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鳳做大“盤子,力促脫貧攻堅增實效

商洛新聞網訊:丹鳳縣委積極創新抓黨建促脫貧的管用舉措,探索走出了“三聯三帶三創”的脫貧新模式,讓每名縣級領導聯繫包抓一個鎮辦產業脫貧工作或是聯繫一個產業化龍頭企業,每名科級領導聯繫包抓一個企業、專業合作社或是大場大戶,每名幹部至少聯繫幫扶3戶以上貧困戶依託產業增收,通過龍頭企業帶動、能人大戶帶動、支部帶動,讓貧困戶通過自主創業、聯合創業、組織創業等形式實現增收脫貧。

棣花鎮陳家溝村黨支部依託“文創小鎮”地域優勢,推行“黨組織+食用菌研發中心+農業產業示範園(基地)”發展模式,通過支部帶領、委員帶動、黨員帶頭、人才支撐,全村共建立黨員示範基地4個,培養黨員示範戶23戶,新建食用菌57棚,種植葡萄470畝,帶動102戶貧困戶發展產業,實現穩定增收。

鐵峪鋪鎮化廟村黨支部採取“公司化運作、貧困戶參股、村集體經營”的方式,探索新形勢下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新路子,建設雙孢菇大棚14個,種植胎菊40畝,修建光伏發電站1個。不僅有效解決了化廟村產業扶貧散、少、短的問題,而且實現了貧困戶增收、村級集體經濟壯大的目標。

縣委辦駐化廟村工作隊隊長、第一書記賀廣宇說:“我們探索的支部帶領、黨員帶頭、合作社帶動、結對幫扶的‘三帶一幫’精準脫貧工作機制,使2019年全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9269元,成為全縣抓黨建促脫貧的樣板。”

蟒嶺深處的巒莊鎮汪家溝村田金娥,實現了由貧困戶向致富帶頭人的華麗轉身,今年田金娥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向42戶貧困戶每戶發放蜜環菌共計900袋,並提供豬苓、茯苓種苗,指導他們進行種植,按照目前行情預計可帶動戶均增收1.35萬元。田金娥只是丹鳳縣脫貧攻堅戰役中依託政策和幫扶擺脫貧困的一個代表。

丹鳳縣委聚焦用好產業發展、就業增收、金融扶持、兜底保障政策,用好《做好疫情防控增加農民收入防返貧政策支持辦法》政策和各項扶貧政策,因地制宜科學佈局產業,優化“南藥北菌川果蔬、龍頭居中帶兩頭、三產融合聯農戶、多業並舉促增收”的產業發展總體佈局,重點推進食用菌、中藥材、核桃、肉雞、艾草、毛驢、葡萄、獼猴桃“八個重點產業”發展,引導更多的“田金娥”充分利用產業發展、就業創業、金融支持等方面的政策,通過產業、就業增收致富。目前,全縣“八個產業”推進順利,10萬頭生豬養殖場和3個千頭豬場、6個百萬袋香菇基地啟動建設,新發展雙孢菇種植272棚、袋料香菇2100萬袋,一般中藥材種植47150畝、新種植天麻1萬畝、葡萄1394畝、土豆4.2萬畝,全縣肉雞存欄120萬隻、毛驢存欄1610頭,新添槽補欄生豬7000頭;壯大155個村(社區)集體經濟,57個村集體經濟項目正在逐步推進,每個鎮辦新建兩個以上產業基地或產業鏈企業,推進消費扶貧,強化鏈接帶動,築牢群眾穩定增收支撐。

“黨建強起來,產業興起來,村民富起來。”丹鳳縣全面推行“聯合黨委+”等模式,採取村村聯建、村居聯建、村企聯建,全縣89個貧困村分別與81個機關、20個社區、36個企業、38個非貧困村結對共建,實現區域黨組織強弱聯建、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發揮10個人才服務團作用,全縣建成18個“雙培雙帶”示範點和6個縣直人才工作示範點,推廣農業新技術、新品種23項,扶植農業企業18家,進村服務4200餘戶,技術培訓80場次,培育“雙帶”型黨員1100餘名,進一步鞏固“大扶貧”格局。

堅持把黨支部建在產業鏈上、村級集體經濟上、社區工廠扶貧車間上,通過黨員幫帶、農村人才培育、“三項機制”落實、一線扶貧幹部激勵、掛牌督查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融合等長效機制,採取“外引內育”方式,相繼引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家,扶持發展縣內龍頭企業19家,輻射帶動全縣80%的貧困群眾在產業鏈上增收。累計認定縣級示範合作社32個、家庭農場125個、專業大戶259個,培育職業農民152人、各類專業合作社459個,形成了多方面參與、多要素彙集、多途徑推進、多業態支撐、適度規模經營的扶貧產業集群,毛驢、食用菌、肉雞等15個縣域特色農業品牌不斷拓寬市場,成為群眾增收脫貧的“香餑餑”產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