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股市波动总是存在,但今年确实是另一番景象。我们已经看到基准的标准普尔500指数在一个月内损失了超过三分之一的价值,但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就收回了所有损失。这大约相当于半年的价格波动。
但就像3月份投资者对疫情担忧的下行反应过度一样,他们现在似乎对上行表现出了过度热情的迹象。尽管美国经济活动远不及疫情爆发前的水平,但股市却屡创新高,某些行业的股票今年迄今的涨幅达到了三位数。
无论股市表现是好是坏,似乎总会有至少一个潜在的泡沫等待破裂。但在疫苗消息逐渐好转后,我看到三个危险的泡沫正等待破灭。
电动汽车
在股票市场中,有一个行业表现出异常高的非理性繁荣,那就是电动汽车。
购买电动汽车股票背后的理论很容易理解,而且总体上讲得通。随着大多数发达国家致力于减少二氧化碳污染,电动汽车已成为汽车行业的未来。这不是电动车是否会接管我们的高速公路的问题,而只是什么时候会发生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看到特斯拉和NIO这样的汽车股票飙升到平流层。截至11月26日,特斯拉的股价较去年同期上涨了近590%,而蔚来的涨幅也不差,上涨了1240%。
我毫不怀疑,特斯拉和蔚来将能够扩大他们的生产,并看到他们的销售领先。但是,考虑到特斯拉5440亿美元和蔚来730亿美元的市值,两家公司都没有显示出产生经常性利润的能力。当你意识到特斯拉最近几个季度能够盈利的唯一原因,是它一直在向其他汽车制造商出售排放额度。
特斯拉市值5440亿美元,高于通用汽车、福特、丰田、大众、本田汽车、尼桑汽车、法拉利和菲亚特克莱斯勒的市值总和,但它今年只生产50万辆电动汽车!与此同时,蔚来 的市值高于通用汽车,尽管蔚来在过去六个月里只交付了大约22500辆高档电动越野车。这些都没有道理。
就像任何一笔重大投资一样,电动汽车制造商可能会面临生产扩张障碍和竞争问题,因为世界上所有的汽车公司都试图涉足电动汽车行业。
对投资者来说,电动汽车股票可能是长期赢家,但在现实出现泡沫在这些荒谬的估值上破裂之前,就不是这样了。
SPACs
另一个潜在的危险泡沫是特殊目的收购公司(简称SPACs)。SPAC本质上是一个空白支票公司。它通过传统的首次公开IPO的方式筹集资金,然后寻求进行能够增值的收购。换句话说,投资者交出了他们的资本,并委托SPAC的管理团队进行明智的收购,以增加他们的投资价值。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截至今年10月中旬,已有143家SPAC公司进行了IPO, SPAC的平均表现比基准的标准普尔500指数高出近4倍。鉴于贷款利率处于历史低位,再加上拜登入主白宫后,国会分裂的前景可能推动大盘走高,投资者一直非常愿意搭乘SPAC的列车。
然而,围绕着SPAC的兴奋可能是放错地方了。通常情况下,SPAC缺乏信息。投资者通常不知道董事们打算投资什么,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会考虑进行收购。当一项收购被宣布时,短期交易者和情绪化的投资者往往会将SPAC的估值推至最高点。
除了盲目地把钱扔到墙上并希望它留在墙上之外,SPAC 的董事们并不总是能获得高质量的业务。虽然空白支票公司 VectoIQ 收购电动汽车制造商Nikola可以说是一次成功(自3月初以来股价已经翻了三倍) ,但也很容易被认为是一次失败。毕竟,Nikola未能最终确定与General Motors的合作关系 ,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正以欺诈罪对其展开调查,而且Nikola的创始人Milton Trevor在深夜通过 Twitter 辞去了董事会执行主席的职务。
我的猜测是,SPAC的乐观情绪将导致输家远远多于赢家。
加密货币
最后,我们还有加密货币,它们再一次在没有任何根本原因或目的的情况下跃入令人鼻血的领域。
自今年年初以来,加密技术的三大巨头——比特币、以太坊和Ripple——分别上涨了152%、321%和216%。虽然数字支付的激增可能是因为人们担心在疫情期间使用实物现金,但加密货币的大幅上涨更有可能与关注短期和情绪化的交易者有关。
加密货币最大的问题之一是缺乏实用性。大多数数字代币都与它们的基础区块链绑定,很少有企业愿意接受数字代币作为一种支付形式。
以比特币为例,它的总市值为3370亿美元。由于大约40%的比特币流通供应是由不愿让这些代币重新进入流通的投资者持有的,这意味着可以用于日常交易的比特币代币大约只有2000亿美元。这2,000亿美元听起来似乎很多,但它甚至还不到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的0.25%。基于效用,没有一个广泛的密码采用途径。
另一个担忧是,加密投资者将希望寄托在数字代币上,而真正有潜力的是基础区块链科技。名牌企业正在开发自己的区块链解决方案,其中一些可能可以不使用代币,或者使用法定货币。
关键是,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理由表明,世界甚至需要比特币或Ripple这样的数字代币。我们曾经目睹过情绪驱动的加密货币崩溃,我们几乎肯定会看到它再次发生。
本文作者:Sean Williams,美股研究社(公众号:meigushe)旨在帮助中国投资者理解世界,专注报道美国科技股和中概股,对美股感兴趣的朋友赶紧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