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必須著力提升“三量”

記者胡光輝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前所未有的衝擊。我們要迎接挑戰,危中尋機,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增長極,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當前,復工復產不是簡單復原,必須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條件下,提升存量、增量、變量,實現供給質量全面提升。
 

眼下,疫情防控向好態勢進一步鞏固,復工復產正在逐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平。
 

在孝南調研採訪時發現,一些企業搶機遇搶時間搶要素,迅速恢復生產;一些企業拓展新業務,進軍新領域;一些企業發力線上線下,催生新業態,跳出簡單復原,搶抓產業風口,危中尋機,展現出新作為。
 

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社會影響深遠。當前,復工復產不是簡單復原,必須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條件下,提升存量、增量、變量,實現供給質量全面提升。
 

有序提速擴面,推動存量變革。存量仍是發展的基礎,保存量就是保發展根基。孝感經濟總量已突破兩千億,雖然疫情有所影響,但畢竟沒有傷筋動骨。應該對接中國製造2025和省“十大重點產業”,推進孝感“八大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新一輪“千企千億”技改工程,促進機器換人、設備換芯、生產換線,根據市場需求科學調整發展方向和模式,最大程度穩定經濟發展的存量。


 

深化改革開放,推動增量崛起。雖然經濟發展短期受到疫情衝擊,但是長期趨勢不會改變。從國內看,很多產業的發展態勢依然良好,並且隨著科技水平提升和經濟模式升級,又逐步催生出新的產業類型,有效擴大了經濟發展增量。從全球看,中國在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中的作用不可替代,要緊抓此次疫情對全球經濟佈局的重構契機,基於中國疫情最早得到控制,企業復工復產程度較高的歷史機遇,培育發展新的產業增長點。從孝感看,要堅持“項目為王”,以重大項目建設為引擎,把各地各部門擴大增量的勢頭保持下去、鞏固下來。
 

聚焦新型業態,推動變量突破。此次疫情中很多產業爆發出強大的生命力,比如:數字經濟、網絡通信、在線辦公以及宅經濟、雲生活等等。一方面推動此類行業發展的規模,激活原有的經濟流量;另一方面,隨著新經濟新產業不斷髮展,要注重通過市場引導此類產業上下游協同發展,特別要注重對於新經濟新產業不可或缺的科學技術、信息網絡、知識數據等要素的高效投入。由此不斷進行強鏈、補鏈、延鏈,通過產業上下游延伸,加速產業提質升級,全方位激活新經濟新行業的經濟流量,加快變量突破。


 

“危和機總是同生並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機”。經受住疫情考驗的孝感,一定能在復工復產中危中求機、牢牢把握化危為機的主動權,著力提升存量、增量、變量,培育壯大新的增長點增長極,不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制高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