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這座深藏山裡的古村落,被稱為“徽州的布達拉宮”

皖南這座深藏山裡的古村落,被稱為“徽州的布達拉宮”

萬二村位於皖浙1號風景道歙縣昌溪鄉西南部山間,從昌溪村口右轉上山約5公里即到。村莊歷史悠久,幽深寧靜,古樸祥和。萬二村是一個建在高山坡地上的村莊,村裡的房屋一幢挨著一幢聳立山間,遠眺宛如一座大城堡。曾有建築師說萬二是徽州山地村落的典型代表,還有文人學者說它是皖南的布達拉宮。


皖南這座深藏山裡的古村落,被稱為“徽州的布達拉宮”


就目前來說,萬二村無疑是一個鮮為人知特色顯著的徽州傳統古村落,距徽州古城33公里、昌溪景區3公里,與新安江山水畫廊、陽產土樓等景點毗鄰。


皖南這座深藏山裡的古村落,被稱為“徽州的布達拉宮”

皖南這座深藏山裡的古村落,被稱為“徽州的布達拉宮”


乍見“徽州的布達拉宮”——萬二,有“初見是驚鴻一瞥 南柯一夢原是你”的驚詫。相對隔絕的環境,這裡似乎一切未曾改變,仍舊是從前的模樣,仰望良久,繼而欣奮急迫地要走進她。


皖南這座深藏山裡的古村落,被稱為“徽州的布達拉宮”


村落形成及村莊由來


傳說,霞坑鎮洪琴村王姓族人在萬二搭建茅舍,後人丁興旺,取名“王村”,後汪姓族人遷到萬二,對“王村”村名錶示不滿,為讓村民和諧相處,當時村中德高望重的王汪兩姓族人經協商,一致同意將村民命名為諧音“萬二”村,王、汪兩大家族從此得以和平相處。


皖南這座深藏山裡的古村落,被稱為“徽州的布達拉宮”


萬二村內民居呈梯狀分佈,層次分明,錯落有致。萬二村是遠近聞名的石頭村,一道道石磅在山坡的斜面上壘成一片片方圓之地。村中的許多房屋就建在這些石磅之上。村中隨處可見齊整的青石街道。石階逶迤,連通村莊的每個角落。古代住宅安家講究依水而建、風水良好,萬二村便是如此的一塊風水寶地。一代代萬二村人在此繁衍生息,不斷髮展變遷,直至發展成如今的規模。


皖南這座深藏山裡的古村落,被稱為“徽州的布達拉宮”


政治面貌及經濟發展狀況


萬二王氏遷入後,於清雍正年間,建立王氏祖祠永慶堂,經過村民的世代維修,現仍保存完好。依託自身的村落特色和文昌古道旅遊資源,萬二村現是革命教育、戶外旅遊、攝影採風的上佳之地。


皖南這座深藏山裡的古村落,被稱為“徽州的布達拉宮”


萬二村村民的主要的經濟收入為茶、菊、桑及外出務工。最高峰龍王尖海拔800餘米,是解放歙縣的最後戰爭地之一,壩嶺頭是控制昌溪—岔口的路線的重要據點。1949年4月28日,歙縣縣城解放,人民解放軍奉命追殲國民黨的殘餘軍隊。蔣精銳部隊一九二師一萬二千多殘兵敗將向歙南逃竄,這股殘匪經蘇村、昌溪逃竄到大洲源,佔據了武陽洽河村頭的大園嶺為前沿陣地作垂死掙扎,妄圖阻擊我軍追殲。後我軍指揮得當,兵分三路,一路當任主攻,奪回敵人盤據的大園嶺前沿陣地;另兩路從兩翼迂迴到敵人背後,控制萬二壩嶺頭龍王尖、燈塔兩個制高點,切斷敵人的退路。經過三天三夜的激烈戰鬥,整個大洲源解放。


皖南這座深藏山裡的古村落,被稱為“徽州的布達拉宮”


民風民俗


萬二村風俗簡樸、道德、文明、向上。隨著社會的進步,越來越多的舊風陋習被摒棄。解放前的父母包辦婚姻,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傳統被徹底打破,新風尚下提倡自由戀愛、和諧生活。舊時婦女在家庭、社會中沒有地位,被迫裹腳等習俗也一去不返,如今的婦女參加競選、擔任幹部,真真正正撐起了“半邊天”。


皖南這座深藏山裡的古村落,被稱為“徽州的布達拉宮”


萬二村先輩勤奮耕作、勤儉持家,多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男耕女織,靠傳統的生產方式維持生計。他們以“三綱五常”、“仁、義、禮、智、信”等儒家思想作為家教內容,倡導子女後被克己克禮,注重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還十分注重傳統美德教育。


皖南這座深藏山裡的古村落,被稱為“徽州的布達拉宮”


古色古香與田園風光


萬二村在歙縣南鄉片非常有名,村中古街古巷皆為石板鋪就,其中主街道街道全長1公里,至今保存完好,在古歙南鄉流傳著這樣一句順口溜:“萬二十八街,除了屯溪街,就數萬二街。”具有很高的旅遊及建築參考價值。


皖南這座深藏山裡的古村落,被稱為“徽州的布達拉宮”


皖南這座深藏山裡的古村落,被稱為“徽州的布達拉宮”


萬二的村頭建有一座五猖廟,據說早年萬二村的村頭對面的茆山塢,塢口有三個石頭,像豬牛羊,諭牲畜會禍害莊稼,對村莊不利。於是村民在此建五猖廟,供奉五猖菩薩,村民在此祭祀,祈求五穀豐登,風調雨順。廟前還有一幅對聯,上書:面向三牲天然奉獻,朝南五福時雨行香。


皖南這座深藏山裡的古村落,被稱為“徽州的布達拉宮”


村後龍王尖山脈有富足的水資源,周公坑由此發源,並於村前流淌而過,孕育了當地絕美的生態資源,村莊外圍,多棵高大挺拔的柏樹將村莊環繞,形成天然的防風屏障。古村四面環山,古木參天,竹木茂盛。形成天然的防風屏障。古村的建築佈局、怡人風光及環保的生活理念,再加上對面山巒連綿起伏,晨曦雲霧變化莫測的美景,構成了一幅自然和諧的村居美圖。


皖南這座深藏山裡的古村落,被稱為“徽州的布達拉宮”


非物質文化遺產

萬二古村全村90%的住宅均為民清時期所建的徽派建築,有著“無宅不雕花”的傳統,充分反映了古村人民的勤勞與智慧以及民間精湛的技藝。穿行古村,隨處可見徽州三雕。三雕技術在滄山源歷史悠久,技藝精湛,世代相傳,有完整的工藝流程。其雕刻技法,一般多為浮雕,雜有透雕、圓雕、線雕與多種技法的並用。古村中的不少建築在木構件可見表面皆使用木雕,使人目不暇接。一些抱腳石、石漏窗等也有精美的石雕。


皖南這座深藏山裡的古村落,被稱為“徽州的布達拉宮”


在萬二古村,幾乎每座老屋門簷、窗沿上都有著栩栩如生的壁畫,以儒家思想和喜慶祝福為主要內容,以工筆帶寫意為技法,描繪在徽州古民居的屋簷下、門樓上,和徽州三雕一起,成為徽州建築的重要組成部分,堪稱牆壁上的“敦煌藝術”。這些作品從清朝同治年間延續到解放後期,題材涉及儒家思想、新中國成立、文化大革命以及山水花鳥,內容鮮明地反映了時代特徵,與徽州建築互為補充,相得益彰,具備較高的藝術價值。


皖南這座深藏山裡的古村落,被稱為“徽州的布達拉宮”


在萬二街有一項食物的製作是家喻戶曉的,那就是觀音豆腐。觀音豆腐是當地百姓喜歡吃的一道純天然的綠色食品。觀音豆腐也叫“草豆腐”,耐人尋味的名字裡蘊含著的傳說也很感人。相傳在古代一個多災多難的夏天,老百姓沒有的吃,忍飢挨餓去山上尋野果、挖野菜,苦不聊生的場景觸動了觀音菩薩,於是心慈的菩薩指點迷津,指著林中的一株株小樹,叫老百姓如何採摘樹上的葉子製作觀音豆腐。後來,當地百姓管這種樹葉做的豆腐叫“觀音豆腐”。如今“觀音豆腐”成為村裡人們最喜愛製作的純天然美食,清涼、爽口、老少皆宜。


皖南這座深藏山裡的古村落,被稱為“徽州的布達拉宮”


分享皖南最接地氣的旅行、自駕、攝影、親子、美食攻略!歡迎訂閱~

皖南資深戶外領隊為您解答旅行問題!

關注頭條號:皖南自助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