮的好奇心!

說到對月亮的好奇心,我們就不得不講起上個世紀美國和蘇聯冷戰時,人類頻繁的探月往事了。

1969年7月20日,載入史冊的阿波羅11號帶著人類首次踏上了月球,阿姆斯特朗的那句“這是個人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還在人類歷史的長河裡迴響,而在這之前,有多少阿波羅號失敗了,有多少宇航員為了探月計劃犧牲了,我們都還記得嗎?

這本月亮科普繪本讓孩子從文藝、科普、月球探測全方位瞭解月亮


這本月亮科普繪本讓孩子從文藝、科普、月球探測全方位瞭解月亮


蘇聯儘管未能實現登月,但它向月球發射了24個探測器,讓人類第一次得以看到月球的背面。1961年,它將第一名人類送入環地軌道,1965年,它實現了人類第一次艙外太空行走。

《我要月亮》是為了紀念人類登月月50週年而創作的繪本,人類探月史被它詳細記載下來了。

更妙的是,《我要月亮》每幾頁就設置一個和圖文相關的小問答,作者在附錄統一給出這些小問答的答案,並就對答案的內容做出了具體的解釋,讓我們不僅能夠知其然,還能知其所以然,孩子們在閱讀趣味問答中,不知不覺就增長了知識。

這本月亮科普繪本讓孩子從文藝、科普、月球探測全方位瞭解月亮


二、充滿趣味性

有人說,能把科普同時做得有趣的,目前來看,只有兒童繪本做到了。是的,《我要月亮》就是這樣一本兼具趣味性的科普繪本,畢竟,如果只是乾巴巴地做科普,是很難吸引小孩子的。

全書共有“月亮神話”、“月球科學”、“月球冒險”三個部分,在每個部分作者都插入一個自創童話故事,使整本書讀起來妙趣橫生。

童話《奶酪月亮》講述了狼、狐狸、兔子和烏鴉四個好朋友到樹林中月光下相聚的故事。用詼諧幽默的語言隱射了狼人對月嗥叫、《狐狸和葡萄》、《狐狸和烏鴉》等傳說和寓言,孩子們讀起來會覺得格外有趣又回味無窮。

這本月亮科普繪本讓孩子從文藝、科普、月球探測全方位瞭解月亮


而《地球上的月球居民》則講述了月球居民興匆匆地來拜訪地球,卻發生了一系列匪夷所思的搞笑事情。孩子們一定會邊聽故事邊“咯咯”地笑個不停的。

這本月亮科普繪本讓孩子從文藝、科普、月球探測全方位瞭解月亮


《我要月亮》還不吝對人類未來和月亮的親密接觸進行暢想:未來我們會在月亮和地球之間建立月球站,月球站不僅是太空交通的中轉基地,也是未來火星任務的起點;而月球電梯也依託月球站建造起來,人類可以在月球和地球之間來來往往。


這本月亮科普繪本讓孩子從文藝、科普、月球探測全方位瞭解月亮


這像不像科幻小說《三體》中的宏偉場景呢?

由於重力的減小,未來月球上的遊樂場的瘋狂過山車會比地球上的過山車更高更陡,月球上的奧林匹克運動會會產生驚人的記錄,甚至誕生新的運動門類,這都讓孩子們在閱讀中遨遊在科幻小說般的幻想久久不願回到現實世界。

這本月亮科普繪本讓孩子從文藝、科普、月球探測全方位瞭解月亮


而《我要月亮》裡記載的世界各地關於月亮的神話,又何嘗不是有趣的故事呢?“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我要月亮》用了專門的一跨頁來描繪中國神話中嫦娥奔月的故事。2013年,我國的月球著陸器的名字就叫“嫦娥”哦!

這本月亮科普繪本讓孩子從文藝、科普、月球探測全方位瞭解月亮


古希臘月亮女神的塞勒涅的愛情故事則更加撩動人的心絃,女神愛上了俊美無雙的恩底彌翁,可惜恩底彌翁作為一個凡人終究難免一死。為了和愛人能夠長相廝守,女神請求宙斯賜予恩底彌翁永生,卻忘了祈求讓他青春永駐。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塞勒涅讓恩底彌翁長眠不醒,從那以後,她每晚都會去看她的愛人。


這本月亮科普繪本讓孩子從文藝、科普、月球探測全方位瞭解月亮


三、畫面兼具美感和精準的科學性

當我看到繪者蘇西給童話故事《奶酪月亮》所做的配圖時,我為那種大塊跳躍色彩的撞擊而產生的美感所震撼。你看這大片的藏藍色、紅色、金黃色出現在同一個畫面裡,輔以白色進行調和,像不像法國野獸派畫家亨利·馬蒂斯著名作品《紅色的和諧》的的畫風呢?

這本月亮科普繪本讓孩子從文藝、科普、月球探測全方位瞭解月亮

下圖為馬蒂斯的《紅色的和諧》

《我要月亮》的封面設計也很講究,外面的書衣是白色的底子,散落著淺灰色的斑點,印著冷靜的瓦藍色的字,象徵著科普的理性,但在封皮的左上方,出版社挖出了一個圓圓的像月亮一樣的洞,這個洞恰巧露出了《奶酪月亮》中狼和兔子仰望月亮的畫面,又打造出一種童話故事裡詩般的夢幻感。整個封面設計和全書科普和人文藝術作品介紹兼具的風格十分吻合。

這本月亮科普繪本讓孩子從文藝、科普、月球探測全方位瞭解月亮


介紹德彪西的《月光》和貝多芬的《月光奏鳴曲》的時候,蘇西以藍色為主色調,潑上金色和銀色的砂點般的色彩打造出一幅迷人的月光幻境,看著這畫面,我們彷彿能夠聽到優美的鋼琴音符從畫面上緩緩流淌出來。

這本月亮科普繪本讓孩子從文藝、科普、月球探測全方位瞭解月亮

當然,作為一本科普繪本,《我要月亮》的畫面還具有精準的科學性。

你看,這是介紹月相的畫面,看了這幅逼真的畫,我們就能對滿月、新月、上弦月和下弦月出現時月亮和地球的相對位置一目瞭然。

這本月亮科普繪本讓孩子從文藝、科普、月球探測全方位瞭解月亮


還有介紹日食和月食的畫面,是不是像極了咱們當年地理書上的圖示呢?只不過比地理書上的圖更大幅、更形象、更多彩罷了。

這本月亮科普繪本讓孩子從文藝、科普、月球探測全方位瞭解月亮


還有這些圖,是介紹月球周長、運行軌道、溫度、自轉軸等等的,其比例都十分精準,可以說是教科書級別的科普繪圖了。


這本月亮科普繪本讓孩子從文藝、科普、月球探測全方位瞭解月亮

是的,“並非空無一物”,千百年來,當月光傾灑下來時,人們的心中產生無限的暢想,月亮在人們的心中是有著豐富的內涵,代表著人類心底最深處的柔情。而當我們翻開《我要月亮》這本書時,會發現,剝開月亮浪漫的面紗,它真實的樣子同樣令我們驚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