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农民收留日本伤兵,照料他47年,伤兵报答方式令人感慨

生而为人,每个人都应该善良一些,多做一点好事。刘备曾说: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这句话告诫人们,无论善良之事多小,也一定要去做。很多中国人,也都在践行“行善积德、做好事”的优良传统,生活中乐于帮助他人。更有一些善良的百姓们,不管需要被帮助之人有怎样的立场,都会伸出援手。曾经有一位河南的农民,收留一位日本伤兵,并悉心照顾他47年,这位伤病的报答方式却令人感慨。

河南农民收留日本伤兵,照料他47年,伤兵报答方式令人感慨

河南农民收留日本伤兵,照料他47年

抗日战争自然是我们无法忘记的一段历史,很多日本军人惨无人道的做法,伤害了无数的中国百姓。然而有许多日本让人却是被军国主义所蒙蔽,当被我军俘获和劝说之后,这些日本军也会深深感到羞愧,善良的中国百姓,也曾帮助过不少受伤的日本人。

河南农民收留日本伤兵,照料他47年,伤兵报答方式令人感慨

时间追溯到1946年,抗日战争已过去,中国百姓们又恢复到平静的生活,家住河南省南召县太山庙镇梁沟村村民孙邦俊,也和其他的普通民众一样,重新过上安稳的小日子。某一天,孙邦俊和自己妻子外出时,却发现一位样貌十分古怪的乞丐,这位乞丐穿的十分破旧,但却不敢抬起头来向路人乞讨,此时孙邦俊心有疑虑,很想知道对方是否有需要帮助,于是上前去问候,随后才知道,对这名乞丐正是一位遗留在中国的日本伤兵。

河南农民收留日本伤兵,照料他47年,伤兵报答方式令人感慨

孙邦俊自然与中大多数善良的百姓一样,虽然非常痛恨着这些日本侵略者,但是当他看到这名伤兵衣衫褴褛的模样,这让孙邦俊觉得十分可怜,于是他有些于心不忍,就拿出了两个窝窝头给这名伤兵。伤兵吃完窝窝头之后,就一直跟着孙邦俊夫妻,无论怎样都不肯离开,似乎是希望孙邦俊夫妇能够收留他。随后孙邦俊与妻子商量一番,便决定收留他,可没想到这伤兵在他们家竟然住了47年。

河南农民收留日本伤兵,照料他47年,伤兵报答方式令人感慨

村民们得知孙邦俊的做法,纷纷不理解,甚至有很多人辱骂孙邦俊是汉奸,并且与之断了联系。无奈的孙邦俊夫妻,只能向父老乡亲们挨个解释其中的缘由,其实在抗战期间很多有很多日本青年都是被骗来的,他们与中国的百姓一样,都是这场战争的受害者。

随后大家看到这名日本伤兵非常乖,也不惹事,于是开始接受他,并且给他起了个外号,名叫“小门野郎”。此后善良的村民们一旦有多余的食物,也会将其等也会送给孙邦俊。当政府得知这件事后,还给这名伤兵上了户口。

河南农民收留日本伤兵,照料他47年,伤兵报答方式令人感慨

孙邦俊夫妻之所以会收留这位日本伤兵,因为他患有偏瘫,生活不能自理的他,只能被日军所抛。经过9个月的悉心照料,伤兵终于能终于被治愈,可孙邦俊却欠下很多外债,随后日本伤兵也是靠孙家挖的野菜维持生活。不仅如此,当孙邦俊的儿子考入师范学校后,因为有日本伤兵的原因,他也被取消入学资格,因此孙邦俊的儿子孙保杰就特别不待见这名日本伤兵。

投我以桃,报之以李:人生在世,应知恩图报

孙邦俊于1964年去世之后,他依旧希望儿子能够善待家里的日本伤兵,有能力要为其寻找亲人,最后孙保杰只能含恨答应父亲的遗愿, 很多人也应也因为日本伤兵的原因,不敢嫁给孙家,直到孙保杰30多岁才娶上媳妇。随后孙保杰夫妻二人将老兵的事而公之于众,希望大家能帮忙。1991年,日本伤兵的身份终于被情定,他就是失踪的石田东四郎。

河南农民收留日本伤兵,照料他47年,伤兵报答方式令人感慨


石田东四郎于1937年毕业于东京农学院,随后参被强迫入伍,来中国参战,这件事儿流传到日本之后,引起很大的轰动。石田东四郎回到家乡的时候,也不忘孙家人对自己的照顾,并且号召日本增田町与中国河南结成友好的关系,并向河南南阳捐赠600万日元,还建立了增田町等,促进两国的友好交流。而伤兵石田东四郎对孙邦俊的一家的报答也令人唏嘘感慨。

河南农民收留日本伤兵,照料他47年,伤兵报答方式令人感慨

《诗经·大雅·抑》中曾写道: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这句话告诫人们要知恩图报,日本伤兵的做法印证了这句古语,但是这也更让我们看到中国人民的善良之处。虽然日本曾经给我们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但中国人民却有宽广的胸怀,他们深知很多日本兵曾是被迫参战的,因此对需要照顾的伤员,也毫不吝啬自己的援手,生而为人,一定要多行好事。

参考资料:

《三国志·蜀志传》

《诗经·大雅·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