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美團做不到“壟斷”?以下3個點,為你排憂解難

為什麼說美團做不到“壟斷”?以下3個點,為你排憂解難

不知不覺,美團已成為國內市值第三大的互聯網公司,如果說現在還把美團看作是一個“送外賣”的公司,那未免對美團的理解就過於膚淺了。

按照王興的想法,美團是一家看不到邊界的公司,但凡和生活服務相關的,美團都能搞上一把子,當然了,最後搞得怎麼樣,這個無人知曉!

正因為美團的野心很大,所以反壟斷這個問題美團自然也是跑不開。

對於反壟斷,美團也表示,正與互聯網同行一起,與監管部門積極溝通交流,加深理解政策,以落實監管要求。

未來也會以更加兼容幷包的開放態度與監管加深合作,持續推進行業數字化發展,兼顧包括用戶、商戶、騎手、員工等所有平臺相關方的利益。

那麼問題來了,美團到底有沒有壟斷業務,美團未來又會走向壟斷嗎?我們不妨來簡單的分析一下!

為什麼說美團做不到“壟斷”?以下3個點,為你排憂解難

為什麼說美團不算壟斷?

所有的公司內心都想做到壟斷,一旦壟斷,那就意味著睡覺都能賺錢,但很顯然,壟斷已不符合這個時代的“需求”!

翻開美團的業務來看,其實美團也算不上壟斷,以下幾個點大家不妨參考參考;

1、互聯網外賣

國內互聯網鼻祖是餓了麼,隨後被阿里巴巴以95億美金給收購,張旭豪應該是絕望的,作為行業最早的領跑者,被後來者超越,到只能委身阿里,眼看著市場份額被蠶食,只能扼腕!

都說騰訊依靠抄襲的手法來打對手,其實這方面的能力,美團同樣具備,美團就是創業公司殺手,抄襲創業公司的業務模式,靠極強的戰鬥力、強大的運營效率以及雄厚的資本碾壓新創公司!

美團外賣的市場佔有率是第一,但這個領域還有餓了麼的存在,美團算不上壟斷。

2、機酒旅服務?

美團賣機票,又有酒店和旅遊服務,但這些業務美團也算不上壟斷啊,就拿酒店業務來說,美團和攜程去哪兒其實幹的都是一樣的活,本質上就是中介,這3家打了這麼多年,攜程和去哪兒合併了,在這塊勢力中比美團還強勢,今天美團財報的到店業務業績就足以說明問題了,美團想在這個領域壟斷,那完全還不夠資格啊。

3、美團其他業務

當前美團的基本盤是外賣,外賣這塊還算牢靠,但外賣對美團的利潤貢獻不大,利潤上,未來主要還是靠美團的到店業務。

除此之外,美團還有共享單車和互聯網打車以及美團買菜等業務,在這些領域,美團同樣做不到壟斷。

如網約車是滴滴老大,美團打車的級別連嘀嗒都趕不上,共享單車難賺錢,而且還有哈羅單車的存在。

買菜業務就更不用說了,這塊更是“巨頭林立”,美團要面臨拼多多、京東、阿里等一眾玩家的挑戰,這場戰的激烈程度,不亞於當年的千團大戰和互聯網外賣大戰!

所以,綜合以上3點分析來看,美團只是在外賣領域有極高的主動權,在其他領域就是優勢並不是特別突出,既然如此,又談什麼壟斷可言?

為什麼說美團做不到“壟斷”?以下3個點,為你排憂解難

為什麼美團爭議如此之大?

美團做的是什麼生意?美團就相當於開了一個超級大的大廈,把所有的餐飲商戶集中在了這裡面,定期的收取一定的費用。

美團要做成這樣的生意,需要商家、騎手和美團員工等多方來配合,現在大家所議論的點,無非就是這3個點。

今年年中的時候,在浙江溫嶺,80多名商家聯名舉報美團,要求市場監管部門管管,因為很多商家受到美團的施壓,要求籤訂“獨家協議”!這個事曾在網絡上引發不小的爭議。

但大家發現了沒有?在餓了麼的核心城市,餓了麼也搞了“二選一”啊,我們怎麼能只說美團,而忽視了餓了麼呢?這顯然是不對的。

其次就是騎手,美團全國有400多萬騎手,但很多外賣小哥給交通造成了一系列的影響,這個也被網友們反覆說起。

最後就是美團員工的權益了,美團奮鬥了這麼多年,市值也是國內第三大的互聯網公司,可到今年才拿地修建自己的美團總部,如何提升員工的福利,這也是美團需要考慮的點。

為什麼說美團做不到“壟斷”?以下3個點,為你排憂解難

寫在最後:美團天然和民生掛鉤,服務對象都是小商家、騎手之類,這種為主的美團,他有勇氣去做壟斷嗎?認識王興的朋友,麻煩去問一下王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