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隱祕角落之捕魚兒海之殤5

經過藍玉大案後,朱元璋把開國的元勳宿將屠戮殆盡後,他安心的去了,只留下兩個老實人,長興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

但朱允炆卻睡不踏實了。他的叔叔們實力太強大了,令讓如芒刺在背,寢不安枕。

朱元璋想的很美,把功臣宿將殺掉,令藩王守邊,自己的兒子總不會反叛自己的吧。那是,兒子們肯定不會反叛老子,那是大逆不道,但叔叔們反叛侄子,可就沒那麼多顧忌了。

當時四大塞王,秦、晉、燕、寧,駐防北地,王府三護衛便有一萬五千人之多,而且還不時奉命出征,統領數十萬大軍,確實有外重內輕之憂。故此朱允炆在登基之後,便決定大力削藩。

但是小夥子做事也未免太毛手毛腳了,在一幫文臣黃子澄、齊泰的蠱惑下,他爺爺朱元璋屍骨未寒,他就對叔叔們動手了。

此刻秦、晉二王已然病逝,本是老四的燕王朱棣就成了諸藩之首,朱允炆想對朱棣下手,但他學了他爺爺那一招,先掃清外圍,斷其臂膀,於是他先對燕王的同母弟周王朱橚下手了,說他謀反,將其逮捕入京,削去爵位,隨後接連將代王、齊王、岷王削藩,並逼得湘王自焚,天下震動。

隨後燕王在建文元年(公元1399)七月六日起兵造反,聲稱奉皇明祖訓,以清君側,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靖難之役。此時距建文帝朱允炆登基僅僅過了一年。

張玉做為朱棣心腹,率八百王府護衛奪佔了北平九門,被朱棣任命為北平都司都指揮僉事,正三品大員。

此刻張玉一家的命運就和朱棣緊緊聯繫在了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幸好他賭對了,眾所周知,燕王朱棣後來奪了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江山,成了永樂大帝,被後世子孫奉為成祖,跟著朱棣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將也成了靖難功臣,封侯拜相,恩寵榮耀可比肩開國功臣,可惜這一切張玉都看不到了。

燕王朱棣自北平起兵後,先敗耿炳文於真定,再收寧王兵於大寧,又破李景隆於白溝,連戰連捷,在此期間張玉出謀劃策,居功至偉,朱棣對他的評價就是:“吾倚玉足濟大事!”

但是他們在東昌城下栽了大跟頭。

建文二年(公元1400年)十二月,燕軍進攻東昌(今山東聊城),與歷城侯盛庸所率南軍相遇。當時,盛庸背城列陣,嚴陣以待,朱棣親率騎兵衝擊南軍左翼,南軍用火器將燕軍擊退,朱棣又率軍衝其中堅,盛庸把燕軍誘入陣中,將朱棣重重包圍。

張玉、朱能在陣後望見,大吃一驚,急忙率部殺入重圍,前來相救。結果朱棣與朱能會合,乘機突圍而出。張玉在陣中迷失了方向,不知道朱棣已經突圍而出,仍在陣中拼死衝殺,親手格殺南軍數十人,最終傷重力竭而死,時年五十八歲。

東昌之敗,張玉戰死是燕軍出師以來第一次大敗,以致三軍士氣為之一沮。燕軍退回北平後,諸將為此次戰敗叩頭請罪。朱棣黯然道:“勝敗乃是兵家常事,不足為慮,只是在此艱難困頓之際,失去張玉這樣的良輔,實在令人可惜。”說罷,他淚流不止,諸將聞之,盡皆感泣。由此可見張玉在朱棣心目中的地位有多重要。

至此參加捕魚兒海之役的又一員大將不得好死。

幸好燕軍在隨後的滹沱河之戰中靠著大風的幫助才擊敗了盛庸,重又樹立了信心,這才直搗京師,奪下江山。

朱棣登基後,張玉被追贈為奉天靖難推誠宣力武臣,特進榮祿大夫、右柱國、榮國公,諡號忠顯。


歷史的隱秘角落之捕魚兒海之殤5

朱棣畫像


朱棣死後,他兒子朱高熾即位,在洪熙元年(1425年)三月,張玉又被加封為河間王,改諡忠武,並得到“配享太廟”的殊榮,與東平王朱能、金鄉侯王真、榮國公姚廣孝一同附祭於成祖享殿。

張玉真是死後極盡哀榮,也算是從谷底反彈的典範了。

關鍵他還生了個好兒子—張輔。張輔早年隨父張玉參加靖難之役,因功累封信安伯、新城侯。後因平定交趾之功,受封英國公,被授予世襲誥券。此後四次平定叛亂,掌中軍都督府事務,進太師。明英宗即位後,加號翊連佐理功臣。他歷事四朝,連姻帝室,累加光祿大夫、左柱國。正統十四年,隨明英宗北征,在土木堡之變中陣亡,享年七十五歲,諡號忠烈,追封定興郡王。

張輔雖死猶榮,功業更勝其父。


歷史的隱秘角落之捕魚兒海之殤5

張輔畫像


英國公的世系傳了九代,與明朝相始終,張氏子孫享了二百多年的榮華富貴,這都要感謝洪武十八年張玉那個看似腦殘的舉動,不顧一切的迴歸大明,人這一生,真是選擇大於努力。

另一個人的選擇就不那麼美妙了,不僅自己身死爵除,還連累了子孫後代。那麼這個人究竟是誰呢,且聽我慢慢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