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宋代潘大臨殘句“滿城風雨近重陽”為韻句,作轆轤體絕句

黃州潘大臨工詩,多佳句,然甚貧。東坡、山谷尤喜之。臨川謝無逸以書問有新作否。潘答書曰:“秋來景物,件件是佳句,恨為俗氛所蔽翳。昨日閒臥,聞攪林風雨聲,欣然起,題其壁曰:滿城風雨近重陽。忽催租人至,遂敗意,止此一句奉寄。 ”——《冷齋夜話》

宋代詩人潘大臨在重陽節前夕,在房內休憩,忽然聽見窗外的風雨聲,披衣賞雨,只見滿城風雨,詩興大發,大筆一揮寫下“滿城風雨近重陽”。正準備寫下第二句的時候,房東忽然來敲門催租金。好不容易打發了房東,再想回頭繼續寫的時候已經不知道怎麼下筆,而那一瞬間的靈感此後再也沒找回來,至此全詩就此一句流傳下來。

“滿城風雨近重陽” ,是中國詩歌史上著名的殘句。

今本人以此殘句為韻句,作聯一副及轆轤體(注)七絕三首。

聯句:

一地葉花懸玉露;

滿城風雨近重陽。

以宋代潘大臨殘句“滿城風雨近重陽”為韻句,作轆轤體絕句

滿城風雨近重陽,

寒露相隨天漸涼。

菊酒一壺誰與共,

天涯遊子可添裳。

以宋代潘大臨殘句“滿城風雨近重陽”為韻句,作轆轤體絕句

落木蕭蕭披露霜,

滿城風雨近重陽。

遺花撿點入詩句,

再詠東籬染菊黃。

以宋代潘大臨殘句“滿城風雨近重陽”為韻句,作轆轤體絕句

鏡中雙鬢又添霜,

落葉紛紛影打窗。

一度春秋雁聲急,

滿城風雨近重陽。

以宋代潘大臨殘句“滿城風雨近重陽”為韻句,作轆轤體絕句

重陽佳節,恰讀潘大臨殘句“滿城風雨近重陽”,有感而發,故作七絕三首,敬請品評指導!

注:轆轤體,詩體的一種,雜體詩名。此體要求寫律詩五首,五首都有一句相同,這公用的一句,分別用作五首詩的第一、二、四、六、八句。或作絕句四首,公共句用作各首的一、二、三、四句,公共句若是放在第三句則需換韻;若作絕句三首,公共句用各首的一、二、四句,無需換韻。因詩的韻律如水井之轆轤架旋轉而下,故名轆轤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