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財富自由之路》(之一)

我眼中的《財富自由之路》(之一)


昨天寫到李笑來老師,今天碰到小夥伴,又聊到了李笑來老師。我們的共同點是跟著笑來老師學,但我不再跟著笑來老師走了。所以,笑來老師最新的項目“BOX”定投沒有參與,這個項目算是數字貨幣的“50ETF”,優質數字貨幣定投群。不推薦,明明可以自己動手定投,當然最重要的是我更相信自己。

推薦笑來老師的書籍《把時間當做朋友》、《財富自由之路》、《韭菜的自我修養》,紙質或電子都可以很容易找到。笑來老師的書籍,也像他的項目一樣,你可以看到《原則》《自控力》《超越感覺》等的影子,可以當做是這些書籍通俗易懂的中國版本集合。笑來老師將很多概念成體系內化,就像往星星火光中加的一點酒精,助燃效果明顯。從文案的角度看,笑來老師真的是深諳營銷之道,值得學習。

1、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你一定會更好。

何為正確?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沒有標準答案。“正確”是稀缺的,不然兜售焦慮和迷茫怎麼會有如此大的市場。“正確”也是公開的,寫作就是寫,鍛鍊就是練,實踐就是踐,都是長時間的笨辦法。這些被人類反覆遺忘、教育、更迭,最後得到的就是“正確”。

生活中,我們面臨的真實情形是“正確的模糊”和“模糊的正確”。正確的模糊,短期內走的順暢,但並不知道這條路到底通往何方。模糊的正確,前方雲煙霧饒,只能仰望星空,朝著北極星的方向前行,但走的道路剛好是一片泥濘。這時候的你會如何選擇?

模糊的正確,是因為有點事情當下沒有意義,加上時間的維度才產生長遠的意義。大道至簡,“正確”其實是公開的,可以在很短的時間辨別清楚。如果短時間分不清,要麼不靠譜,要麼很難理解。不靠譜,當下花時間搞清楚沒有意義。難理解,說明覆雜,實用價值不大,不然依靠最廣大人們群眾化腐朽為神奇的力量,怎麼會難理解呢?所以,選擇“模糊的正確”,實在的走就好,不管是不是泥濘的道路。

2、知識傳遞本事不是教育,讓教育起作用,主要靠知識吸收。

就像書裡說的,如果傳遞本身能完成教育,那就用不著學校,有出版社就可以了。吸引知識,不是簡單的死記硬背,而是內化成直覺。我們小時候,天天背乘法口訣,現在再也不用背或記,都是脫口而出。這就是內化成直覺,與我們融為一體。

現在這方法貌似不管用了,其實不是的,長大的我們挨不過掙扎期。想想,小時候,背不好會被罰抄口訣或打手板,背得好有小紅花。這些都無形中幫助我們反覆運用、琢磨、調整,直到熬過掙扎期。現在,學習技能一段時間,發現毫無長進,“我不擅長,我沒天賦,我是真的笨”,接受了這些自我安慰,說到做到,中途放棄技能學習,最後就變成了“真的不擅長、永遠沒有天賦、這方面我就是廢物。”

最好的辦法是,書裡說的那樣,儘快開始這個過程,儘快度過這個過程。接受自己的笨拙,放慢速度嘗試,觀察哪裡可以改進,反覆練習,觀察哪裡可以進一步改進,進一步練習。這或許就是我們學習技能的“模糊的正確”的方法。

3、所謂“個人財富自由”,是指某個人再也不用為了滿足生活必須而出售自己的時間。

第一次聽到這個,瞬間把自己原來的定義永遠地扔出了我的心智。關鍵詞“出售”、“時間”,那麼,個人實現財富自由取決於出售時間的方式。笑來老師推導出“個人商業模式”。第一種,一份時間出售一次,如工作。第二種,同一時間出售很多次,如寫作。第三種,購買他人的時間再賣出去,如創業和投資。三種個人商業模式的實踐中,每一次的踩坑都血淋淋,每一次的優化都再重啟,我暫時只有第一種能夠盈利。

書裡也提供了第一種商業模式的優化策略,要麼提高單位時間售價,要麼提高世間銷售數量。在大學畢業階段,選擇繼續讀研,就是最普遍的提高單位時間售價的辦法。進入社會大學,提高單位時間售價的辦法就是升值或跳槽,因此需要把自己當做一個公司經營,成為給自己打工的人。

第二種個人商業模式,真的是躺著賺錢的感覺。最近寫了不少有意思的文章,收到了一些讚賞,雖然很微薄,於我卻是最大的鼓勵,讓我自信“我也開始寫的很不錯”。或許,就像笑來老師說的,你的產品必須滿足消費者的剛需。開始研究讀者需要什麼,寫出高質量的好文章,不過,我的朋友們貌似喜歡逗比的流水賬長文,這讓我……

第三種個人商業模式,沒什麼好說的,都是血淋淋的失敗例子。我覺得,創業和投資,你只有成功了,才有資格輸出你的創業和投資理念。所以,不要問我創業投資賺錢沒有,看看我說了什麼,一目瞭然。

4、所謂“概念”,無非是你對某個事物的清楚認知,你要清楚的知道:“它是什麼,不是什麼”,“它和什麼東西很像,但在哪些地方完全不一樣”,“它可以用在哪裡,不可以用在哪裡”,“在用它的時候,怎麼用時對的,怎麼用是錯的,需要主要哪些問題”。

搞清楚概念是個巨大的工程,很多時候,我的選擇只是弄清楚它不是什麼,然後選擇儘量不去做。比如幸福,回答“如何幸福”,很難具象化,原來讓你幸福的事情,等重複次數多了也會無幸福感可言。就像餓的時候,吃的第一個包子是最香的,隨著包子數量的增多,美味的幸福直線下降。但是,我們不可能為了追求幸福而去餓肚子。我從來不糾結這個,唯一做的就是選擇讓自己離開那些讓我不幸的事情。沒有不幸就是幸福的。

5、人生三大坑,第一個“莫名其妙湊熱鬧”;第二個“心急火燎地隨大流”;第三個“為別人操碎了心”。

第一個,我已經很多年沒有踩過了。因為去過很多地方,見了很多人,做了很多事情,很多事情其實都不稀奇,存在即合理。閱讀、電影、寫作已經把時間佔據差不多,完全騰不出時間去湊熱鬧。畢竟,我已經開始和小朋友自黑“你們正年輕,真好。不過誰老過嗎?”

第二個,區塊鏈的炒幣生涯,完美地踩中了隨大流的坑。礦機、ICO、EOS、量化交易等,一個不落地踩了一遍,未來可能還會有第二遍……趨勢重要嗎?非常重要,時時留意和思考,趨勢可以給人帶來超額利潤,卻只是留個已經準備好的人。踩坑經歷告訴我,該錯過的機會從來都不是機會,大流從來不是隻有一次,任何行業只要做的好,把每個細節都做到極致,你就成為了大流。

第三個,原來創業的時候,只要小夥伴需要幫忙,我總是放下自己的事情去幫助他,啥都做其實就是啥也沒做。注意力是有限的,分散出去消耗完,需要專注的時候,注意力就不夠用。為別人考慮和為自己考慮之間的微妙平衡,現階段還是不錯的。

《財富自由之路》前十章,我最喜歡的一句是:判斷一個人的執行力強大與否,就看他在做的不夠好的時候是否能持續去做。或許,這是我現階段寫作的狀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