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收比阿里高出3000多億,利潤卻被反超千億,華為為何如此尷尬?

眾所周知,國內知名企業並不少,比如在通信行業名聲鵲起的華為,比如電商行業被人熟知的阿里和京東,這些企業在國內都有著相當崇高的地位,也被不少企業學習和效仿,成為了不少國產企業的榜樣。不過在這些國產企業當中,最受人關注的應該還是華為和阿里。

營收比阿里高出3000多億,利潤卻被反超千億,華為為何如此尷尬?

作為兩大企業巨頭,華為和阿里雖然所涉及的領域不同,但是因為實力旗鼓相當,所以一直都被不少人拿來比較,比較兩家企業哪家企業的實力更強悍一些。其實阿里和華為成立的時間相差不少,華為成立的時間是1987年,而阿里成立的時間則為1999年,時間相差大約12年。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華為所涉及的業務主要是通信製造業,而阿里所涉及的業務則是互聯網行業,所以阿里成立時間稍晚一些也正常。

營收比阿里高出3000多億,利潤卻被反超千億,華為為何如此尷尬?

雖然成立時間相差十幾年,但是如今兩家企業發展的規模和速度可謂是相差無幾,阿里甚至已經上市,成為了全球五百強排名較高的國內企業。相反,華為並沒有選擇上市,但是華為每年也會將自己的財報公佈,所以我們對於華為每年的營收和利潤也有一個大致的瞭解。

營收比阿里高出3000多億,利潤卻被反超千億,華為為何如此尷尬?

去年華為實現了全年8500多億元的營收,而利潤相比2018年來說則上漲了5%左右,達到了625億元。要知道這是華為在美國打壓之下實現的成績,比沒有打壓的時候還呈現出了上升的趨勢,這一點還是讓很多人出乎意料的,尤其是對於特朗普來說更是始料未及的存在。

營收比阿里高出3000多億,利潤卻被反超千億,華為為何如此尷尬?

當然,華為之所以能夠實現8000多億的營收業績,是因為華為旗下有著很多的產業,比如基站、手機、電腦、芯片等,眾多產品鏈結合在一起才打造出了華為這個龐大的帝國,實現了大規模的營收。而隨著5G技術愈發成熟,華為未來的發展前景也是十分的廣闊。

營收比阿里高出3000多億,利潤卻被反超千億,華為為何如此尷尬?

相比之下,另外一個巨頭企業阿里去年的營收相比華為較少,僅僅只有4900億元左右,但是在利潤方面,阿里卻要比華為翻了一番還要多,足足已經超過了1700億元,比華為多出1000億左右,這個成績可謂是讓不少人都感到詫異。華為的總營收比阿里多出3000多億,為何在利潤方面卻敗在了阿里的手中呢?

營收比阿里高出3000多億,利潤卻被反超千億,華為為何如此尷尬?

其實這就不得不談起華為和阿里之間的業務差距了。上面說到過,華為旗下的主要業務包括多種,而除此之外,華為在自研技術上面的投入和研發也在耗費資金,超過千億元的投資想必沒有幾個企業能夠承受得起,另外,華為在某些地方還要繳納一些專利費用,所以華為利潤之所以少,主要還是因為技術研發的成本,根據任正非表示,今年華為還將加大研發投入,而這也能夠看出華為所隱藏的雄厚實力,而這個舉動,無疑也是迎來了不少人的稱讚,畢竟能夠像華為這樣投入研發的企業目前並不多見。

營收比阿里高出3000多億,利潤卻被反超千億,華為為何如此尷尬?

阿里則不同,阿里的主要業務雖然有半導體、雲計算等領域,但是電商領域所佔的營收還是大頭,而在研發投入方面,阿里雖然也達到了幾百億,不過和華為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這也就導致為何華為營收比阿里高出幾千億,為何利潤卻被阿里反超的這種尷尬情況了。

營收比阿里高出3000多億,利潤卻被反超千億,華為為何如此尷尬?

不過總體來說,兩家企業都是優秀的好企業,都有著比較光明的發展前景,同時所攻佔的領域也各不相同,所以希望未來這兩家國產企業的發展將會再上一層樓。兩家企業你更看好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