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推行20元新鈔,背面印8位“先驅人物”,其中有一中國人

““君子必誠其意”、“士不可不弘毅”……九十多年前,陳嘉庚從中華文化的精髓中提煉出“誠毅”二字作為他所創辦的集美學村各校的共同校訓。”

對於新加坡這個國家,也可以說這個地區,我們都曾有過一定的瞭解,也知道這是一個不大不小的島國。雖然它的面積不大,但是它的經濟卻是佼佼者。多年以來,新加坡經濟發展之快,可謂一度更新人們的觀念。

新加坡推行20元新鈔,背面印8位“先驅人物”,其中有一中國人

其實,我們在影視作品中,也經常聽聞新加坡的大名,不知道大家知道與否,在新加坡發展過程中,曾有過中國人的痕跡。據說,在新加坡推行20元新鈔,背面印8位先驅人物,他就是陳嘉庚,近現代時期的著名愛國商人,曾在新加坡有過光輝歷史。

不過,話又說回來,這位愛國商人有著什麼樣的故事,會讓新加坡對他如此敬重。其實,這一切還要從陳嘉庚多年來的所作所為開始說起。

一、重視教育,傾情付出

對於陳嘉庚的商業故事,我們都有一定的瞭解,但是對於陳嘉庚重視教育,以及各項愛國付出,我們則是非常陌生的。在那個動亂不堪的時代,陳嘉庚卻可以付出所有,投入教育事業的發展,實在是眾商之楷模。

要知道,陳嘉庚不僅是偉大的愛國者、著名的實業家,而且也是一位畢生熱誠為國興學育才的教育家。據說,陳嘉庚事業達致頂峰時,也只是擁有資產一、二千萬元左右。

新加坡推行20元新鈔,背面印8位“先驅人物”,其中有一中國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當時的華人企業家中,比他富有的人為數不少,但為國家和民族興學育才、始終如一地慷慨輸捐,而自己一生過著非常儉樸的生活的人,也只有陳嘉庚一人。

正因為陳嘉庚的傾情付出,黃炎培先生曾評價說:“發了財的人,而肯全拿出來的,只有陳先生。”據相關史料記載,陳嘉庚傾資興學重點,一是集美學校,二是廈門大學,三是新加坡華僑學校。

可以說,當時的陳嘉庚立志興辦集美學校,從小學到中學及各類專業院校,學校規模之大,師生人數之多為全國之冠。

與此同時,陳嘉庚在新加坡又先後積極資助與創辦六所華僑華文學校,開創了華僑在海外辦學新風。1919年,陳嘉庚公司進一步發展,企業資產總值約達400萬元左右,便雄心勃勃地回國籌辦全國第一家僑辦大學--廈門大學。

新加坡推行20元新鈔,背面印8位“先驅人物”,其中有一中國人

為做表率,他帶頭認捐400萬銀元。其認捐數額正好與其當時全部資產總值相當。陳嘉庚在愛國興學方面用錢氣魄之大,目光之遠,舉世罕見。

正如陳嘉庚說:“民智不開,民心不齊,啟迪民智,有助於革命,有助於救國,其理甚明。教育是千秋萬代的事業,是提高國民文化水平的根本措施,不管什麼時候都需要。”本著上述辦學目的和動機,他不惜傾資辦學。

可以說,陳嘉庚先生曾花費巨資投辦學校,為中國和新加坡的教育事業做出巨大貢獻。所以,新加坡的人們記住陳嘉庚這個優秀的商人,並且把他當做欽佩的對象,其實也是可以理解的。

二、教育思想,勞苦功高

眾所周知,陳嘉庚不僅是一個教育事業家,更是一個教育家。

新加坡推行20元新鈔,背面印8位“先驅人物”,其中有一中國人

在他長期辦學的實踐中,形成了他的教育思想:

第一、他提倡女子教育,反對重男輕女。大力倡辦女子學校,讓女子能上學。不得不說,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陳嘉庚開了風氣之先,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第二、陳嘉庚強調優待貧寒子弟,獎勵師範生。他反對辦學分貧富,盡力幫助貧寒子弟上學。同時,他非常注意師範生的培養,嚴格選擇和物色師資人才,對於好的師資加以獎勵。

第三、陳嘉庚講究教學質量,注意全面發展。陳嘉庚從辦學開始,就一直注意“德、智、體三育並重”,強調全面發展。

新加坡推行20元新鈔,背面印8位“先驅人物”,其中有一中國人

第四、陳嘉庚主張“沒有好教師,就沒有好學校”,強調要確立教師在學校的主導地位,他認為要辦好學校,關鍵在於領導和教師,“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要提高教學質量,很重要的一條,就是“要選教師”,所以,陳嘉庚十分重視選擇校長和教師。

第五、陳嘉庚為了振興實業,培養生產技術人才,倡辦職業技術教育。並且要求普及教育,並訂下同安“十年普及教育計劃”,設立同安教育會和教育推广部。他為教育事業奮鬥了一生。

可以說,陳嘉庚教育思想超前,教育理念新穎,但歸根結底,其還是為了興學報國。正如陳嘉庚自己所說:“國家之富強,全在於國民,國民之發展,全在於教育,教育是立國之本。”

由此可見,在陳嘉庚先生的眼裡,教育地位可見一斑。但是歸根結底的說,陳嘉庚所做的一切還是為了國家的發展。

新加坡推行20元新鈔,背面印8位“先驅人物”,其中有一中國人

三、赤子之心,永不會變

據悉,陳嘉庚為集美和廈門大學興建數十座雄偉的高樓大廈,自己的住宅卻是一所簡樸的二層樓。可以說,他所住的小樓既小且暗,辦事非常不便,但是陳嘉庚卻十分怡然。

其實,陳嘉庚的生活艱苦樸素,他所過得日子也不想富豪所擁有的。特別是他的床、寫字檯、沙發、蚊帳等都是古老的,就連他的外衣、褲子、鞋子、襪子全都打補丁。

即便是他家有數百萬財產,晚年卻為自己規定低的伙食標準即每天五角錢,經常吃番薯粥、花生米、豆乾、腐乳加上一條魚。

他身體力行的座右銘是:“應該用的錢,千萬百萬也不要吝惜,不應該用的錢,一分也不要浪費。”可以說,陳嘉庚先生真的是清清楚楚做事,明明白白做人。

新加坡推行20元新鈔,背面印8位“先驅人物”,其中有一中國人

不過,看起來如此吝嗇的陳嘉庚,卻在祖國和民族危難的時候,大力支持祖國的抗戰事業。

1937年10月,陳嘉庚發起成立“馬來亞新加坡華僑籌賑祖國傷兵難民大會委員會”,任主席,得到了大力支持和廣泛響應。在這次活動中,陳嘉庚表現突出,為中國軍民籌備數以萬計的抗戰經費,為中國軍民抗戰事業提供強大支持。

隨後,陳嘉庚帶頭捐款購債獻物,精心籌劃組織,使南僑總會在短短三年多的時間內便為祖國籌得約合4億餘元國幣的款項。

此外,他組織各地籌賑會為前方將士捐獻寒衣、藥品、卡車等物資,以及在新加坡和重慶投資設立製藥廠、直接供應藥品等。

新加坡推行20元新鈔,背面印8位“先驅人物”,其中有一中國人

值得一提的是,陳嘉庚應國內之請代為招募3200餘位華僑機工回國服務,在新開闢的滇緬公路上搶運中國抗戰急需的戰略物資。可以說,陳嘉庚為了中國的抗戰事業,可謂是盡心盡力。

隨後,陳嘉庚又組織南洋華僑回國慰勞團歷訪重慶、延安等地。他據實發表關於延安觀感的演講,盛讚陝甘寧邊區的新氣象。通過對國共兩黨轄區的訪問,陳嘉庚認為“中國的希望在延安”。

雖然,陳嘉庚長期在新加坡地區發展,但是在他的心裡,始終沒有忘記自己中國人的身份,在他的心裡,那份與生俱來的赤子之心永遠沒有發生改變。

結語:

通過對於陳嘉庚的瞭解,我們不得不說陳嘉庚先生作為的偉大之處,與此同時,我們也只能對陳嘉庚先生表示由衷的欽佩。

新加坡推行20元新鈔,背面印8位“先驅人物”,其中有一中國人

如此說來,也可以理解陳嘉庚先生能夠上新加坡20元新鈔的原因。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感受到新加坡人對於陳嘉庚先生的欽佩。

參考文獻:《陳嘉庚傳》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