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到底是小球時代的到來改變了中鋒們成長的方向,還是中鋒們的集體示弱讓小球時代有了可乘之機呢?

專家和球迷們常常就這類問題的答案爭論不休,但究其原因,絕對離不開規則的演變

2001-02賽季,為了限制奧尼爾在攻防兩端的統治力,聯盟增加了防守三秒規則並允許聯防,開始將所有大個子球員們趕出禁區;2004-05賽季聯盟為了鼓勵進攻、提升比賽的觀賞性,出臺了no handcheck規則,不再允許防守人在罰球線及其延長線以上的區域用手對持球人的身體進行觸碰,大幅度增強了外線球員的進攻,同時間接削弱了內線球員的進攻收益。

基於這兩項規則,聯盟中的大個子球員們便被戴上了無形的枷鎖,在內線的優勢也跟著江河日下,後來

高位擋拆的盛行,更是給了重裝中鋒們一記重擊,實際上,2008-09賽季的德懷特·霍華德便是最後一位帶隊殺進總決賽的超級中鋒了,從那以後,高大的中鋒們就失去了對聯盟的掌控。

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等到2015-16賽季,當運動天賦平平的斯蒂芬·庫裡以45.4%的三分球命中率飆中了402記三分球,帶領衛冕冠軍金州勇士轟出歷史最佳的73勝刷新了整個籃球世界的認知後,人們才突然驚醒,之後經過數學模型的推算後,很快就有其他球隊驗證得出——當前版本進攻收益最大的進攻方式就是瘋狂出手三分球!隨著這一觀念的大規模普及,“小球時代”便轟然而至

聯盟場均三分球出手次數的逐年遞增,就能看出“小球時代”對於聯盟的影響,2013-14賽季,聯盟場均三分球出手次數只有21.5次,2014-15賽季,也只是小幅上漲到22.4次,但等到2015-16賽季,斯蒂芬·庫裡攬下第二座常規賽MVP獎盃後,這一數據便在2016-17賽季迅速飆漲到了場均27次!而到了2019-20賽季,三分球已成為當今籃壇最主要的進攻手段,聯盟場均要出手近乎瘋狂的

33.9次!

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現如今,三分的浪潮就如決堤的洪水一般顛覆了人們的觀念,中鋒們也被時代的洪流裹挾著來到了面臨抉擇的十字路口。

有的人固守己見,對三分線外的喧囂置若罔聞;有的人順勢而為,緊跟時代脈搏;有的人各取所長,試圖奪回權柄;還有人推陳出新,另闢蹊徑......

同時代的中鋒們終因不同的選擇而駛向了不同的方向,那麼他們的現狀究竟如何呢?到底哪一條路才能讓這些大個子們在一個不屬於他們的時代有所作為呢?

首先,我們先來看看傳統中鋒的現狀:


沒有投籃能力的傳統中鋒貶值嚴重


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作為場上的至高點爭搶籃板、保護籃筐和禁區內得分一直都是中鋒球員的本職工作。憑藉著天然的身高優勢,他們要比其他位置的球員更容易做好這些在球場上看似不可或缺的工作。

所以在過去很長時間以來,只要一名長人能夠將本職工作做好,即使沒有任何禁區以外的投籃能力,也能像爭搶籃板球那樣在工資單上搶走大量的鈔票。尤其是在2018-19賽季之前,聯盟中就有不少沒有投籃能力的傳統內線簽下了金額龐大的肥約,其中包括:

尼克斯隊為喬金·諾阿(簽約前場均4.3分8.8籃板1蓋帽)開出的4年7200萬美元;

馬賽克隊為卡佩拉(場均13.9分10.8籃板1.9蓋帽)開出的5年9000萬美元;

快船隊為小喬丹(場均11.5分15籃板2.2蓋帽)開出的4年8800萬美元;

爵士隊為魯迪·戈貝爾(場均9.1分11籃板2.2蓋帽)開出的4年1.02億美元;

雷霆隊為亞當斯(場均8分6.7籃板1.1蓋帽)開出的4年1億美元;

活塞隊為德拉蒙德(場均16.2分14.8籃板1.4蓋帽)開出的5年1.3億美元......

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無論到了什麼時代,總得有人搶籃板吧?”

這就是很多經紀人在說服老闆簽字時所使用的說辭,但問題在於,這些沒有射程的中鋒既不能在進攻端拉開空間也很難在防守端處理好對方的高位擋拆不僅拿對方的“小球戰術”沒辦法,還限制了己方打小球對飆,當對方擺出“五小陣容”時,就只能徘徊在禁區附近茫然失措,西部季後賽多年的案例也讓我們明白了——單純的身高優勢,在此時代的影響力其實非常有限。

而且制服組們很快就發現,擁有一名籃板率在14%以上的籃板手,根本就不需要花費那麼多財力籃板率15.1%的克里斯蒂安·伍德只領一份無保障底薪,籃板率16.6%的麥基年薪只有400萬,籃板率17.9%的霍華德只拿256萬,籃板率18.2%的祖巴茨在去年夏天所籤的合同也不過是4年2800萬而已

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於是乎,過去在禁區裡得吃得喝的傳統內線就成了存在巨大缺陷、可替代性強的功能性球員,價值自然就出現了大幅度的縮水。

等到了2019-20賽季,再回頭去看那些當初簽下高薪的傳統中鋒,難免會倍感淒涼

諾阿早已被紐約裁掉只能在聯盟的最底層掙扎,卡佩拉被馬賽克隊換成了鋒線,亞當斯的大合同仍在挑動普雷斯蒂的神經,小喬丹新籤的合同年薪只有1000萬,而本賽季在活塞隊打出場均17.8分15.8籃板1.7蓋帽的德拉蒙德最終就只換到了兩個到期合同和一個次輪選秀權!

這就是拿著大合同卻沒有投籃能力的傳統中鋒在交易市場上價值,除了拿過兩座聯盟最佳防守球員的戈貝爾外(暫時排除肺炎對他競技狀態的影響),幾乎所有傳統中鋒的日子都不好過。嘿,光是搶搶籃板,完成封蓋時大吼大叫嚇唬嚇唬對面,再隨便扣幾個籃就能搞定大合同的時代真的一去不復返了,要想得到更多,就老老實實的移步到三分線外去命中那些該死的投籃!

可是,只要是開發出了遠距離投籃能力,就能在比賽中有所作為麼?


把三分球能力拉滿就夠了麼?


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森林狼隊的當家球星卡爾·安東尼·唐斯是當今聯盟最擅長遠距離投籃的中鋒球員。在2019-20賽季,這名

身長七尺的大中鋒場均在三分線外出手駭人的7.9次命中率是精英級別的41.2%!外圍進攻火力只能用“恐怖”二字來加以形容,就連很多全明星級別的後場球員都無法達到唐斯的水準。下圖那些如鑽石般碩大的六邊形就是這名七尺長人在三分線外的價值:

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為了追求極致的效率,唐斯放棄了大量的中距離出手,主攻三分和籃下爭取讓每一次投籃出手都得到最大的收益。截止到停擺之前,唐斯場均26.5分10.8籃板4.4助攻1.2蓋帽有效命中率高達60%是現役所有中鋒球員裡砍分能力最強的存在之一。

但尷尬的是,在唐斯出戰的35場比賽裡,森林狼隊的戰績只有10勝25負勝率只有28.6%,在他養傷期間,球隊的戰績是9勝20負勝率反而提升到了31%,在NBA按下暫停鍵的那一刻,森林狼隊的排名已經滑落到了西部倒數第二!顯而易見,唐斯的打法並不能抗著森林狼隊前進

他強力的個人表現也並沒有帶動整支球隊的進攻效率,森林狼隊的進攻效率只能排在聯盟倒數第八。

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究其原因,雖然受益於強大的進攻牽制力,唐斯場均能送出4.4次助攻,但是整體而言,現在以面框投籃為主的他更像是一個終結點而非落在肘區連接內外線兩端的進攻軸心

是進攻體系的受益者,而非創造者。當他決定成為空間型終結點,站在球場邊緣區域的同時,也是在邊緣化自己的戰術地位。屆時球隊的進攻體系是否流暢,就要取決於負責處理進攻的隊友的創造力究竟如何。而且當大中鋒專注於扔三分時,誰來搶籃板又成了大問題。

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所以這種空間型打法的比賽影響力其實非常有限,碰到勒布朗·詹姆斯、盧卡·東契奇或本·西蒙斯這樣的頂級PlayMaker就能大發神威,可如果以他們為核心建隊,就只能自求多福

另外,制約唐斯比賽影響力的除了打法外,還有他糟糕的防守。

本賽季唐斯在進攻端的真實正負值高達3.83在所有中鋒球員裡排名第一,但在防守端的真實正負值卻只有-1.58在所有中鋒球員裡排名倒數第二!這種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比賽方式無疑就是唐斯勝率慘淡的重要原因。

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類似風格的球員還有三分球命中率42.9%的邁耶斯·倫納德三分球命中率43.2%的奧利尼克,這類球員想投出一份安逸的合同沒什麼難度,但卻很難對比賽產生更為深遠的影響力。


攻守兼備的頂級天賦,實在是鳳毛麟角


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當然,在人才濟濟的聯盟中也不乏恩比德安東尼·戴維斯這種攻守兼備、運動能力出眾、能裡能外的天才大個子球員存在。他們既保留了在禁區內的強大殺傷力,又有著一定的外圍投籃能力可以為隊友們拉開空間,同時還能作為防守支柱建立起固若金湯的防線

自恩比德找回健康後,他便帶領費城76人隊從一支魚腩弱旅一舉翻身為東部豪強,本賽季雖然受陣容畸形的影響,恩比德的競技狀態有所下滑,場均數據下滑到了23.4分11.8籃板3.1助攻1.3蓋帽,投籃命中率也下滑到了47.3%,可即便如此,他也依然是當今籃壇最具比賽影響力的大個子球員之一

個人效率值高達26,比賽貢獻值高達19.7

僅次於字母哥和詹姆斯,排名全聯盟第三防守效率也能排在聯盟第七。場均能通過低位進攻52.4%的命中率得到全聯盟最多的9.1分是當今聯盟最具內線殺傷力的中鋒球員。如果他能保持健康,76人隊又能找來“皇家禮炮團”為他拉開進攻空間的話,恩比德完全有能力坐上聯盟第一中鋒的寶座。

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而在本賽季更多出現在中鋒位置上的安東尼·戴維斯,更是打出了一個極為震撼的賽季。

本賽季濃眉場均26.7分9.4籃板3.1助攻1.5搶斷2.4蓋帽,並且幫助湖人隊打出了西部第一的常規賽戰績不僅在常規賽MVP榜上名列前茅,還在聯盟最佳防守球員獎項的爭奪上勝券在握聯盟第九的得分聯盟第二的蓋帽聯盟第六的比賽貢獻值......只要濃眉出現在球場上,就能對球隊的攻防兩端產生極為深遠的影響,他能從禁區防到三分線外,能在所有人頭上扣籃,能通過兇猛的背轉身去強吃對手,還能在中遠距離投籃命中......

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實際上,像他們這種級別的球員,只要能夠保持健康,同時輔以合理的陣容搭配(不是莫名其妙的搞什麼雙塔),無論身處於哪個時代,都能從人群中脫穎而出。可問題在於——像他們這種攻守兼備的頂級天賦,根本就是鳳毛麟角!過去十年裡也只出現了一個恩比德和一個濃眉,他們的運動天賦動輒狂砍四五十分的得分爆發力在防守端的覆蓋面積全面的得分技巧身材優勢以及敏銳的運動神經,其他天賦遜色於這兩人的中鋒們根本就無法效仿。


3D型中鋒才是大多數人的明智之選?


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既然頂級天賦可遇不可求,單純的將三分球能力拉滿又不夠,那麼若是能在提供外圍火力的同時,再打出優質的防守,變身成一名3D型中鋒,總應該能成就一番事業了吧?布魯克·洛佩茲的案例就很好的說明了這一路徑的可行性。

曾幾何時,布魯克·洛佩茲是一名靠著低位進攻能力就能打進全明星的傳統型中鋒,但隨著“小球時代”的到來,洛佩茲也轉型為一座高炮臺,開始在三分線外狂轟濫炸。可是等到2017-18賽季結束後,合同到期的洛佩茲卻沒有得到湖人隊的續約,最後只能以338萬美元的年薪轉投尚未崛起的雄鹿隊。

結果在布登霍爾澤教練的調教和字母哥的幫助下,布魯克·洛佩茲打出了職業生涯最佳的防守表現成功轉型為一名3D型中鋒,就此成為這支爭冠球隊陣容中不可或缺的一員,並於去年夏天簽下了一份

4年5200萬美元的合約。

在本賽季停擺之前,洛佩茲的三分準星雖然較上賽季有所下滑,只以29.6%的命中率投進了84記三分球,但卻延續了極為強悍的防守表現

場均封蓋2.4次,與濃眉並列聯盟第二場均干擾對手投籃19.4次全聯盟第一多,將對手的投籃命中率限制在41.8%,比聯盟平均命中率低了6.3個百分點到了禁區內,更是將對手的投籃命中率限制到了44.1%,比聯盟平均禁區內命中率低了17.3個百分點!在場均護框至少5次的球員中,影響力高居第一,堪稱聯盟第一護框神塔

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能保護籃筐、拉開空間、為隊友卡好爭搶籃板球的位置、防擋拆時還要能撲的出去這或許就是“小球時代”對於中鋒球員們的真正需求,只要能將這些工作做好,就能作為一塊優質的拼圖在季後賽球隊裡佔有一席之地。

類似的球員還有猛龍隊的馬克·加索爾伊巴卡、步行者隊的邁爾斯·特納......他們不是場上的核心,但卻能在攻防兩端發揮關鍵的作用,猛龍隊之所以能在上賽季奪冠,便離不開馬克·加索爾在三分線外對斯蒂芬·庫裡的大延誤。而像波爾津吉斯這種身體天賦出眾的3D型長人甚至有機會成為一塊建隊基石。

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簡言之,只要能在展現防守威懾力的同時搞定三分,長人們就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

不過比較有趣的一點是,步行者隊本賽季的首席內線已經不再是邁爾斯·特納了,反倒是不怎麼出手三分球的多曼塔斯·薩博尼斯打進了全明星陣容,這雖然有些反常規,但他所展現的其實就是中鋒球員們在小球時代的另一條出路


策應型軸心們,開始大放光彩


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小薩博尼斯本賽季場均18.5分12.4分5次助攻,主要進攻方式為擋拆終結、低位進攻、轉換進攻跟進和二次進攻拼搶,幾乎大部分出手都發生在三分線內。無獨有偶,熱火隊場均16.2分10.2籃板5.1助攻阿德巴約也並不擅長三分球但這兩名看似與小球時代背道而馳的青年才俊卻都入選了本賽季的全明星陣容並幫助球隊爭取到了季後賽資格,而讓他們從眾多長人中脫穎而出的顯然就是那手組織策應

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在小球時代裡,場上的進攻空間固然重要,但創造力和梳理進攻的能力也同樣重要。早在金州勇士隊颳起小球風暴時,為了讓斯蒂芬·庫裡和克萊·湯普森能夠更專注於投籃,斯蒂夫·科爾便將球隊的組織重任交到了德拉蒙德·格林手中,讓他去激活那些稍縱即逝的得分機會,通過合理分工的方式來提升整支球隊的進攻效率。

其他球隊雖然沒有“水花兄弟”那樣恐怖的後場火力配置,卻也可以靠著內線球員的進攻威脅和傳球來增加創造力。像小薩博尼斯、阿德巴約、武切維奇、霍福德和約基奇這幾位球員,就都有著可以仰仗的持球進攻能力擋拆後的終結能力,並且善於利用自己在低位和肘區的進攻威脅來串聯隊友,而不是一味的強攻追求得分進賬。

本賽季至今,霍福德場均在肘區傳球4.2次、約基奇4次、阿德巴約3.8次、武切維奇和薩博尼斯都是3.6次,這便是當今聯盟的五大策應型軸心,而且最重要的是——如果NBA能夠恢復,這五位所在的球隊都能出現在季後賽的舞臺之上。

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在承前啟後的中間地帶,他們既可以移步到外線通過手遞手傳球為兜出來的射手擋出空間,也可以用刁鑽的傳球角度塞球給悄然空切到籃下的隊友,到了低位也能與弱側的隊友遙相呼應,這種組織串聯的能力

大大豐富了球隊的戰術體系

他們雖然沒有唐斯那種級別的外線火力,但他們卻能以更加團隊的方式讓身邊的隊友變得更好。

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上賽季的聯盟一陣中鋒尼古拉·約基奇

,他在球場上場均拿到20.2分10.2籃板的同時,還能送出6.9次助攻!在他的帶領下,丹佛掘金隊更是在強手如林的西部連續第二年坐穩了西部前三的位置。

雖然聯盟來到了小球時代,但外圍火力兇猛同時又能擔起組織重任的後場球員其實非常稀少,都是各支球隊的非賣品,很難通過交易得到,根本就是供不應求。與之相比,單純具備外圍得分能力的後場球員倒是比比皆是,收集起來也要容易許多,像熱火隊的肯德里克·納恩鄧肯·羅賓遜就都是萊利從落選秀裡挖到的。

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於是乎,這種供求關係的不平衡就給了那些策應型中鋒們一個大放光彩的機會,如果能由視野更開闊的中鋒球員來分擔組織重任,那麼球隊就能以更經濟的操作去填補必不可少的外圍火力。從建隊角度來講,投入不會太大,收益卻非常可觀。

如果想在小球時代裡一展拳腳、又不想成為看隊友臉色行事的風箏男的話,成為一名策應型軸心便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結語


曾經只需執掌籃下的中鋒們,如何才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呢?

事實證明,要想單純的憑藉著跑跳能力和身高優勢在小球時代裡出人頭地,已經非常困難了。穩定的外圍投籃能力現在就和籃下卡位和擋拆順下一樣成了當代中鋒的重要基本功。

但這也並不是一個需要所有大個子球員都把精力放在三分投籃上的時代最重要的其實防守和特長。只要能立足防守,不因腳步遲緩而成為球隊在防守端的軟肋,在禁區裡展現出應有的護框能力,同時具備一項可以在進攻端幫助到隊友的特長就能在小球時代有所作為

不過令人無奈的是,除了個別頂級天賦仍能在舞臺中央主導比賽外,大多數中鋒球員其實都在向功能型/輔助型球員發展,這終究是個所有大個子球員都要戴著鐐銬跳舞、一舉一動都要被數學模型紀錄分析

的時代,這也是籃球這項運動不再多樣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若想打破這一現狀,就只能期待下一次規則的變革能夠對內線球員有所加強,或是寄希望於在不久的將來有哪位劃時代的球員能夠橫空出世,將聯盟引領向另一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