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紂王到底是不是暴君?為你還原真實的紂王

商紂王,是商朝的最後一位君王,原名叫子辛或帝辛,紂王是死後才追封的諡號。“紂”字代表了殘忍無義的意思,故此以“紂”字作為帝辛的諡號。那麼帝辛是否就真的是一個十惡不赦的大昏君?

商紂王到底是不是暴君?為你還原真實的紂王

很多朋友對商紂王的瞭解大多來源於神魔小說《封神演義》或者改編的電視連續劇《封神榜》,在各種影視作品裡都把紂王描述成一個聽信讒言、荒廢朝綱、殘殺忠良、建酒池肉林、發明炮烙之刑的暴君形象。那下面,長生就通過史書來幫紂王平反。

商紂王到底是不是暴君?為你還原真實的紂王

在《尚書.泰誓》裡記載了武王伐紂,泰誓分上,中,下三篇。

今殷王紂乃用其婦人之言,自絕於天,毀壞其三正,離逷其王父母弟,乃斷棄其先祖之樂,乃為淫聲,用變亂正聲,怡說婦人。故今予發維共行天罰。勉哉夫子,不可再,不可三!

總結起來,也只有六大罪狀,1、酗酒,2、不用貴戚舊臣;3、重用小人;4、聽信婦言;5、信有命在天;6、不留心祭祀。那咱們就來逐條的分析下。

商紂王到底是不是暴君?為你還原真實的紂王

第一條、酗酒。古代人基本上都好喝酒,可能紂王喝的多一點,但這作為一大罪肯定是不合理的。第2條和第3條可以統一分析,在那個時代,權利都掌握在貴族手裡,平民百姓要想做官掌握權利是不可能的,紂王重用小人(古代小人可全不是指阿諾奉承拍馬屁的人,也指奴隸,農民等地位低下的人)提拔奴隸做官,打破了用人唯親的規則,使原來的貴族(如微子啟等)沒有權利了,這才背後抹黑大肆宣傳被周人利用。

商紂王到底是不是暴君?為你還原真實的紂王

第4條,聽信婦言,這個有點冤枉紂王了,其實在殷商時期,女人地位是很高的,如殷高宗武丁的妻子婦好都能帶兵打仗,那紂王跟自己老婆商量,聽老婆的意見也是可以的,這也從側面反應了殷商時期對女性的尊重。第5條和第6條“信有命在天,不用心祭祀”,這也是冤枉紂王,因為從出土的甲骨卜辭看,到帝乙(紂王父親)和紂王的時期,祭祀天地祖先的典禮反而比前代商王更成熟隆重。這樣看來,紂王的罪也不是什麼惡貫滿盈的大罪。那下面咱們在來分析炮烙,酒池肉林,鹿臺,殺比干這幾件事。

商紂王到底是不是暴君?為你還原真實的紂王

先說炮烙,炮烙還真不是紂王發明的,發明者是夏朝末代君主夏桀,紂王也只是用過炮烙罷了。而且炮烙、酒池肉林等也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韓非子先提出來的;

"昔者紂為象箸而箕子怖,以為象箸必不加於土,必將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則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短褐而食於茅屋之下,則錦衣九重,廣室高臺。居五年,紂為肉圃,設炮烙,登糟丘,臨酒池,紂遂以亡。"

後來漢朝的司馬遷,劉向,晉朝的皇甫謐更是在這個基礎上誇大加工,尤其是皇甫謐,把鹿臺誇張成高千丈(古代一丈等於3米多,千丈是3000多米,現在的摩天大廈都沒那麼高)。

至於殺比干,這是真的,但不是影視劇裡那樣需要比干的七竅玲瓏心來治病。比干死是進諫而死,不是死在朝歌,而是死在衛輝,當時紂王帶著一群奴隸和周軍在衛輝準備打仗,比干進諫說;“打不過快回朝歌等救兵。”紂王一怒之下才殺他的。在《史記·殷本紀》記載:帝辛“資辯捷疾,聞見甚敏;材力過人,手格猛獸;知足以拒諫,言足以飾非,矜人臣以能,高天下以聲,以為皆出己之下。”這樣一個猛人,還沒開始打就進諫說打不過,那他能不生氣麼!

商紂王到底是不是暴君?為你還原真實的紂王

自古有句成語叫‘師出有名’,封建社會要想造反,就得極力抹黑前朝君主,不抹黑沒法造反,就不能打著“替天行道”的招牌了。而後世的史官們更是逮到機會就在紂王后面誇張的添上幾筆,致使紂王的形象變成了現在這樣。在《論語,子張》裡子貢就第一個為紂王平反;“紂之為惡,不如是之甚也,天下之惡歸焉。”

各位朋友,你們對紂王又是怎麼理解的呢?歡迎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