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一句"瞅你咋滴"會讓人打起來?

"你瞅啥?""瞅你咋滴!"。這兩句十分有代表性的東北話你肯定是聽過的,但是據說一旦這兩句對話出現後接著都會打起來,那麼這兩句話究竟是有什麼樣的魔力竟能讓人們大打出手呢?

為什麼一句

其實當你在沒事兒的時候突然被被一個眼神裡充滿著不明意義目光的陌生人盯著,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覺得太舒服,只是說出來與忍著,或者轉身丟他的背影的區別而已。對於這點達爾文先生是有話要說的,在他的《進化論》就指出過這點,他認為這跟我們的祖先是有關聯的。

為什麼一句

時間回到我們祖先生活的那個年代,也就是原始社會時期。那時的他們可活的並不容易,除了要應對各種野獸的威脅,還要跟其他的原始人部落展開爭端。因此對同類的警覺有利於他們獲得更多的信息,逃避各種危險,這種反應在那時本身是有利於生存和社會交流的。所以即便是到了現在,這種生物本身的警惕還是存在的。

另外,被人一直盯著會感覺不爽的不僅僅只是人類,對於其它動物來說也是一樣的。這種生物行為在自然界當中是普遍存在的,通常來說兩個動物彼此瞪上了多半不是好事兒,"瞪"這種姿態是一種對抗性的行為,要不是就是馬上要攻擊了,要不然就是給對方以威懾,開啟了自身防禦模式。當其他動物和人類發現周邊有威脅的時候,生存的本能會指導你身體裡分泌大量的腎上腺素,瞳孔自然的放大,呈現出"瞪"的樣子。

為什麼一句

在動物之間,平時都是很高冷的活著,彼此之間井水不犯河水,不輕易對視。一旦互瞅起來,就意味著一場大戰即將爆發!而有理智的人類就不會這樣,我們需要眼神交流,並不是所有的"互瞅"都會打起來,熟人之間溫情的注視應該是對人產生正能量的。所以,金鍊大哥是不會對一旁充滿崇敬目光的扒蒜老妹說出:"你瞅啥瞅"這樣的話的。

其實眼神交流所透出的信息量遠比你想象的要多,眼神交流可是一門藝術,同時也是一項技能,但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人都能熟練地掌握這門技能。沒事兒能互瞅到打起來的情況多出現在新聞中。在日常生活當中,遇到這種情況時候,人們的常態大多是眼光閃爍,嬌羞的低下頭拿起手機,這可不是什麼手機依賴症而是一種社交障礙——對視恐懼症!

為什麼一句

身患"對視恐懼症"的人的內心世界是這樣的:他們不敢直視別人的眼睛,覺得那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同時他們也會覺得自己的眼神中會飛出"小刀子",分分鐘戳死對面的人。如果你讀到了這裡,想想自己是不是也有這樣的情況呢?不過也不要對號入座,你不願意跟人眼神交流也許真的只是內向害羞而已。

最後,神馬君想說:雖然不少的影視作品告訴我們,不合時宜的"互瞅"很容易發雙人或群體性鬥毆,同時伴隨著尖叫和哭喊。不過生活經驗告訴我,大多數的眼神交流並不會輕易造成激烈衝突,反而會帶來一些有趣或浪漫的體驗哦!

文:神馬君

圖:來源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