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有哪些關於閏四月的說法呢?

新大風歌


在農村閏四月的說法有很多,不過每個地方的農村閏四月說法也不一。我來說一說我們當地的說法,我是安徽一個小地方出來的,在我們老家閏月就有買閏月鞋的說法。不管閏幾月,只要閏月做子女的就要給自己父母買閏月鞋,這就叫“穿著閏月鞋,能夠活一千”。預示著父母能夠健康長壽。還有一個說法就是,“閏四月,吃樹葉”。這個意思就是說,閏四月的話,莊稼收成就不好了。當然,這畢竟是古人留傳下來的,莊稼收成好不好誰也不能保證


幾冬


今天我來回答農村有哪些關於閏四月的說法呢?閏月按照曆法規則,也就是這一年要多出一個月,變成13個月,今年2020年是閏4月,一般每隔8年或者11年會出現一次閏4月,上一次閏4月是出現在2012年,今年剛巧又趕上了。閏月其實本身無所謂好壞,只不過可能每次趕在閏四月的時候,莊稼收成都不是很好,所以在農村有了這樣一句老話,叫“閏四月,吃樹葉”。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如果這一年是閏4月,那麼莊稼收成不好,光景不好,農民們可能會沒有糧食吃,窮到要啃食樹葉了。當然這句話在現在完全不適用了,因為今年是脫貧年,全國都沒有貧困戶了,就算是氣候原因造成莊稼減產,也不至於去吃樹葉、啃樹皮。

閏四月就是說今年在農曆的月份上有兩個4月份,大家可以仔細看一看今年的日曆,小滿過後緊接著又來了一個農曆四月,四月份可以過兩次,如果有四月過生日的可以吃兩次生日蛋糕了。不過過去農村的人想的可不是可以過兩次生日,吃兩次蛋糕這種好事,而是吃飽飯的問題。

過兩個四月也就意味著這一年的春季要比往年長一個月,春脖子長也就是說春天長,氣溫不會立馬回升的那麼快,不像在其他年份裡,春耕之後氣溫回暖,植物就開始正常生長了。而春脖子長面臨倒春寒的幾率就可能會增大,如果莊稼種下之後氣溫又大幅降低,這對農業生產來說是大忌,這一年的收成不好,農民們可能就要“啃樹皮”了。

2020年是閏四月沒錯,不過大家不必擔心要“吃樹葉”,咱們再也不是過去吃不上糧食的時候了。更何況現在能吃上樹葉的可不是窮人,而是懂得健康養生的人們,到了春天,各種榆樹葉、槐花、柳芽都安排上了,擼些槐花回家洗乾淨上鍋一蒸,掐些柳樹嫩芽回家焯水包包子,可絕對是“野味兒”,一般人還真吃不著。

農村的野菜、野花都陸續露頭了,解封后大家也都不願意悶在家裡,到野外活動下,挖個野菜、整點樹葉也是不錯的,“閏四月,吃樹葉”以後就不是吃不上糧食的意思了,而是吃點野菜刮刮脂,生活正在發生著日星月異的變化,我們真的是趕上好時候了。這就是農村關於閏四月的說法。






慕妍


閏月年分公曆和農曆。公曆的公元年份除以四,整除的,二月29天,全年366。不是整除的,二月28天,全年365天。每月大月31天,小月30天。

而農曆則不然,是按節氣確定閏月。如:立春是節,雨水是氣,為正月。以後以此類推。哪個月沒有氣就閏月。農曆的大小月不固定,是根據月亮繞地球計算的。大月30天小月29天。閏了月就多了一個月。因公曆比農曆每年要多11天左右,為了對應關係農曆的5年就要2閏,19年要7個閏,全年13個月,要380多天。

公曆的閏年農村幾乎沒有啥說法,只是按公曆過生日的人四年過一次。公曆年份是整百的,要除以400才閏。而農曆閏的月份一般不閏正月和臘月。有的人也2、3年才過一次生日。

農曆閏月年農村一般不種韭菜,習慣上說怕死女兒,也不給死去的人添墳,有的地方子女要給老人買穿的。這些都不重要。只是一種風俗罷了。

至於今年的庚子年,又閏了四月,從1840年的鴉片戰爭,到後來的八國聯軍。、庚子賠款、三年自然災害、新冠狀病毒,都是庚子年。具體的這些,我就不說了。也許是巧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