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連寧:要利用區塊鏈保障生產要素在區域內有序高效流動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張姝欣)11月24日,第十屆中國國際警用裝備博覽會高峰論壇之“區塊鏈與新型社會治理”專題論壇上,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秘書長、法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李連寧表示,在信息時代的社會治理中,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是一對緊密相連又相互影響的矛盾體。信息共享作為一個提高信息資源利用率,避免在信息採集、存貯和管理上重複浪費的重要手段,要求把信息這種日趨明顯的資源與其他人共同分享,以便達到更加合理配置資源,節約社會成本,創造更多財富的目的。

“但信息共享又必須嚴格保證在國家安全、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的條件下實現。信息安全要求保證信息的保密性、真實性、完整性、未授權拷貝和所寄生系統的安全性。正在審議的《數據安全法》和《個人信息安全法》加強了對信息安全的保護,但又加深了部分業內人士對影響信息共享的憂慮。” 李連寧表示。

李連寧強調,正是由於傳統的信息安全技術的侷限,制約著我國信息共享的發展。長期以來,社會治理各職能部門間都存在著數據“不敢共享”、“不願共享”、“不能共享”的難題。現在我們終於找到了解決這一矛盾的新路徑。他表示,要利用區塊鏈技術促進城市間在信息、資金、人才、徵信等方面更大規模的互聯互通,保障生產要素在區域內有序高效流動。要探索利用區塊鏈數據共享模式,實現政務數據跨部門、跨區域共同維護和利用,促進業務協同辦理,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為人民群眾帶來更好的政務服務體驗。

“我對區塊鏈技術瞭解得不深,但在我有限的認知裡,區塊鏈可以在數據不移動的情況下實現數據的開放共享和可信安全交易,這個技術實現路徑不僅可以從根本上打消數據責任主體的顧慮,更有助於推動形成新的社會治理能力和治理手段。”他表示,在這個方面,有的地方政府已經走在了前面:一些地方利用區塊鏈搭建起了城市級的數據基礎服務平臺,並利用這個平臺,支撐起了反電信詐騙等多個社會治理應用,創造性地形成了“一平臺多應用”的婁底模式,這是非常有益的探索。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張姝欣 編輯 李薇佳 校對 危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