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人類居住在直徑上百億公里的星球上,是不是永遠不知道自己住在球狀天體上?

阿里南寧


如果人類居住在一個直徑上百億公里的星球上,人類知道自己是生活在球狀天體上嗎?題主提出了這麼一個腦洞大開的問題,並且要求不準說沒有這樣的行星,不要管人有多大,不要說什麼引力壓力之類的,不用人類現在的科技知識回答。這樣人類知不知道自己是生活在一個星球上呢?

其實這樣就是用古代人的思維來回答這個問題嘍。那樣我們也會遲早知道我們是生活在一個球狀的天體上的。人類是會思考的智慧生物,我們會思考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的。就像人類對地球的認識一樣的。

當人類還處在愚昧的蠻荒時代的時候,我們整日忙碌著尋求生物,躲避野獸,努力使自己活下去,根本就沒有時間思考這些問題。但是後來人類的智力發展起來以後,為了躲避自然災害讓自己更好的活下去,人類開始仰起頭觀察天空日月星辰的變化,尋求日月星辰和世界之間的聯繫。

圖示:天空中的斗轉星移變化和四季的聯繫

人們根據日月星辰的變化制定了原始的歷法。這時候天文學就誕生了。因此我們不要以為天文學是現代才有的科學。天文學是最古老的科學。早在文字產生天文學就誕生了。天文學的產生就註定了人類遲早有一天知道自己生活的世界是一個球狀的天體的。

人們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注意到的了太陽和月亮以及星星的東昇西落的現象。大約在3000年前的人們就認識到天上的太陽和月亮每天從東方升起,西方落下,然後它們又從地下面繞到了東方第二天重新升起。當人們產生“從地下面”的想法之後,心裡就開始思考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不是一個圓球了。

圖示:地球的形狀

人類是愛思考愛探索的。一旦我們有了這種想法,我們就會想方設法去尋求事物的真相。事實上,人類在世界上第一顆人造衛星飛出地球之前的幾百年就已經知道了地球是一個球體。

因此,即使人類生活的星球直徑幾百億公里,我們根本用不著飛出去,只要人類要起頭來觀察天空,善於思考遲早會知道我們生活的世界是一個球體的。

大家認為是這樣嗎?


兔斯基聊科學


原創,地球的大小跟知不知道地球是不是圓的扯不上關係,為什麼呢,因為地球再大或再小在人眼裡它都是平的,如果地球直經上百億公里,南方到北方的距離,按汽車的速度估計要走500年才能到達,按飛機的速度,估計也得飛200年。

要想知道地球是不是圓的,很簡單,只要你在地球上能看到天上有星星,就知道地球是不是圓的了,為什麼呢,因為星星在天上顯示就是圓弧形的,再加上太陽從東方升起而從西方落下,都可以看出天是帶弧形的,即然知道了天是圓的,那地球決不會是方的,這也是古代人早就發現的,而且還有一首詩證明,是張衡寫的渾天學說,他在詩裡意思是說,“天體圓如彈丸,地如雞子中黃”,就是說天體指的是宇宙,像彈丸,地是說地球像雞蛋中的蛋黃一樣,也是圓的。


星空星中心6866


首先,是不可能存在天然形成的直徑上百億千米的具有固態表面的星球的。

估計提問者可能是玄幻小說看多的,因為很多玄幻小說裡就會經常出現某個大陸,範圍幾百億裡甚至更大的世界。其實,這不過是小說中可以出現的情況,真實的世界是不可能出現這麼大的世界的,因為不符合物理規律。

物理規律是宇宙中的基本規則,至少在我們已觀測到的幾百億光年的範圍內是普遍存在的規律,因為宇宙本身的形成和演化都是依靠一些基本物理規律的,沒有哪裡可以超出這種規律。

所以,經常有人認為,什麼我們不過是從自身的角度看宇宙,為什麼不能有超出我們認知的生命和世界呢。其實,我們觀測宇宙和判斷一些現象,都是用最基本的規則來衡量的,並不是用只有人類自身的一些標準衡量。最基本的物理規律是宇宙中普遍適用的規則,這個和人類的主觀沒有關係的。

再回到這個問題上,宇宙中的物理規律決定了星球的大小。例如地球這樣的行星,先不說引力大小的變化,就說行星的上限,如果像木星那樣大的話,基本就已經很難有固態的表面了。而木星的直徑也不過是14萬千米,如果木星再大上10倍質量,那麼就不再是行星,而會成為恆星了。因為質量的增加,會導致內部產生聚變反應,這樣就會成為太陽那樣的恆星。

但是恆星的大小也是有上限的,目前已知最大的恆星,直徑不到太陽的1800倍,也就大約是25億千米直徑,這距離題目中的上百億千米還是有很大距離的。而且,這種恆星雖然直徑幾十億千米,但實際上外層都是相當稀薄的等離子氣體了。

因此,這種大小的天體是不可能自然存在的,除非是某種高級智慧生物,建造出來的物體。但是,這種尺度的建造物,是出於什麼目的我們就不管了。

但至於說生活在上面的生物能否意識到,那就不好說了。如果是建造者本身,當然知道了。如果是被觀察的其他生物,那就要看其科技水平了,如果像人類已經進入航天時代,當然可以知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