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學習習慣不好怎麼辦?

亓槭


當前社會快速發展,學生只有具備了終身學習的能力才能適應社會的發展變化,總有一天,他們會脫離學校,所以在學校教育中,培養起來他們優秀的學習習慣至關重要。

通過對教育學的學習,我認為小學生學習習慣不好有各個方面的原因,下面談學生自身、家長和教師這三個方面,通過這些影響因素,我們就可以自然而然地得出我們應該怎樣解決小學生學習習慣不好的問題。

一、學生自身

1.學習動機

教師應採取合適的方式將學生的外部動機轉化為內部動機,提高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比如,學生不僅知道認真學習新知識可以取得好成績,還需要再認為自己有能力學會新知識時,才會認真學習。學習者的親身經驗是影響效能感的最佳途徑,教師可以在平時佈置練習作業時給不同水平的學生不知不同難度的學習任務。

2.學習興趣

對於學生來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學生對一個科目感興趣,想要了解相關知識,相對來講,表現會更出色一些。在實習期間,我們常常遇到一些同學在有些課上表現很好,而在其他課上搗亂,經過了解可以知道,他們是有非常明顯的興趣傾向,而且對於中年級小學生來講,很多是迫於家長教師的壓力才來學習,而並不明白自己為什麼要學習,在這樣外部學習動機趨勢的條件下,如果再沒有很強烈的學習興趣,沒有很好的被引導,就很容易不遵守課堂規則以及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李鎮西在《做最好的家長》一書中寫到一個小故事,自己的女兒小時候上奧數班,因為女兒本身對數學沒有什麼特殊的天賦,每次上奧數班回來就非常受挫,李老師做出一個我們平常家長不會做的決定,讓女兒不再參加奧數班,只學好數學課上的東西就好,慢慢的,女兒對數學不再那麼討厭,成績也慢慢追趕上來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興趣點,教師和家長應該善於發現並引導。

二、家長

1.家庭氛圍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氛圍影響著一個人習慣的養成,家長想培養孩子什麼樣的習慣,首先自己應該具備這樣的習慣。其次,和睦有愛的家庭關係也給孩子提供了培養良好學習習慣的支撐。

2.家長的培養觀念

我們會發現有些家長認為好的學習習慣是在學校養成的,在家裡孩子可以肆無忌憚,並且認為這是教師單方面的任務,並且沒有很好的進行家校合作,隨著網絡的發達,家長與教師的聯繫越來越方便,家長和教師可以互相交流孩子的學習現狀、性格特徵等,只有當學校與家長形成合力,才能達到最佳的教育效果。除此以外,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只要成績好就是最優秀的,沒有培養孩子學習習慣的意識,在訪談中,有些教師提到,小學知識比較簡單,成績好並不代表有良好的學習習慣,作為家長,應該擁有長遠的眼光,不要顧此失彼。

三、教師

1.引導

教師的引導對於小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教師應該加強自身教學技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並且用人格魅力去感染學生,當老師能夠被學生所信服時,學生會自覺遵守老師的要求,也就有利於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除此以外,教師應該明確好的學習習慣有哪些,並且當作一條教學準則告訴學生,對於所有同學一視同仁,違反準則就要受到懲罰,不能因為有些同學成績好就忽略了他的不良的學習習慣。教師應該在平時的各項活動中對學生進行有效引導,例如,在日常的教學中,硬性規定要課前預習、課後複習、錯題及時改正、記作業要用專門的記作業本等等,讓學生慢慢地將這樣的外部要求內化為行為習慣。

2.反饋

教師表揚或者批評學生的行為,首先會告訴學生這樣做正確與否,其次多次創造情景或者對已發生的行為進行評價會增強好的行為習慣發生頻次或者減少不良行為習慣的發生頻次。在教師的日常教學中,教師可以採取多種方式進行強化,激勵為主,懲罰為輔,讓學生自然而然的養成好的學習習慣。

歡迎各位家長、教師以及小朋友與我交流。


何以為愛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好的學習習慣,什麼又是不好的學習習慣。就像醫生看病,先診後治,對診下藥。否則,病都沒搞清,就開方吃藥,是會害死人的。


李永慶


習慣的好壞,影響不是一時,而是一生。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影響孩子的成績,還在一定程度上影像其能力,性格的發展!

習慣即行為,習慣和行為是密切聯繫的。一種行為,如果連續堅持40—70天,心理學上,一種習慣便會養成,所以,小孩子學習習慣不好,更多的是家長,老師,尤其是家長對孩子的學習習慣的培養不夠重視。2—7歲是給幼兒立規矩的年齡,所以這個時候對孩子我們是要講原則的,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什麼時候做,什麼時候不能做,做什麼,怎麼做,都要講清楚,要執行,家長要以身作則。愛孩子,不等於慣孩子。今天的慣就是明天的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