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定區域內養蜂越多收蜜越少,對嗎?

黑哥遲萬勝


蜜蜂的採蜜量與蜜源植物、溫度、蜂群都密切相關。在一定區域內養蜂越多收蜜越少?這不能一概而論,必須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只有當蜂群數量達到蜜源植物採集上限的時候,增加蜂群數量越多收蜜就越少。

如何判斷蜜源植物是否充足?

蜜源植物是否充足,是養蜂成敗和收益豐歉的關鍵,這關係到蜂群數量與蜜源的比例問題,一般通過單群產量和產蜜總量來衡量。如果隨著蜂群數量的增加,蜂蜜總量成比例地增長、單群產量與往年持平或波動不大,說明蜜源是充足的,蜂群數量並未達到蜜源植物的上限,還有上升空間。否則,蜂群數量的增加,蜂蜜總量並沒有成比例地增長(甚至減少)、單群產量與往年下降幅度較大,就有可能蜜源不足了。在蜜源不足的情況下,蜜蜂不能滿負荷生產,就會出現減產,增加的蜂群數量越多,單群產量和總量下降的幅度就越大,甚至出現絕收。因此,當蜂群數量達到蜜源植物採集上限的時候,在一定區域內增加蜂群數量越多收蜜就越少。

影響蜂蜜產量的因素

一、蜜源植物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有充足的蜜源才能保證蜜蜂高產、穩產。定地養殖中蜂,在選擇蜂場的時候,一定要保證在蜂場周圍1.5公里內,每年有1-3個大蜜源和連續不斷的輔助蜜源。蜜源植物開花流蜜還會受到氣候條件的影響,同一地點、同一種蜜源植物,每年泌蜜量都不完全相同,有的蜜源植物還有大小年之分。

二、氣候條件

多數蜜源植物泌蜜需要悶熱而潮溼的天氣,在適宜的溫度範圍內,有利於糖的形成和積累,有利於花蜜分泌。光照強度和長短、水分是否充足都會影響蜜源植物泌蜜。蜜蜂採集飛行的最適宜溫度為15~25度,當外界氣溫降低到8度時,中蜂結團越冬停止飛翔,當氣溫達到40度時,蜜蜂停止採集花蜜活動。流蜜期遇到持續的暴風雨,會直接導致蜂蜜產量降低,甚至顆粒無收。

三、蜂群

強盛蜂群才具有足夠的適齡採集蜂,才能採集足夠多的蜂蜜,一般通過養殖強群、合併弱群、控制蜂王產卵來提高蜂群的採集能力,從而提高蜂蜜產量。弱群、病群,沒有采集能力,在計算單群產量的時候,我們一般只統計有生產能力的強群產量,而把繁殖群、無王群、交尾群等排除在外,獲得的數據更有實際意義。

四、採集距離

中蜂的採集距離在1.5公里範圍內,超過這個距離,蜜蜂採集就缺乏效益。在蜜源豐富的地方,蜜蜂一般在500米範圍內活動,蜜蜂離蜜源越近,採集的效率就越高,單位時間裡採集次數就越多,蜂蜜產量自然就高。反之亦然。

總結:蜜蜂的採蜜量與蜜源植物、氣候環境、蜂群強弱、採集距離等密切相關。只有當蜂群數量達到蜜源植物採集上限的時候,增加蜂群數量越多收蜜就越少。


蜂語語


毋庸置疑,在一定區域內,如果蜜蜂或蜂群養殖的數量稍多,蜂蜜的總產量相對越高,但蜜蜂或蜂群的單產量會肯定降低。

蜜粉源是蜜蜂養殖的前提和物質基礎。要維持蜜蜂的生存和發展,直至創造一定的剩餘價值供人類享用外,一群蜜蜂需油菜1~3畝,苕子、草木樨、芸芥等2~3畝,紫雲英、蕎麥3~4畝。

因蜜蜂的有效飛翔半徑在2千米以內,假使蜂場周邊全為油菜花,可供單群蜜蜂採集的油菜面積取其平均值2畝為計算標準。那麼,可供蜂場蜜蜂採集的油菜花面積為πR²、即18840畝。照此推算,可放養蜜蜂9420群。

以上僅為理論數據,現實中,蜜蜂放養地的選擇,都程度不同的受放養地的地理、交通及場與場之間限制,還受山林、溝壑、村莊及其它農作物種植區域分割等,也不可能有近2萬畝大規模連片種植的蜜粉源植物。所以,實際放養蜜蜂數量應按9420群的1/4折算,在2356群左右。若一般蜂場按正常100群蜜蜂標準計算,實際可容納24個蜂場同時進入該區域放養。


若拋開影響蜜蜂產品產量的其它因素,假使再增加幾個蜂場,蜜蜂不僅能得到良好的發展,肯定能創造不少剩餘價值,蜂農也會有良好的經濟回報。但如果增加的太多,甚至養殖數量成倍增加,則犯了養殖戶的大忌,這種“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若不及時轉場,養殖者不鼻涕眼淚當屬好的,樂觀估計也只能是勞而無獲,沒有任何養殖效益的單純為了“養蜂”而養殖。

定地飼養的蜜蜂,由於當地主要蜜粉源植物有限且受時間限制,除南方部分地區外,北方大部分地區的蜜蜂養殖,基本上是以主要流蜜期獲得的經濟收益來平衡全年養殖效益。若養殖技術不佳,僅靠輔助蜜粉源搞蜜蜂養殖,或當地散養戶較多,也只能稱之為修身養性式的“愛好”或“消遣”,效益則無從談起。這也是定地飼養之所以無法規模化養殖的根本原因。


自然資源的承載力有限。所以,在一定區域內搞蜜蜂養殖,蜜蜂或蜂群數量稍多,蜜蜂會充分利用所有的蜜粉源,獲得的產品總量也相應增多。蜜蜂或蜂群數量稍少,蜜蜂或蜂群的產品單產則更高。

至於蜜蜂養殖數量的多少,還得依據當地自然資源及養殖實際來掌握,切勿盲目擴群養殖。


亢歲平


這是一定的。養蜂與養殖其它畜禽不同,養殖其它畜禽,收穫的是肉蛋奶或者皮毛等,養殖蜜蜂獲取的是它們的"剩餘"食物,在一定區域內,蜜源是個定數,蜂群數量越少,蜜蜂的採集效率越高,"剩餘"的食物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蜂蜜就越多,反之,若飼養的蜂群數量多了,則蜂群的採集就會受蜜源的影響而減少,當蜂群達到一定數量後,蜜源不足以支撐這些蜂群自己"吃喝"了,就沒有了產量,蜜蜂自身也要鬧饑荒。

因此,養蜂是高度依賴自然資源的產業,在蜜源一定的條件下,必須適當控制養蜂規模,做到蜜源與蜂群數量匹配,寧少勿多,如果違背自然規律,盲目擴大養殖規模,不但得不到預期的效果,還會因蜂群食物不足,導致盜蜂發生,嚴重時毀群甚至毀掉整個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