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陽首家中華老種子博物館五一正式開館

瀏陽首家中華老種子博物館五一正式開館

瀏陽首家中華老種子博物館五一正式開館

瀏陽首家中華老種子博物館五一正式開館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5月1日訊(通訊員 李聖景 劉江)現代化的玻璃房裡,展示著代代相傳的老種子,走進去彷彿“穿越”回了舊時光……5月1日,瀏陽市永安鎮中華老種子博物館正式開館。近日天氣晴好,又逢五一出遊高峰期,這裡吸引了不少長沙周邊遊客前來探秘,感受鄉村旅遊的魅力。

玻璃房內展出數百種老種子

中華老種子博物館集研學教育娛樂於一體

作為瀏陽國家級田園綜合體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博物館把與農業相關的各種作物老種子作為主要載體,積極打造集科普、教育、娛樂於一體的博覽平臺,是目前國內唯一一座專門為收集展示老種子作物而建的博物館。整個博物館規劃用地面積8629平米,建築面積8289平米。

博物館外形是一艘船的造型,寓意既是保護傳承老種子的“方舟”,也是承載老種子駛向未來的“巨輪”。室內展陳部分由“永安風情”門廳、“天地精華”展陳廳以及“重本務農”多功能會議廳組成,其中“天地精華”展陳廳是博物館的核心部分。這片區域按照科學審慎兼顧通俗易懂的標準要求,主要分為序廳、“人類糧倉”、“莢果之邦”、“蔬菜家族”、“瓜的國度”、“水果部落”、“花卉世界”、“種子文化”八個部分,對老種子基本特徵、形態、習性、產地等要素以與種子相關的“種子文化”,諸如成語故事、農諺俗語、節氣農俗、法規制度等進行關聯展示和介紹。

瀏陽首家中華老種子博物館五一正式開館

博物館採用整體玻璃房設計,陽光映照下,玻璃房發出耀眼光芒。據悉,該館前期將展出700餘種老種子物種,供中小學進行研學科普教育及學習參觀,將進一步豐富“童話灣裡”的內容。“我們現在的孩子都是在城市裡長大,對農村這些傳統的農作物並不瞭解,通過參觀老種子博物館,孩子們對種子有了更深的認識,也更加熱愛大自然了,我覺得非常有教育意義。”遊客宋曉芳告訴記者。

而在中華老種子博物館不遠處,中華老種子博覽園裡,田間地頭,老鍾子蔬菜茂盛生長。2015年,蘆塘村村民於建起聯合當地幾名鄉賢決定在灣裡屋場的田園間打造老種子博覽園、老種子主題民宿等,以帶動當地村民發展經濟和開展屋場建設。瀏陽灣塘盤古生態種養專業合作社和瀏陽灣裡屋場旅遊開發有限公司相繼成立,流轉農田1200餘畝,進行老種子物種培育,生產特色農產品,實現觀光、採摘、研學體驗等相結合。

瀏陽首家中華老種子博物館五一正式開館

大力發展鄉間經濟

著力打造鄉村振興示範帶

3月16日,瀏陽出臺《關於加快推進夜間鄉間網間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永安鎮聞風即動、主動作為,不斷拓寬網域發展、挖掘鄉間經濟,多措並舉激活鎮域經濟活力。

在永安鎮黨委、政府的指導與支持下,鎮域內中華老種子博物館、遇見童年戶外遊樂中心、千鷺湖·楊閣灣生態農場等紛紛發力,均在五一期間推出特色活動。

下階段,永安鎮將繼續堅持“率先瀏陽,領先長沙,爭先全國”的基本定位,緊緊圍繞“建設三湘第一鎮,爭創長沙東中心”的奮鬥目標,努力打造強盛永安、品質永安、美麗永安、幸福永安、活力永安。

來源:新湖南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