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一大13名代表的五種人生結局

大家知道,參加中共一大的代表共13人,他們是湖南的毛澤東、何叔衡,湖北的董必武、陳潭秋,濟南的王盡美、鄧恩銘,上海的李達、李漢俊,北京的張國燾、劉仁靜,廣州的陳公博,日本留學生周佛海,還有包惠僧(陳獨秀的個人代表)。

有道是: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在民族危亡時,總會出現民族英雄,也會有一些人墮落為漢奸叛徒。一大代表從同一起跑線出發,但人生道路截然不同。

中共一大13名代表的五種人生結局

毛澤東(1893年—1976年)

概括而言,13名代表產生了五種人生結局:

一是不忘初心,終身奮鬥,併成為開國元勳的有2人,即毛澤東和董必武;

二是堅持革命、英勇犧牲的有4人:王盡美(病逝)、鄧恩銘、何叔衡、陳潭秋;

三是曾經脫黨但擁護革命的有2人:李漢俊和李達;

四是信念動搖、迷途知返的有2人:劉仁靜和包惠僧;

五是墮落為叛徒、漢奸的有3人:張國燾、陳公博和周佛海。

蘇軾《和子由澠池懷舊》:“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意思是:人生在世,就像隨處亂飛的鳥兒,偶然在某處的雪地上落一落腳。至於在哪塊雪地上留下爪印,屬於極偶然的事兒,因為鳥兒飛東飛西,根本就沒有固定的套路可循。

中共一大13名代表的五種人生結局

王盡美(1898年—1925年)

一大代表的人生似“雪泥鴻爪” 。據統計,最早的36名黨員中,有14人自動退黨。劉少奇同志在1939年寫的《論共產黨員的修養》中,指出:加入我們黨的人,不只是家庭出身和本人成份各不相同,而且是帶著各種各色不同的目的和動機而來的。有一些人由於在社會上沒有職業、沒有工作、沒有書讀,或者要擺脫家庭束縛和包辦婚姻等,而到共產黨裡來找出路的。這些黨員沒有清楚而確定的共產主義的世界觀,沒有堅定的無產階級的立場,在某種轉變關頭,在某種情況下,他們的思想會發生動搖和變化。

劉少奇同志的話表明,組織上入黨易,思想上入黨難。理想信念就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思想改造和“補鈣”是黨員一輩子的功課。

中共一大13名代表的五種人生結局

張國燾(1897年—1979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