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認購新資產,國家出手打破藝術品發展圍牆,政策催動產業升級

古董認購新資產,國家出手打破藝術品發展圍牆,政策催動產業升級

1、藝術品正在成為一種新資產


精神消費是消費文化藝術,但是我們在過去幾十年,中國人的文化消費實際上是從最低端的百姓通俗娛樂型的東西慢慢發展起來的。大家所關注的那些流行的文化消費方式,包括卡拉OK,包括動漫,它不是我們追求的最好的文化消費,它是普及性的,常態化的。現在我們要追求的是高層次的文化消費。


藝術品變成我們精神消費的一個標杆。藝術品作為一種商品,它只能通過交換來體現它的勞動價值。它沒有辦法通過其他的方式,所以我們看到過去的藝術品都是在畫廊、古玩城、拍賣行,來體現它的價值。你只要想獲得資金獲得錢的時候,你只能把它賣掉,沒有別的方式。


要關注藝術品作為一種新的資產。未來中國有一個非常龐大的藝術品資產的存量,因為有幾千年的文明沉澱,也有上千萬藝術工作者的創造。還有很多工藝美術、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工業遺產也需要盤活。我們還有很多的文化載體,需要我們大家對它建立新的認知。


由於藝術品是一種高度凝結文化的載體,它的文化內涵很豐富,也形成了很多文化IP。這個表外資產,保守的估計有三十到五十萬億。所以我們看藝術品市場,為什麼要用金融去研究它,就是因為這個體量非常大,需要金融來參與。


我們都說藝術品收藏就是少數人的遊戲,對我們每一個人好像關係不大。這個判斷我們要把它顛覆,藝術品這個表外資產在今天是一個堰塞湖,因為所有的東西都已經貨幣化了,只有我們的藝術品沒有貨幣化。未來藝術品要盤活,要貨幣化,要變成資產,這是一個龐大的勢能。


古董認購新資產,國家出手打破藝術品發展圍牆,政策催動產業升級


2、新需求帶來藝術新生態


十九大提出了人民美好生活這麼一個概念,我們要從物質消費的數量轉型成精神消費的品質。


追求品質生活,是我們每個人都將面臨的一個新選擇。所以叫新生活,不再像我們過去追求的這種簡單的物質追求的生活。經過幾十年的積累,我們有一定的經濟基礎。現在已經不是簡單的生存了,那就要追尋生命的意義。文化藝術自然而然就成為我們的常態生活。


我們的日常生活有了新的審美要求,這個新的審美要求帶來了一種經濟的發展。比如我們現在喝牛奶,有早餐奶、午餐奶、晚餐奶,有很多細化的需求去研究。我們需要買到新的故事。人們不再追求簡單的一種食品,而是追求食品背後的情感消費。所以講精神消費講美好生活的時候,我們發現所有的東西都跟每個人的消費升級有關係。要滿足這個大消費升級,各種產業都要進化。



古董認購新資產,國家出手打破藝術品發展圍牆,政策催動產業升級


這個產業升級,在其他的國家其他的領域,很早就已經發生了。日本做啤酒的,它也有藝術館。韓國的LG、三星,都有自己的美術館,都有他們的藝術方面機構在做相應的工作。所以我們看這個文化藝術+的時候,實際上談的是產業升級,談的是產業未來要很好的藝術化。因為只有產業增加了文化藝術的內容,我們才有更多的願望去消費它。因為對我們來講,現在已經不是簡單的消費了。之所以不斷買生活用品,買了以後很多在家裡沒什麼用,就因為它是一種新的內容。它的造型、顏色、設計、人文,各個方面的理念,給我們帶來新的生活方式,找到個性的魅力找到生活情感。


我們看到虹橋火車站和浦東機場,都有了相應的藝術陳設,各種各樣的藝術品,掃個二維碼就可以買了。這在過去我們很難想象,一個傳統的交通運輸業跟高雅的藝術有什麼關係呢?實際上它就是把這種公共空間和密集的人流之間,在這個匆忙的商務和旅途當中,給人們帶來一種審美,帶來一種藝術消費,這就是交通業的變化。


我們也看到數字藝術和藝術品網絡營銷,給我們帶來很多便捷。大家現在可以通過谷歌做的數字博物館、手機博物館,不用去實地,也可以通過高清的數字圖片,無死角的來看珍貴的文物和藝術品。而且還可以通過這些數字版權,預約3D打印,獲得一些你平時可能觸摸不到的珍貴的藝術品。


上海的K11,上海最早的商業地產引入莫奈展,短短三個多月有上百萬人參訪,光賣票就上億。過去人們天天逛的商業空間,突然增加了一個藝術的個性和內容,人們越來越多地關注它。商業和文化之間,有一個良性的生態。這種生態目前在中國發展的速度會非常快。


古董認購新資產,國家出手打破藝術品發展圍牆,政策催動產業升級


3、藝術品消費或成中國經濟轉型的重要支撐


藝術金融,不僅僅是藝術品的買賣,還是創意產業。藝術衍生品也讓人人都可以擁有藝術品。不再會像過去一樣,只有身價多少才會去買藝術品。


西方人做藝術的衍生品的時候,非常的講究,不是像我們一樣,高端的東西當低端的賣,大家覺得我做的是高大上的生意,但是實際上你真的是沒有尊重它的價值。我們都是靠量取勝,沒有在質上去取勝。


中國雖然有了藝術投資,但是沒有發展起來。藝術消費是未來最有發展潛力的領域,其他的消費都有了,但是藝術消費,現在我們看到的還是非常有限的,也還是起步的階段。


中國經濟的不斷增長,對藝術消費來講有很多特點:中產階級的崛起,精神消費的補漲。中國未來是一個橄欖型社會,中產階級的體量會越來越大,他們都受過良好的教育,畢生都在奮鬥,有一定的財富自由,對藝術消費的張力是最大的。

古董認購新資產,國家出手打破藝術品發展圍牆,政策催動產業升級

從趨勢上來講,藝術品消費未來會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的重要支撐,藝術品作為一種消費進入到各個場景的時候,要推動城市轉型,就是讓藝術更多地融入到我們的商業空間、社區公共空間,戶外公共空間,包括我們的工業生產裡面。未來的工業也在通過審美轉型。


現在的交易場景也越來越多了,除了我們熟悉的畫廊、畫店、拍賣,藝術博覽會成為一個亮點。去年全球的博覽會已經成為行業的翹楚。去年全球有266個藝術博覽會,已經成為新時代人們時尚趕集的地方,不僅僅是一個藝術的盛會,也是人們時尚生活的一個部分。


上海幾個博覽會,現在吸引的人群,預展都是人滿為患。大家拖家帶口,推著嬰兒車都來了。它已經不像我們所理解的,有知識的人去欣賞,專業人士去欣賞,而是已經會變成一種生活場景。這些藝術展有很高的成交量。


古董認購新資產,國家出手打破藝術品發展圍牆,政策催動產業升級


4、藝術品金融化是必然的趨勢


現在通過移動互聯網,我們可以下單去買藝術品。現在很多的年輕藝術家也開始在電商上購買藝術品。


未來藝術品租賃也會給大家帶來新的機遇,降低了門檻,不再用去買了,你可以去租,這樣的話我們過生日的時候,租個向日葵回來,也挺好。藝術品出借和租賃,在全世界來講都是一種常態化的。但在中國,它是一種比較新的事物。


未來,博覽會和畫廊會成為交易的主流,因為去年巴塞爾的報告,全球大概成交是637億美金,畫廊業大概是佔到了337億美金。拍賣行業的話,大概佔到了286億美金。所以你看,它的畫廊成交還是比重比較高的。而畫廊在西方來講,它就是一個金手指行業,它是跟藝術家一起成長,它在培育藝術家。跟中國的畫廊截然相反。

古董認購新資產,國家出手打破藝術品發展圍牆,政策催動產業升級

未來金融向什麼方向發展?它只能向文化金融和藝術金融發展。因為只有這兩個才是它需要追求的,因為人們越來越關注品質,要求獨特的服務。


文化金融和藝術金融,體現得越來越專業化、金融化。全球的藝術市場增長速度非常快,現在每年600多億,美國佔37%,中國24%。前幾年中國一躍曾經達到33%,這個比重非常高。過去藝術市場,全球報告只有23家機構,現在一下子增加到54家,構成了全球市場,但是主要還是美國、中國、英國這三個國家。它的全球化也讓我們看到,參與的國家越來越多。現在很多不發達國家成為熱點,比如東南亞藝術市場也非常熱,非洲的藝術、拉美的藝術、亞洲的藝術,逐漸成為市場熱點,而不再是過去的歐洲的一些主流國家和美國的一些主流藝術家。


公共藝術機構現在真的是需要去吸引年輕人,要做出很多的文創,做出很多炫的科技,用這些互動的藝術吸引大家參與。最近有一個微信大家都在傳,文物戲精,儘管很low也沒有辦法,你不能接地氣,一接地氣就全是腳氣。我們的高雅文化高雅不起來,只能很低俗了,受眾群體還需要慢慢培養。


AR、VR的誕生也是為我們參與藝術、互動藝術提供了很大的幫助。現在所有的人都有興趣在博物館或者在其他的地方感受這些東西。


古董認購新資產,國家出手打破藝術品發展圍牆,政策催動產業升級


5、藝術也需打破認知圍牆


藝術品作為資產的好處是什麼?藝術品有一定的抗風險能力,如何對它進行資產配置來抗拒風險。可以像房子一樣抵押貸款,能隨時獲得現金的時候,就沒有必要再去求畫廊和拍賣行,我不需要賣掉它,只要能獲得流動資金就可以了。所以藝術品作為資產最大的價值就是,可以到金融機構來抵押,來信託,通過金融託管、資管的方式來獲得資金。這未來是一個大的方向。


要建立中國在精神消費領域核心資產定價權,參與全球競爭。我們中國人現在走到哪都看價格標籤,也不知道這個東西到底好還是壞。但是到我們下一代,可能我們連自己中國的傳統文化都忘記了。為什麼?可能在西方的強勢金融之下,最後這個定價權在它手上,你認為好的價錢很便宜,你認為不好的它的價錢很貴。這樣的話會誤導我們的後代,大家慢慢地喪失了我們對傳統文化的理解和興趣。所以話語權很重要。


現在針對大眾的藝術素質教育太少了,現在我們的博物館、美術館並不知道我們想了解什麼,動不動一談就是幾千年文明,都是很大的概念和題目。另外大家跟藝術接觸的形式比較單一,沒有深度,沒有互動。而且我們更多的還有一種就是電視媒體式的,反而成為一個主流。我們不是看這個人有文化,而是看他有名氣。


對美學的認知,對文化的認知,實際上是跨界的。就是說我們都生活在一個缺失的年代,我們現在要補這一課,我們沒辦法去從頭補,只能把我們固化在大腦裡的這個圍牆打掉。我們來做一個綜合的人、多元的人。

圖片和部分內容來源於網絡,如果侵權請聯繫刪除。

古董認購新資產,國家出手打破藝術品發展圍牆,政策催動產業升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