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爭議的詩詞解讀有哪些?

頭條熱點


王維的山居秋暝,是很失敗的一首詩。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泉水石上流。這首詩上半闕寫得特別優秀,那真是神仙住的地方,環境安靜優雅,如果世寫到這裡,可謂技壓群雄,壞就壞在下半闕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貫穿一首詩的是一個字,空字,下半闕違背了空字,跟空字是相反的,簡直是大千世界,芸芸眾生,不是空曠寂靜的山谷了,也就是說,上半闕歌頌的是武松上山打虎,下半闕歌頌的是西門慶尋花問柳,所以說它是一首失敗的詩。


老張1800


說起有爭議的詩詞,我即刻想到李商隱那首被戲稱為古典詩歌中的“哥德巴赫猜想”的《錦瑟》。

《錦瑟》的朦朧多意和難以解讀早已名聲在外,它充滿了誘人的神秘之美。直到今天,人們讀它仍如霧裡看花,只聞其香難詢其形。那些飄渺閃乎的意象和哀怨含糊的情思,幽幽得振顫著一代又一代讀者得心靈。

先讓我們來重溫這首詩:

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這首詩在頷聯和頸聯共用了四個典故,它們分別是:

1.莊周夢蝶

2.望帝杜鵑

3.南海鮫人

4.暖玉升煙

作這首詩的時候,李商隱45歲,也是在這一年,這位晚唐時代的大詩人走到了他生命的盡頭。然後,揮一揮衣袖給我們留下了這個千載難解的謎題(果然一千多年也沒猜透)。

我們來看一下對於這首詩都有哪些猜想。

首先:悼亡說。

有人從錦瑟斷絃為五十判斷詩人這是在說妻子王晏媄去世的事。李商隱和妻子王氏的感情很好,他為王氏寫過不少情詩,最著名的當屬那句“身無綵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順著這個思路,那四個典故也解釋的通。再看看充滿深情滿懷思念的《夜雨寄北》,悼亡說不無道理。

其次:自傷身世說(含黨爭說)。

有人以為錦瑟五十弦虛指作者的年齡,表明自己虛度了年華,“思”的是人生感遇,“惘然”的是人生的感懷。神奇的是,放進自傷身世說的時候,四個典故已然講的通。縱觀作者的一生,身世浮沉於黨爭之亂,詩人寫了那麼多“無題”詩,說自傷身世大有道理。

最後:戀情說。

有人以為“錦瑟”是個人名,是李商隱鍾情的一位女子(一說是令狐楚家的侍女,一說是節度使幕府的歌女)。因為不能明言,所以才做了這首隱晦的詩。不過,對這種說法持異議的也大有人在。

這首詩的“獨恨無人作鄭箋”似乎並不可動搖,至今也沒有一個學者給出可信服的最終答案。我個人更傾向於自傷身世說,或者我只是從感情上更希望詩人是在傷懷歲月與人生吧。


襟亞


具有爭議的詩詞有很多,因都成為了歷史,誰也說不清了。比如晚唐詩人李商隱的詩《夜雨寄北》中,有一個問題至到今天人們還在爭論不休:作者此詩是寄給妻子的還是寄給朋友的?有的說是寄給妻子的,有的說是寄給朋友的,雙方據理力爭,各不相讓。以卑人之拙見,根本沒有爭論的必要,想有正確的結論除非去問作者本人,但那是不可能辦到的。從詩的語言到意境,應該是寫給妻子的。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詩的開頭便說,你問我何時回家,我可沒有準信給你。當看到巴山的夜雨漲滿了秋池,其羈旅之愁與難歸之苦已躍然紙上。何時才能與你團聚,共剪西窗燭,再說說我在巴山每個雨夜所遭受的孤寂之苦吧。從詩的內容到情感的表達,無疑是在同妻子說悄悄話。四句詩中最為關健的一句是"何當共剪西窗燭",試想:如果是寫給朋友,何不寫成”何當共飲一杯酒"呢,因為與朋友相聚最離不開的就是酒,"五花馬,千斤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只有與心上人相聚,才會共剪燭花。燭光映照,心心相印,有說不完的知心話,有道不盡的相思苦。如此良宵美景,如此兩情繾綣,多想共剪燭花到天明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