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宗畫之祖——“詩佛”王維的水墨藝術

南宗畫之祖——“詩佛”王維的水墨藝術


對於王維的畫家身份,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句話來自蘇軾《書王摩詰藍田煙雨圖》中的那兩句題跋。歷代的文人畫家們看重它,將它視作繪畫創作的“綱目”,捎帶著王維也一躍成為了文人畫的南宗之祖。文人畫也稱“士夫畫”,泛指中國封建社會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畫,以別於民間畫工和宮廷畫院職業畫家的繪畫。北宋蘇軾提出“士夫畫”,明代董其昌稱道“文人之畫”。但舊時也往往藉以抬高士大夫階層的繪畫藝術,鄙視民間畫工及院體畫家。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曾說:“自古善畫者,莫非衣冠貴胄,逸士高人,非閭閻之所能為也。”。近代陳衡恪則認為“文人畫有四個要素:人品、學問、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遺憾的是,作為文人畫南宗之祖的王維卻沒有真跡保留下來,可以信賴的史料也並不多見,只能從他人作品中推敲出部分歷史的真相的。從畫史資料來看,他的創作活動多集中在長安及近郊地區,尤工山水、樹石,也涉略過人物題材。

王維,唐代詩人、畫家。字摩詰,山西祁(今山西祁縣)人。玄宗開元五年(717),以16歲少年中進士,仕途順利,官至尚書右丞,世稱“王右丞”,晚年歸隱藍田輞川。他的詩,流傳千古,著名的詩句如“每逢佳節倍思親”,“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古木無人徑,深山何處鐘”等,幾乎婦孺皆知。人們雖知道他還是一個畫家,但是恐怕大多對之缺乏明晰的印象,因為據考證現存的傳為王維的畫,都被判為後人臨摹或根本就是偽作。我們知道比較多的是《雪溪圖》《江山雪霽圖》《輞川圖》和《伏生授經圖》四幅摹本。


南宗畫之祖——“詩佛”王維的水墨藝術

(傳)[唐]王維-伏生授經圖,縱25.4釐米 橫44.7釐米,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館藏。


南宗畫之祖——“詩佛”王維的水墨藝術


王維《伏生授經圖》所繪為漢代的伏生授業的情景,是一幅人物肖像畫。所繪人物形象逼真、清矍蒼老,所用筆法清勁有力,此畫無畫家之自款,但畫上有南宋高宗所題“王維寫濟南伏生”般字樣。該圖人物形態自然,好像照相機隨意拍攝的一個生活場景,沒有做態。從人物到案几.蒲團等都畫的較為工整。先藏於日本大阪市立美術院。日本美術史學家 大村西崖評價此畫為“畫法高雅,真令人彷彿有與萬輞山水相接之感。


南宗畫之祖——“詩佛”王維的水墨藝術

(傳)唐 王維 雪溪圖


《雪溪圖》被認為是最接近於史載王維繪畫風格的一件作品,有宋徽宗趙佶題簽“王維雪溪圖”。原作不知存何處,我們只能從網絡或是書本中的看到。一座拱橋,四五間茅屋,樹木凋零,人煙稀少。兩岸是皚皚的白雪,墨色的小溪中有一葉篷船,有船伕撐篙而行。情景冷漠蕭瑟。畫家用墨色染溪水,以映襯兩岸之白雪,這正是唐代山水畫的一大典型特徵。畫面不繁複,不加顏色,乾淨寫意,正如王維的詩一般。


南宗畫之祖——“詩佛”王維的水墨藝術

清 王時敏《仿王維江山雪霽圖》


南宗畫之祖——“詩佛”王維的水墨藝術


雖然《江山雪霽圖》一直飽受爭議,但這並不影響它在民間的魅力,我們仍然從中可以探究到王維繪畫中的意境及風格特色。清代受皇室扶植的“四王”畫派之首、畫家王時敏在77歲時,便畫了一幅《仿王維江山雪霽圖》(現臺北故宮博物院典藏)。王時敏酷愛蒐羅鑑別古書古畫,《仿王維江山雪霽圖》紙本設色畫133.7×60釐米。畫中雪如凝脂、峰巒如聚,中央一巨峰突起,峭拔雄偉,傾斜的山岩,蠢蠢欲動,構成奇特宏偉的山形。倚山有路,山石錯落有致,峰石皆覆蓋在一片寒林中,寺院隱現,山村自成。林立的松柏和枯樹,亦為銀裝素裹,更顯得精神挺拔。此圖構思成熟,筆法謹嚴認真,大多以細秀圓潤之筆作皴畫石,以細筆勾勒畫樹,設色以石綠、赭石、白粉為主,正是畫雪景之古法表現。整幅畫筆墨清潤,設色皴擦秀雅,確實重現了唐人王維古雅清秀“不衣文采”的氣韻。


南宗畫之祖——“詩佛”王維的水墨藝術

(傳) 王維 《輞川圖》

王維最知名的畫跡非《輞川圖》莫屬。此畫起初是繪製在他的輞川別墅中的。唐乾元元年的冬天,篤信佛教的王摩詰上表朝廷,請求將輞川莊施捨為寺院,這就是文獻裡提到的“清源寺”。直到唐大中元年,清源寺內還保留著他的手跡,但是到了唐末卻毀滅於戰火之中了。可是,輞川圖本的流傳卻從未有過中斷。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提到,王維的山水畫風格多變,涉及古、今兩種繪畫樣式,多作白畫山水,通過用筆、破墨的技法來創造山水的形態,布色則交由工匠完成,清源寺壁上的《輞川圖》是他的代表作。《輞川圖》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所作。畫面群山環抱,樹林掩映,亭臺樓榭,古樸端莊。別墅外,雲水流肆,偶有舟楫過往, 呈現出悠然超塵絕俗的意境。在王維的山水畫中,尤其這幅《輞川圖》所創造的淡泊超塵的意境, 給人精神上的陶冶和身心上的審美愉悅, 曠古馳譽。想來,這和王維篤信佛教不無關係。王維全家虔信佛法,他名維,字摩詰,而“維摩詰”乃是《維摩詰所說經》中一位通達甚深般若智慧的大居士。王維曾學李思訓大青綠金碧山水,但是他為了適宜在畫中表達空寂清靜的禪理,大力倡導“水墨為上”,這是一種單純地以墨色作畫的技法。所謂“墨分五色”,一般是指以墨色的“枯、溼、濃、淡、焦”的多層次的變化象徵性地表現所畫對象。顯然水墨畫比之重彩畫,更適合文人對典雅、平淡、自然的追求。他首創“破墨法”,就是趁墨色尚未乾時,用濃墨破淡、用淡墨破濃,相互滲透掩映,以達到滋潤鮮活的效果。

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王維以詩入畫,創造出簡單抒情的意境。特別是他首先採用了“破墨”山水技法,大大的發展了山水畫的筆墨意境,對山水畫的變革做出了重大的貢獻。他作青綠山水似李思訓,作水墨山水近吳道子。同時他首創的破墨山水,盡去了以往山水畫的浮華之氣,僅用水墨渲淡而成,把原先以勾線為主的山水畫向水墨髮展推進了一步。王維開啟了唐代的水墨山水,並對後世的文人畫有著極為重大的影響從此,繪畫已不再完全依賴色彩,一種以山水、墨作為表現手段的“寫意畫”逐漸取代了濃豔富麗的重彩,中國畫家們更是以畢生的精力研究筆、墨的審美因素,並賦予了原本單純的表現形式以豐富的內涵和無窮的美感。他一生把所有的感情盡情揮灑以山水之間,寄情造意,詩從胸發,話由意出,情景交融,詩畫同工,達到了詩畫相容的最高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