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鳥習慣餵食,張嘴等蟲主動爬進嘴裡,像極了被慣養的孩子

近日,看到一段最諷刺也是最值得所有父母反思的視頻。希望從我們開始能學會“真愛”孩子,懂得放手,尊重孩子獨立。

小鳥習慣餵食,張嘴等蟲主動爬進嘴裡,像極了被慣養的孩子

習慣被餵食的小鳥,忘記了最基本的生存本領,以為只要張著嘴巴,就能夠吃到蟲子。然後無論小鳥怎麼努力的張大嘴巴,蟲子都沒有主動爬進它的嘴裡。

小鳥習慣餵食,張嘴等蟲主動爬進嘴裡,像極了被慣養的孩子

這隻小鳥像極了生活中被慣養的孩子。看到這隻小鳥,想起那位因父母溺愛活活餓死家中的23歲小夥。這位懶癌重度患者從小就習慣"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在父母去世後就徹底喪失了基本的自理能力,活活餓死在了家裡面。

小鳥習慣餵食,張嘴等蟲主動爬進嘴裡,像極了被慣養的孩子

武志紅在《為什麼家會傷人》一書中,把“溺愛”分為兩種,一種是“放縱型溺愛“,另一種是“包辦型溺愛”。

“包辦型溺愛”中,父母將孩子當成了“自我的延伸”,父母習慣為孩子安排好一切,孩子不動手就可以得到一切,他們不鼓勵甚至不喜歡孩子自己去解決問題。這種愛的方式剝奪了孩子自我探索的機會,也常常忽視孩子的真實感受。孩子成了父母僵化的複製品,很容易喪失自我,也很難真正地長大成人。

小鳥習慣餵食,張嘴等蟲主動爬進嘴裡,像極了被慣養的孩子

這隻小鳥和這個小夥都是“包辦型溺愛”下慣養出來的“孩子”。

有人說餓死家中的例子太極端,但是下面這種情況你一定見過,這也是“包辦型溺愛”最常見的形式,這種司空見慣的形式也是最值得反思的。

我的朋友小武便是在“包辦型溺愛”下長大的孩子。小武父母開了一個門店做生意,家庭條件很好。小武上面有兩個姐姐,作為家中最小的兒子,從小受盡寵愛。小武的母親很細心,在生活上對小武無微不至,上學時為了讓小武多睡一會兒,小武的母親會幫他提前準備好衣服、鞋襪,擠好牙膏,盛好早飯。小武的父親很嚴肅,小武對父親是又敬又怕的,也是因為這點,小武遇到大大小小的事情,都習慣於直接聽從父親的意見。兩個姐姐更不用說了,對小武幾乎有求必應。在家人的呵護下,小武一路都順風順水,也不負所望順利的考上大學。當然,學的專業是父親建議的理工科。

小鳥習慣餵食,張嘴等蟲主動爬進嘴裡,像極了被慣養的孩子

自認識以來,印象中的小武一直是溫和的,見過他最焦慮的樣子,就是他工作的時候。小武在大學畢業後,曾短暫地進入企業工作了一段時間,因為受不了高壓的工作狀態,也不善於處理辦公室關係,小武選擇了辭職回家幫父母看店。回家後的小武又回到了舒適區,貨源、客戶維護父親都已經處理好,小武只需要每天在店裡幫幫忙、打打下手,偶爾幫忙送送貨,不需要考慮生存問題,也不用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小武今年剛剛升級做父親,小武的母親幫忙照料孩子,比照顧當年的小武還要細心,小武對這種生活很滿意。

今年突發的疫情對門店生意產生了影響,這讓小武短暫的思考了一下自己的抗風險能力,但是又很快地打消這種焦慮。小武說父母還年輕,現在不想去擔憂未發生的問題。

很多“包辦型溺愛”的經歷者都曾在父母無法滿足需求的時候,有過埋怨。不知道未來當父母老去,小武是否會有怨言,有能否獨立生活。

小武是當下很多人的縮影,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統計,在城市裡,我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現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費。

小鳥習慣餵食,張嘴等蟲主動爬進嘴裡,像極了被慣養的孩子

在婚戀市場上,媽寶男是不值得嫁的群體之一,其實“媽寶男”也是“包辦型溺愛”的產物。“媽寶”常被詬病不獨立、沒有自我、沒有擔當,而這些最根本的原因是在長期包辦環境下喪失了處理問題的能力。而想要擺脫這些影響,除了自我意識的覺醒,還要學會和原生家庭剝離,改變起來道阻且長。

小鳥習慣餵食,張嘴等蟲主動爬進嘴裡,像極了被慣養的孩子

法國教育家盧梭曾說:“你知道運用什麼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為不幸的人嗎?這個方法就是對他百依百順。”

慣子如殺子,把孩子養成不會吃蟲的小鳥,和把野生動物養在動物園,成年了再扔回野外叢林有什麼區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