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值錢的寶貝,被蔣介石帶到臺灣,不是黃金更不是珍貴文物

1949年6月,我軍取得淮海戰役的勝利,國民黨南京政府也即將垮臺。見到如此危機,蔣介石秘密把大批黃金外匯都運往了臺灣。實際上,中國最值錢的寶貝也被運走了,它就是明清內閣大庫檔案。在北京紫禁城之中,各種房間裡擺滿了稀世珍寶。不過,只有翰林書院中的珍貴史籍才稱的上是瑰寶。

中國最值錢的寶貝,被蔣介石帶到臺灣,不是黃金更不是珍貴文物


我國乃是千年古國,從古到今流傳下來了無數的不朽名篇。北京曾是明清兩代的帝都,這裡集中了數百年來中國人最好的文化作品。因此,明清內閣大庫檔案都是那是最傑出的文人撰寫的,其中記載的內容更是真實反映了社會現狀。對於我國老百姓來說,這樣的國寶絕對不容丟失。


中國最值錢的寶貝,被蔣介石帶到臺灣,不是黃金更不是珍貴文物


蔣介石曾經同國民黨要員傅斯年通過電話。傅斯年告訴蔣介石,北平城中的明清內閣大庫檔案一定要及早運出來,否則他會成為民族罪人。於是,在平津戰役打響前,明清內閣大庫檔案就被蔣介石的飛機運走了。1950年,臺北故宮博物院成立,明清內閣大庫檔案則是被馬上立為了鎮館之寶。傅斯年細細看著這些書籍,他的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中國最值錢的寶貝,被蔣介石帶到臺灣,不是黃金更不是珍貴文物


相比於黃金和其他的故宮文物,明清內閣大庫檔案似乎沒有多大的價值。在臺灣,許多媒體記者對此議論紛紛,他們認為傅斯年只是滿足了一己之私。原來,傅斯年不僅是一位政治官員,他還是我國傑出的歷史學者。他對中國的文物頗有研究,一些見解甚至被列入了教材。傅斯年專攻明清兩代,他的研究領域和明清內閣大庫檔案中的內容關係緊密。傅斯年聽說後,他沒有出面駁斥,只是告訴大家時間會證明一切。一晃七十年過去了,如今明清內閣大庫檔案已經成為了臺北故宮最有價值的書籍了。來自全世界的學者都想要一飽眼福,他們也不得不向臺北故宮方面提出借閱請求。

中國最值錢的寶貝,被蔣介石帶到臺灣,不是黃金更不是珍貴文物


有些文物有著自己的經濟價值,可是文化書籍則是代表著我國燦爛悠久的歷史。傅斯年先生身為歷史學者,他的眼光還是獨到的。後來一些專家對明清內閣大庫檔案進行了研究他們發現上面記載的事情確實是周詳謹慎的。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不斷髮展,明清內閣大庫檔案已經有了電子版本。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上網查閱一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