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夏明的馬褡——馬背上的移動辦公室

提起曾經領導過

省港大罷工的共產黨人

鄧中夏

幾乎無人不知

然而他的妻子李夏明

同樣也是中國共產黨

一位久經考驗的優秀幹部


李夏明

李夏明的馬褡——馬背上的移動辦公室


李夏明自1926年

加入中國共產黨後

經歷了多次鬥爭考驗

1937年3月

李夏明到了延安

擔任摩托學校的黨支部書記


兩年後

她響應毛主席

“到敵後去”的偉大號召

帶領摩托學校全體成員

(這時已改為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二大隊)

開赴太行山敵後根據地


她保留下來的一隻馬褡

見證了當年八路軍

在太行山區艱苦卓絕的抗戰生活

如今,這隻馬褡就收藏在

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文物展示

李夏明的馬褡——馬背上的移動辦公室


這究竟是一隻怎樣的馬褡呢?幾層黑色的手織粗布縫成了一端開口的長方形袋子,大小如南方農民盛稻穀的麻袋,既能裝許多東西搭放在馬背上,又可鋪在地上當床。細密而整齊的針腳顯示著馬褡的縫製者心手之靈巧。馬褡已經非常陳舊,補丁摞補丁,但每一塊補丁都是精心縫補。補丁顏色不一,色彩斑斕,但並非有意製作,只因條件艱苦,每找一塊碎布都非常不易。


這隻馬褡是李夏明在帶領延安抗日軍政大學二大隊開赴太行山時,用延安軍民手織的棉布一針一線縫成的。身為黨支部書記,李夏明工作非常繁重,她一面要動員二大隊的全體職工、教員和學員積極投入新的戰鬥,一面要做許多準備工作,但稍微有一點空閒,她便縫上幾針,“自己動手,豐衣足食”,這是黨一以貫之的工作方針。李夏明總是和別的同志一樣自己縫衣做鞋,出於需要,她親手縫製了這條馬褡。


李夏明的馬褡——馬背上的移動辦公室

延安抗日軍政大學

綿延數千裡的太行山,山勢險峻,八路軍在群山中神出鬼沒,與日軍巧妙周旋,伺機痛擊敵人。李夏明領導的抗大二大隊應戰局所需,必須經常行軍、轉移、作戰。她把公文、檔案資料和必備的日常用品等都裝進馬褡,馬褡成了她的移動辦公室、移動的家。沒有馬鞍,她把裝有被褥的馬褡墊在馬背上,柔軟的馬褡帶給騎馬人比馬鞍更舒適的感覺,漫漫征途中,疲憊之態頓除。


1939年夏,太行根據地被日軍四面包圍,國民黨又陰謀斷絕對八路軍的供應,因此,八路軍克服重重困難,成立軍工部,修建韓莊、柳溝、梁溝、熟峪、西隘峪口等處的修械所和兵工廠,後來又建立黃崖洞兵工廠,大量生產步槍、小炮、子彈、炮彈、手雷等,自行解決部隊軍需物資的供應。


李夏明這時被任命為軍工部黨委委員兼第一所支部書記及軍工部工業學校支部書記,組織軍工專家和技術人員奮戰在偏僻簡陋的兵工廠,鼓勵他們克服困難,發揮創造性。自此,她的馬褡中開始裝進一些軍工技術和管理方面的書籍,有時裝一些兵工廠急需的原材料,甚至是生產成品。


1942年2月下旬,敵華北方面軍下達了1942年度《治安肅正建設計劃大綱》,規定“實行積極的不間斷的作戰討伐”,重點“首先對冀東、冀中地區,然後對太行山北部地區”。而在此之前的2月初,敵總部便派出日偽1.2萬餘人直撲八路軍太行軍區等領導機關,拉開春季“掃蕩”的血色帷幕。八路軍對深入根據地之敵,以主力一部配合地方武裝展開游擊戰,不斷消耗與疲憊敵人,粉碎日軍的“清剿”,日軍的春季“掃蕩”以失敗告終,日軍惱羞成怒。


5月中旬,日軍三萬餘人發動對太行山、太嶽抗日根據地更加殘酷的夏季“掃蕩”。在“掃蕩”中,日軍瘋狂破壞八路軍地方黨政機關和群眾團體,殺害和擄掠群眾,燒燬房屋,造成華北根據地許多地方“無村不戴孝,處處聞哭聲”。


李夏明根據上級指示,加強對反“掃蕩”鬥爭的領導,深入進行反“掃蕩”戰爭動員,組織和動員群眾堅壁清野,把兵工廠的機器設備和原材料挖地掩埋,叫敵人撲空。她把心愛的馬褡也深深地埋在了地下,喪心病狂的日軍每到一處,都要舉起屠刀大肆屠戮中國軍民,太行山哀鴻遍野……


當敵人帶著滿身的血腥揚長而去時,李夏明謹慎地從死人堆裡爬出來,喚起與她同樣大難不死的戰友、群眾,挖出埋藏的東西,挖出她心愛的馬褡。這隻患難與共的馬褡激起她昂揚的鬥志,成千上萬的中國人懷著這種鬥志奮戰在抗日的白山黑水、大江南北。


解放後,李夏明曾經在勞動部、輕工部工作。1987年3月23日,李夏明在北京逝世。後來,她的這隻馬褡由兒子李致寧無償捐獻給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一段刻骨銘心的民族抗爭史通過這件展品從此變得清晰可見、觸手可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