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王維的盛唐與寂滅|王維與裴秀才迪最後的歲月

輞川閒居贈裴秀才迪

寒山轉蒼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門外,臨風聽暮蟬。

渡頭餘落日,墟里上孤煙。

復值接輿醉,狂歌五柳前。

春山:王維的盛唐與寂滅|王維與裴秀才迪最後的歲月


這首詩,是寫給裴秀才迪的。在《春山:王維的盛唐與寂滅》這本書中,作者何大草還原了王維人生中的最後歲月,遠山、古寺、輞川與裴迪,構成了王維最後歲月的畫面。

很早喜歡王維的作品,一則因為他的山水田園詩讀來舒服,就像一股清泉盪滌心靈;二來文筆簡單素樸,有禪意,能夠讓人在聒噪的環境中安靜下來,所以有一段時間,喜歡上了抄寫王維的詩歌。

王維的一部分田園詩歌,是在退休以後,閒居輞川書寫的,像我們熟悉的《山居秋暝》,像我們熟悉的詩句“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深澗中。”如果說,白居易的詩歌老少皆宜,那麼王維的詩歌,則會讓人產生嚮往之意。

許久前便購置了中華書局版本的王維詩箋註,買書時興沖沖,讀書時則像是攀爬陡峭的山體,艱難無比,繁體豎排版的箋註題,還是令人望而卻步。對大唐群星燦爛時的人物群體像還是充滿了好奇,卻苦於找不到一本通俗易懂的版本,可以隨身攜帶在路上讀的書,直到遇到了這本小小的《春山》。

春山:王維的盛唐與寂滅|王維與裴秀才迪最後的歲月


看到這本書時,是看完《秋園》這部小說後。覺得異型32開的小開本圖書,放在包裡通勤路上讀,是不錯的選擇,既可以打發時間,又可以驅趕疲勞,再可以增加一些對這方面的知識積澱,一石三鳥,於是找來了裝幀設計類似的《春山》,又和王維有關係,於是毫不遲疑的就下單來讀。

書到手後,很令人驚喜,輕型紙,32開,拿在手裡不累,不顯得笨重,適合路上讀。於是,每天上班路上20分鐘通勤時間,每天一兩章,一週時間就把一本書讀完了,輕鬆、簡單甚至有些簡樸,風格類似於王維的詩歌,淡淡的,卻有一種特殊的味道。

春山:王維的盛唐與寂滅|王維與裴秀才迪最後的歲月

不用與一般的人物傳記會把寫作對象的方方面面都考慮到,以此顯得特別周全,讓讀者全面立體的認識寫作對象。這部小書中,從王維生命中最後居住在輞川的時間和空間入手,用詩詞以及人串聯起整部書的脈絡,王維最後的歲月是怎樣度過的?他與佛教的關係,他與京城各位文人的關係,以及他與寺廟中的老僧人又是怎樣的關係等,一個大時代背景下的大詩人,一生註定是不凡的,他的人生起起伏伏是不凡的,他的詩歌是不凡的,他的選擇是不凡的。

但後人看前人,由於脫離了原本的社會背景與時代背景,容易陷入單純的崇拜之中,對他的成就,對他的境遇等,王維顯然自豪於自己的成績,但又顯然與這些驕人的成績保持距離。與他同時代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可以說是盛唐之後,文化繁榮的一個延展,但突來的時代悲劇——安史之亂,改變了他命運的軌跡,一身才華負了他,也救了他。被安祿山下獄,他寫過詩,並被迫做過安祿山洛陽政權的“偽官”,也是靠著自己寫出來的表達被迫的詩歌,而最終得到自救,及至年邁,便申請退休,回到自己心心念唸的輞川,曾經大家宋之問居住的地方,餘生安穩,看日落日出,看花開花落,寫寫詩,與裴迪鬥鬥嘴,去山下小鎮逛逛市集,去田裡看農人耕種。

春山:王維的盛唐與寂滅|王維與裴秀才迪最後的歲月


裴迪是骨子裡充滿流浪的人。像是長安城裡的遊俠兒,今朝有酒今朝醉,有時候竟不知自己把自己丟在了何方?王維曾經在酒館裡撿到醉醺醺的他,甚至在最後的年月裡,還在寫信囑託著京城的朋友,多注意著裴迪,如果在酒館裡看到他,一定要好好照顧他。

賒欠的酒債一份份到達輞川,王維幫他清賬,甚至有人拿著王維的字畫,求他簽名來抵。讀來也是有趣的緊。當親人一個個遠去,在王維身邊的,就是這樣一個生命力十足但毫無顧忌的裴迪, 在王維垂垂老矣的暮年,帶來了一些生命的朝氣。

春山:王維的盛唐與寂滅|王維與裴秀才迪最後的歲月


有人說,一生坎坷的他,因了母親的影響,對佛教有天生的信仰。人們稱他的詩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稱他的人為“詩佛”,他食素,不飲酒,一生都在修行,但他內心的鬥爭,又何嘗不存在呢?一個人對外界有怎樣的信仰,終究還需迴歸內心,尋得內心一隅的安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