柑橘“秋黃”落葉原因實戰分析


柑橘“秋黃”落葉原因實戰分析


近幾年,柑橘秋黃逐漸被人們所關注。近期陸續接到不少川內朋友的諮詢求助,“我的柑子葉子落得兇得很,咋回事?”、“我的柑子差不多每窩都黃了,地下掉了好多葉子”。早在17年,筆者就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之後每年都會作一些調查走訪,基本理清了前因後果。


柑橘“秋黃”落葉原因實戰分析


關於秋黃,有很多不同觀點,有說爛根、有說缺微量元素…這裡所說柑橘秋黃,是指柑橘進入秋季後,大量老葉黃化、掉落。黃化葉片主要是中下部和內堂老葉,逐漸向新枝發展,一般當年夏梢和秋梢葉片不發黃,也有特別嚴重的整株葉片掉光。


柑橘葉片發黃且掉葉,首先想到的是紅蜘蛛,但稍加觀察則可推翻。因為並非全樹黃葉,且無紅蜘蛛為害形成的灰白失綠斑點,當然有的園子也有疊加發生。


有的說是中微量元素缺乏。鎂鋅鉬的缺乏可導致老葉發黃,但此症與這幾種元素缺乏表現的症狀不同。


說根系受損的,也不完全正確,因為筆者前兩年曾挖過不少秋黃柑橘的根系,沒有受損的佔多數。但今年雨水多,根系或多或少有些損傷。


病害、蟲害、肥害、藥害…都被排除了。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我們仔細觀察下秋黃葉片的症狀要點:中下部、老葉發黃新葉一般不黃、從葉脈開始黃、擴展至全葉、落葉。這跟什麼缺素症最吻合?對,缺氮症!


柑橘“秋黃”落葉原因實戰分析


有的人坐不住了,弄了半天就整了個缺氮!我氮肥上得少了?複合肥不都含氮嗎?複合肥可上了不少喲!


稍安勿躁,絕不是簡單的缺氮,不然怎麼那麼多人想不明白。


經調查,秋黃與品種、土質、地勢、水分、氣候、植株長勢、根系健康程度、掛果量等均有關係。但歸根結底,是以氮素為主的養分供應和吸收運輸障礙導致的營養失調症。


柑橘“秋黃”落葉原因實戰分析


秋黃最嚴重的,當屬春見、大雅等耙耙柑,其次是愛媛、金秋,沃柑等品種較輕微。這種普遍現象說明首先與品種有關。7-9月,不同品種所處的生長階段不同,需肥水平和配比不同,如耙耙柑正是膨大期、秋梢期,而沃柑是緩慢膨果期,愛媛則比耙耙柑早近一個月開始膨果。因此,秋黃現象因品種不同,有較大差異。


柑橘春梢萌發至幼果期營養需求,主要由上一年樹體積累的營養來供應。膨果期開始,不僅果實膨大需要大量養分,秋梢、根系生長、果實幹物質積累,均需要大量養分供應。反觀目前主流的施肥習慣,前期高氮、中期平衡、膨果期高鉀,只要是個相關業者都能倒背如流,甚至不容置疑。正因這樣的用肥觀念,導致從7月起(有的甚至6月),幾乎沒有什麼氮素投入。7月的果實膨大,之後的秋梢生長、根系生長,哪一樣不需要大量的氮?要知道,氮素是與光合產物有機酸合成蛋白質的關鍵元素,是生命元素,就跟飯之於人、不吃飯就會餓死,氮素缺乏就只能供應新葉讓其合成營養,而老葉則犧牲了。


為何今年秋黃格外嚴重,而且發生時間較往年晚?8-10月,四川大部地區連續陰雨,一方面部分毛細根受損,一方面氮素隨水流失,再有光合作用弱、養分吸收差。因此,秋黃年年有,今年特別多。往年最早8月底就有發生,9月高發,今年10月開始居多,11月嚴重,連續陰雨養分消耗延後嘛。


柑橘“秋黃”落葉原因實戰分析


此外,土壤肥沃、通透性好的發生輕,地勢高的比地勢低的發生輕,植株勢強的比弱樹輕,掛果少的比掛果多的輕…


秋黃導致大量葉片黃化、掉落,嚴重影響植株正常生長代謝、營養積累、秋梢質量、以及花芽分化數量和質量,關係果農切身利益。怎樣緩解或提前避免呢?


早發現、早治療:通過調節樹體激素分泌,補充相關養分,刺激作物吸收和轉運,合成營養物質。可採用地上地下立體同補,雙向修復。參考方案:葉面噴霧2-3次,蕓薹素+氨基酸+含氮葉面肥;衝施或滴灌1-2次,蕓薹素+礦源黃腐酸鉀+水溶肥。需要注意:使用後或有延遲著色,返酸降糖等情況,計劃早採的慎重。


如想避免來年嚴重黃化,需結合改善土壤、養護根系、提升樹勢、適量掛果、合理施肥、適度修剪、加強水分管理等綜合措施,制定適合當地的管理方案,方能達到理想效果。


另外,如有缺乏其他元素、病蟲、漚根等其他問題同時出現的,需要調整處理方案,具體請諮詢當地技術員。


作者:鄧友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