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消息傳出甲骨文再次啟動中國區裁員,補償依然是 N+6。
甲骨文再次裁員,補償 N+6
7 月 22 日,有網友在脈脈上爆料稱:“座標甲骨文北京,拿了一波 N+6,心情有些複雜。”隨後,甲骨文在大連、蘇州等地的裁員消息也流出來。針對本次裁員,截至發稿時,甲骨文官方暫未做出回應。
圖源脈脈,侵權可刪
自去年 4 月份開始,在社交媒體或網站上,關於甲骨文中國區研發中心裁員的消息就不斷流出。去年 5 月份,據知情人士透露,作為全球裁員計劃的一部分,甲骨文裁減了其在華研發團隊。彼時,甲骨文在華研發中心擁有約 1600 名員工,研究中心首批就裁掉了 900 餘人,北京地區就有 500 多人離職。甚至有消息爆出甲骨文將砍掉整個北京研發中心,當時的大規模裁員被視為甲骨文要關閉其在華研發部門,甚至退出中國市場的前奏。
“實際上我們做得很好,沒有要退出中國”,甲骨文公司中國區副總裁吳承楊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如是說。
關於裁員細節,據甲骨文內部員工透露,HR 在與員工談及裁員時非常謹慎,沒有談論任何關於裁員的字眼,說的最多的就是“調整”和“影響”,但裁員的態度強硬,沒有商量的餘地,但公司給予的補償還不錯,不少員工拿到了 N+6。
消息一出就引起了激烈討論,網友們紛紛表示,“被裁出了幸福感”。而今年裁員風波同樣引來了網友的熱議:
這才是真正的裁員新聞,明擺著告訴你:我就是裁員了,我有補償,甚至比國家標準還高。
這是別人家的公司,最近的檸檬吃得有點多!
最遵守中國法律的是外企。
InfoQ 記者也採訪到了一位此次“不幸”被裁掉的甲骨文員工,他表示:
N+6 的補償是普遍現象,公司甚至有人拿到了 N+8,甲骨文還找了諮詢公司幫助員工介紹工作,被裁員工們拿錢走人歡天喜地。
但是,也有一些不一樣的聲音認為:
其實甲骨文這次裁員補償雖然給的不少,但是很多被裁員工年齡普遍偏大,又恰逢趕上疫情期間,所以他們短期找工作壓力挺大的。年輕員工拿到這些是不少,上歲數的拿的這部分錢其實不多。
裁員補償 N+6 是什麼意思?
這裡的“N”指的是工作年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第四十七條“經濟補償計算”的相關規定,經濟補償按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向勞動者支付。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不滿六個月的,向勞動者支付半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如果勞動者月工資高於用人單位所在直轄市、設區的市級人民政府公佈的本地區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標準按職工月平均工資三倍的數額支付,向其支付經濟補償的年限最高不超過十二年。本條所稱月工資是指勞動者在勞動合同解除或者終止前十二個月的平均工資。
那麼,為什麼會有 N+1?根據勞動法第四十條“無過失性辭退”的相關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提前三十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後(也就是所謂的 N+1),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 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後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 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 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勞動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也就是說,正常情況下裁員的經濟補償為 N,
僅有以上三種法定情形解除合同,且未提前 30 日通知勞動者的,經濟補償為 N+1。 N+1、N+2 等補償方式並非勞動法中強制規定的內容,更多的是企業為了儘快解決裁員問題而使用的策略,就像甲骨文裁員給出的 N+6 的補償,僅代表用人單位和勞動者能夠達成共識,用人單位主動多支付給勞動者的補償。昔日硅谷巨頭為何頻頻裁員?
1989 年,甲骨文正式進入中國市場,這是第一家進入中國的世界軟件巨頭。據百度百科公開信息顯示,2002 年 10 月,甲骨文在深圳成立了第一家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隨後多個研發中心落地中國。
據瞭解,目前甲骨文在中國共設有 5 個研發中心,分別位於北京、深圳、南京、蘇州和上海。其中,北京研發中心是其在中國最大的研發中心,主要包括中國研發開發中心和解決方案中心,負責雲開發、Linux、Oracle Spatial、虛擬化技術、服務器技術和應用開發。
原有業務供血不足
甲骨文公司長期以來一直是中國企業和組織數據庫管理系統的主要供應商。剛進入中國市場時,國內的數據庫系統市場還存在大片空白,目前較為知名的數據庫公司的成立都晚於甲骨文進入中國的時間。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CETC)成員單位人大金倉,成立於1999 年;達夢數據庫有限公司成立於2000 年;神舟OSCAR 成立於2003 年前後;南大通用成立於2004 年…
於是,甲骨文很快搶佔了大半的市場份額。其客戶主要涵蓋了電信、金融、能源、政府等領域,以大型企業為主。但是2013 年前後,因為信息安全問題以及數字化基礎設施建設國產化進程的加速,對甲骨文傳統數據庫等核心產品造成了一定的衝擊,當初依賴傳統數據庫產品的大客戶們正在不斷流失…
本土化問題
此外,甲骨文中國團隊在產品設計和用戶體驗方面的確存在一些問題,例如服務費政策問題。按照甲骨文在全球市場的銷售慣例,客戶購買產品後的服務費用並不是一次性付清的,而是每年都要交22% 的軟件系統維護和升級費用,這對於習慣了一次性付清費用,終身享受免費服務的中國用戶來說就不太適應。
加之管理團隊在制定市場決策時話語權受限,很多決策無法順應快速變化的本地市場環境,這種“水土不服”和“跟不上節奏”在後來公司的雲計算佈局中也逐漸凸顯出來。
後發優勢不明顯:雲業務起色不大
即使心有不甘的甲骨文在今年1 月份挖來了前亞馬遜雲服務(AWS)主管瑞爾·凱爾曼(Ariel Kelman)擔任新的首席營銷官,也沒有讓其雲業務有較大起色。
從今年3 月甲骨文的財報中可以看出,雲服務和授權支持業務營收為66.62 億美元,與去年同期的65.87 億美元相比增長僅1%。在最近幾年國內企業紛紛開啟“全面上雲”模式後,甲骨文在雲計算領域的的轉型也較為艱難,並逐漸被國內外互聯網巨頭“擠在門外”。
根據行業研究機構Canalys 的數據顯示,2018 年全球雲計算的市場價值超過800 億美元,三大行業領導者——亞馬遜公司、微軟公司和谷歌的母公司Alphabet 公司——控制著超過一半的市場份額。據Gartner 發佈的2018 年全球雲計算市場份額報告顯示,亞馬遜AWS、微軟Azure 以及阿里雲分列全球雲計算業務前三甲。反觀甲骨文,其在雲計算領域的市場份額可謂微乎其微。
值得注意的是,據國際數據公司(IDC)的數據顯示,在中國,阿里雲、騰訊雲以及國有運營商中國電信在2018 年控制了80% 以上的雲計算市場份額。
6 月 17 日,據甲骨文公佈的最新財報顯示,2020 財年全年歸屬於普通股東淨利潤為 101.35 億美元,同比下降 8.55%,營業收入為 390.68 億美元,
同比下降 1.11%。公司四季度歸屬於普通股東淨利潤為 31.16 億美元,同比下降 16.68%,營業收入為 104.40 億美元,同比下降 6.25%。在雲服務和新基建興起的大趨勢之下,一切都在重構。傳統的基礎架構及軟件應用的模式,正被 IaaS、PaaS 以及 SaaS 所替代;傳統的經營決策正越來越多被數據、算法、人工智能等所替代,而固守“傳統”的甲骨文,目前來看,還沒有學會擁抱“變化”。
經濟的發展總是無法獨立於政治,由於中美緊張局勢升級,美國企業的裁員問題在國內較為敏感。目前尚未有確認的證據表明甲骨文的裁員與中美關係日趨緊張有關聯,但在去年的裁員問題上,北京地區被裁員工還是將裁員與中美貿易緊張局勢升級聯繫在了一起,甚至還在辦公樓外舉起帶有“我們反對政治裁員,讓政治遠離技術”字眼的標語以示抗議。
而且甲骨文創始人拉里·埃裡森(Larry Ellison)也曾在接受福克斯新聞社(Fox News)採訪中提到,“我認為我們的最大競爭對手是中國,如果中國在經濟上超越我們,如果他們的工程師比我們多,如果中國的科技公司擊敗我們的科技公司——不久之後我們的軍事在技術上也會落後。”
這樣的言論加之大規模的裁員行為,難免讓人將裁員問題和中美關係問題聯繫在一起。
在去年5 月份裁撤了中國研發中心900 餘人後,加之此次消息傳出裁員涉及百人左右,據推測,目前甲骨文中國研發中心的員工不足600 人。在中國,甲骨文已經沒有太多空間可退了。
參考閱讀:
https://www.caixinglobal.com/2020-01-21/after-layoffs-oracle-executive-vows-to-stay-in-china-101506856.html
https://technode.com/2019/05/08/oracle-china-layoffs-ceo-threat/
https://www.infoq.cn/article/tm-mcdHCPCI4eEwr6d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