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線上教育的滑鐵盧,線下培訓是衝鋒號

《2018在線教育趨勢報告》指出,2015—2018年多數在線教育企業在虧損,僅3%的企業實現盈利。

疫情——線上教育的滑鐵盧,線下培訓是衝鋒號

2019財年,新東方的淨收入達30.96億美元,同比增長26.5%;運營利潤為3.05億美元,同比增長16.2%;Non-GAAP運營利潤為3.76億美元,同比增長17.6%。

而好未來在整個2019財年,淨收入為25.630億美元,上年為17.150億美元,同比增長49.4%;歸屬於好未來的淨利潤3.672億美元,上年為1.984億美元,同比增長85.1%。

疫情——線上教育的滑鐵盧,線下培訓是衝鋒號

兩相比較,很直接的說明了一個問題,脫離線下的線上培訓如同是鏡中花水中月。即使是新東方和好未來這樣的頭部機構,也不敢說放棄線下全部轉向線上,而且這兩家機構能實現線上項目的盈利的必要條件就是龐大的線下的學員基數。

單純線上教育經過這幾年的發展連活下來都費勁,遑論什麼要取代線下呢?畢竟對於教育行業來說,線下學習有很多天然的硬傷無法解決:

第一,以K12階段而言,看似龐大的學員基數實際上無法自由支配自己的時間,越是往高年級,學校的學業壓力已經非常繁重,根本不可能拿出更多的時間用在線上的學習。


疫情——線上教育的滑鐵盧,線下培訓是衝鋒號


第二,線上教育更難以對學習效果做量化的判定。固定的教學內容,即使搭配相應階段性的測試,也不能完全對於學習效果做出評估,而且以作業幫舉例,其關於各種解題的思路分析遠比學校正常教學要詳細的多,而正是這種模式更容易讓學生養成懶漢思維,已經會的題目不用去線上,稍微有一些難度的題目,首先會想到去線上找解決方案,完全不會的那就更得依賴於現成的答案了,而我們都知道,你知道的並不代表你就真的會了,應對最重要的是掌握自己解題的思路,而這種思路是需要自己不斷的嘗試和思考才能獲得的。從這個層面來看,各種線上的輔導平臺就等於是玩遊戲的時候開了掛,看起來戰果輝煌,而真正到考試的時候,哪裡又可能讓你開掛呢?

疫情——線上教育的滑鐵盧,線下培訓是衝鋒號

第三,線上解決不了學生自律性的問題。青少年兒童,當他的手機有一部手機的時候,請問他是更容易去用手機聊天上網打遊戲,還是更願意主動的去學習呢?既然這個問題解決不了,那就只能是靠家長延續傳統的陪伴監督,這對於無論是大齡還是低齡的學生家長並沒有減輕負擔。作為擁有消費決策權的家長而言,就又缺少了相應的購買的吸引力。畢竟一個學生如果有主動性他是可以去問老師的,條件如果再合適一些的話,他是可以去輔導班的。

疫情——線上教育的滑鐵盧,線下培訓是衝鋒號

第四,與線下的培訓機構相比較,線上平臺的運營成本並不佔有優勢,除了固定的老師的成本支出之外,包括研發和營銷的成本所佔的比例非常高,而尤其是基於以上幾點完成轉化率並不高。2019數據好未來投資十個億做營銷推廣魔法課堂,49元4節課最終獲客200萬,獲客成本高達500元/人,而第一週的轉化率不到7%。諸如斑馬英語,一年學費2800,除週六日以外每天都有課程,就單說一盒又一盒的精裝的教材製作成本都已經是一個恐怖的數字了,因此在成本上,線上機構並不會有更多的優勢。

疫情——線上教育的滑鐵盧,線下培訓是衝鋒號

第五,線下機構的絕地反擊。

疫情的影響對於線下的培訓機構帶來了極大的生存挑戰,這也逼迫著眾多的線下機構湧向線上,而這又並不意味著他們就會放棄線下。在維護好線下的基本盤之後,再發力線上的推廣,完全可以藉由現有的生源和相對成熟的教學平臺實現線上和線下結合的常規教學,而這一點是線上機構很難實現的。

最後,線上教育有自己的優勢。互聯網的最大的意義是效率的提升,是對原有商業模式的優化,而不是一種顛覆。

教培機構應對疫情三節課,限時免費中,點擊鏈接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