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萬!5.5萬!海口一村民兩次自擬上聯 出“重金”徵下聯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南國都市報海口4月24日消息(記者 王燕珍)4月24日,南國都市報報道了海口市演豐鎮塔市村委會倉頭前村村民王平自擬上聯,花5萬多元徵集下聯的事。一時間,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目前來自各地的網友已經躍躍欲試,應徵下聯。這樣一位農民出身的人,為何數次自掏腰包做徵聯活動?據王平稱,他是南國都市報的鐵桿粉絲,雖然自己是一名農民,但很喜歡文學,他覺得選擇以對聯方式記錄一些重大事件很有社會意義,又能宣傳家鄉,還能結交朋友,如今他的老年生活也更豐富了。

“今天我的電話一直響,以前認識朋友們都看到報道了,對我這個上聯都很感興趣,說也要應徵下聯。”王平高興地表示,他是《南國都市報》的鐵桿讀者,喜歡書法和對聯,每一次發出徵聯活動,他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找《南國都市報》,這些年他曾先後兩次通過南國都市報發出有獎徵聯活動。

8.7萬!5.5萬!海口一村民兩次自擬上聯 出“重金”徵下聯

王平

王平是從農村走出來的,僅是高中文化程度,當過教工,也當過電影放映員,還在醫院當過宣傳員。也許是因為這麼多年幹過的工作都與文字打交道,所以他有著很深的文學情懷。他在自家裡還專門設了一個書屋,雖然房間很簡陋,但是一張大桌子上放滿了各種毛筆、書法作品等物品,地上更是堆滿了他寫的書法和對聯。

王平說,能夠做有獎徵聯的事,是因為自家有房子收租金。但在生活中,王平還是保持著那個年代出身的人的節約,他所開的車,還是一輛很多年的老車了,“不該花的沒必要花,該花的還是應該花的。”

每一次的徵聯,王平說覺得都是很有社會意義。當年一得知要建設鋪前大橋,作為本地村民,王平說,他除了期待和開心,更憧憬大橋通車後將會給家鄉帶來的改變。那麼,通過什麼方式記錄下這些有歷史意義的瞬間?於是,他就想到了自創上聯,面向全社會徵聯的方式,一時間,來自陝西、河南等全國各地的楹聯愛好者,都紛紛投稿。先後兩次對外徵聯,就收到了2000多件應徵的下聯。

兩次自掏腰包面向社會徵聯,又在村道上建了以徵聯內容為主題的百米鄉村文化長廊,還特意請了參與徵聯得獎的老師們從外地來到海南,見證長廊的建成,在通車的鋪前大橋走了走,這些事就是王平認為的“應該花錢的事”。據王平說,為搞徵聯活動和建文化長廊等,這些年他已花了五十萬左右了。

談及花這麼多錢,去做徵聯的事,家人是否支持?王平笑說:“的確會有親朋好友說我沒必要花這麼多錢,但我的子女都很理解我,認為我喜歡就好。”

“對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之一,在我看來,對聯是很深奧的,對仗工整,平仄協調,特別有意思。謳歌抗疫英雄,自創上聯,通過徵聯的方式,就會有更多人參與活動。”王平說,選擇徵聯方式,一方面就是想通過這種方式進行文學的交流,另一方面也讓更多人瞭解海南,瞭解他的家鄉,現在在他看來,還是取得了很大的社會效應的。

王平的徵聯之路:

2010年3月7日,南國都市報報道了海口市演豐鎮塔市村委會倉頭前村村民王平自擬上聯“一橋二岸連,三墟四鎮欣,五六里飛渡,七星塔市懸,八彩鋪前程,錦山豔九天”,並自掏腰包向社會徵集下聯,以獨特的方式慶祝即將動工建設的鋪前大橋的事。同年3月18日,不到半月收到百餘下聯,王平繼續徵集佳句。

2016年9月22日,由於一直沒有徵集到最合適的下聯,王平再次提高了獎金,出8.7萬“重金”徵下聯。“重金”徵下聯消息發出不到一個月,全國各地80多人應徵。

2019年3月18日,鋪前大橋通車。

大橋始自文昌市鋪前鎮,途經北港島,止於海口市演豐鎮塔市。王平從那時起,就開始籌劃在村道上建百米鄉村文化長廊的事。

2019年9月27日,南國都市報報道了王平自籌資金,在倉頭前村的路邊所建的百米鄉村文化長廊,“鄉村文化長廊”由 20多塊大大小小的石雕組成,涵蓋了來自海南等地的多位文學愛好者的楹聯、詩詞和書法作品,其中就有個別作品來自全國各地的應徵者所對的下聯。

8.7萬!5.5萬!海口一村民兩次自擬上聯 出“重金”徵下聯

上聯為:鍾南山 火神山 雷神山 山山屹立 降惡魔 佑疆土 雄姿巍展中華秀

徵聯要求:下聯必須以全球範圍內真人、真事為原形,有一定知名度的人文景觀、自然景觀為題材內容(反對虛構、假設),人名、地名請註明。聯律、聯韻、規格還要符合楹聯要求。

獎金:一等獎一名,獎金為3.8萬元;二等獎兩名,獎金各4800元;三等獎三名,獎金各1800元;四等獎四名,獎金各600元。

徵聯時限:80天(自2020年4月26日至2020年7月16日止)

投稿方式:稿件用電腦打印,來稿人採用實名制,並寫清姓名、通訊地址、聯繫電話、郵編,用掛號信函寄至:海口市瓊山區府城鎮文莊路瓊山中 學初中部 梁瓊勇先生收 郵編571100,來稿恕不退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