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點燃秦朝覆滅的導火索

陳勝起義事件的發生原因看表面好像是因為陳勝等人無法準時到達目的地而引發的,其實並不是這樣。在秦朝的殘暴的統治下,即便沒有陳勝、吳廣等人,也會有其他的人因忍受不了殘暴的秦朝去推翻秦朝。雖然這次起義只是秦末農民戰爭的其中一部分,但是卻點燃了秦朝的滅亡的導火索,也為後面的漢朝提了個醒——殘暴統治平民百姓的國家不會有好下場,民能撐船,也能覆船。

大澤鄉起義——陳勝

身為楚國人的陳勝,和吳廣都是秦朝末年反秦義軍的領導者。後來,他在陳郡稱王,建立了張楚政權。

他年輕時是僱個工。當時,他處於秦朝的殘酷統治之下。有一天,他對他的農民同伴說:"以後如果誰變得有錢了,希望不要忘記一起受過苦、受過難的弟兄們。"每個人聽到這句話都樂呵了:"當我們把自己的力量賣給別人耕種時,我們從哪裡得到財富和榮譽?"陳勝不禁有些感慨,嘆道:"燕子怎麼會知道天鵝的野心呢?"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點燃秦朝覆滅的導火索

公元前209年7月,朝廷徵募了大批士兵保衛漁陽。陳勝是百姓中的領導者,他和其他900名貧農,在兩名秦朝將領的監守下前往漁陽。在抵達大澤鄉時,碰到了大雨天,無法通行。每個人都清楚最後期限快到了,大家都很著急,手足無措。因為不能按時到達的話會被斬首的。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點燃秦朝覆滅的導火索

當天傍晚,陳勝找到吳廣一起謀劃起義。吳廣和陳勝一樣出身貧寒,而且認識沒多長時間就已經很投緣了,陳勝對吳廣說:"離目的地還有很遠的路程,我們不可能按時到達的,目前的情勢是,就算我們到達了那裡,我們會死。如果我們逃跑而被抓回來,我們也還是會死的。反正橫豎都是死,還不如拼一拼。"陳勝又說:"秦朝殘暴的統治使得平民百姓已經受不了了。

胡亥不是大太子,是不能繼承王位的,可以繼位的是大太子扶蘇,可他卻被二太子殺害了。還有一個曾經是楚國將軍,名叫項燕,他有著卓越的軍事成就,對士兵也是關愛極佳,非常的受大家的歡迎。現在大家不知道這兩個人的情況如何,完全可以利用扶蘇和項燕的名義進行起義"吳廣覺得他的想法靠譜,當時的大家都已經無法忍受了,完全支持陳勝的決定。陳勝的這個決定使得起義軍發展迅速,但是這個決定也是使得起義最終失敗的原因之一。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點燃秦朝覆滅的導火索

在古代,大多數人都很迷信,沒讀過什麼書。經過一番盤算,陳勝和吳廣找到算命的。算命的師傅很聰明,知道他們的意圖,就說:"你們可以成功,也可以為人民作出巨大貢獻。"陳勝和吳廣聽了很高興,並從老師傅的話中瞭解到可以藉助大家對鬼神的迷信,所以他們在把寫有"陳勝王"的一塊紅布放進魚肚子裡。大家吃魚的時候,驚訝地發現魚肚子裡有一塊紅布。陳勝讓吳廣提前潛伏在營地附近一座廢棄的寺廟裡。到了大家都睡著後,吳廣點燃火把並大喊道"大楚興,陳勝王!"睡著正香的士兵們全都驚醒了。次日,士兵們對陳勝指指點點,而且陳勝平時對大家都很友好,在把陳勝的形象與楚國的復興聯繫在一起,陳勝在士兵心中的威望越來越高。

大澤鄉起義——吳廣

來自陽夏的吳廣和陳勝都是這次起義的領導者。公元前209年7月,朝廷下令出兵至漁陽。他們到了大澤鄉後,卻發現大雨導致他們不能按時到達漁陽。根據秦國法律,沒有按時到達是會被斬首的。陳勝、吳廣策劃起義,陳勝以將軍自居,他們以秦始皇長子扶蘇和已經被殺的楚國將軍項燕的名義號召群眾反抗秦朝的統治。次年,吳廣攻打滎陽時,被同軍將領田臧殺害。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點燃秦朝覆滅的導火索

田臧殺害他的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田臧想奪權。田臧在部隊裡亂傳謠言,說吳廣不懂帶兵,而且還驕傲。吳廣的確不懂帶兵,但是他並不驕傲,這只是田臧自己編出來,真實情況根本不是這樣。田臧有勇氣奪權是因為吳廣沒有地位、沒有威信。沒有的威信的原因也是陳勝並沒有給他,不給他威信的原因從後來吳廣被殺後,陳勝就根本沒有在意過就可以看出了。

大澤鄉起義——過程

起義準備就緒後,他們利用負責監守他們的兩個秦國將領醉酒打人一事殺掉了他們,砍柴成兵、揭竿作旗,發動以復興楚國為理由的農民起義。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點燃秦朝覆滅的導火索

起義後,農民軍迅速攻佔蘄縣。之後分兵向東、向西發展。義軍每到一個地方,受到了壓迫的農民都會來參軍起義,很快就發展成一支六七百輛戰車、一千多匹戰馬、數萬士兵的部隊。後來,他們集中力量攻佔秦國交通大動脈。陳勝召集了各路兵馬一起商議,商討如何打擊秦朝的計劃,他建立了陳勝為王的政權。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點燃秦朝覆滅的導火索

義軍在秦朝重要的交通路線的勝利鼓舞了散落在各地的起義隊伍。每方隊伍都舉著起義的旗幟抵制秦朝的暴政。朱雞石等人在淮北,項梁、項羽在吳縣,劉邦在沛縣。剩下的幾千人聚集在一起,不計其數,很快就匯成了一股不可匹敵的龐大勢力,形成了以陳(秦朝的交通要道)為中心的全國性質的農民起義戰爭。隨著這場戰爭的逐漸發酵,以前的六國舊高等官員和中小官員也紛紛投奔這支隊伍。譬如,張耳在秦朝的交通要道加入了這隻隊伍。

儒士孔子八世孫孔鮒也攜帶著孔子的禮器去秦朝的主要交通道路那裡加入隊伍。這支隊伍越來越強大,從起義中心陳縣開始,從三個方向對秦朝發動了進攻——"假王"吳廣攻打滎陽,順著黃河朝西邊前進,開闢咸陽主幹道。另一條路線由宋留帶領,分散關中敵軍,協助吳廣主力。周文領導的另一條路線進攻關中,直接進攻咸陽。此外,武臣和陳餘等人被派去攻打趙,周市進攻魏地,鄧宗攻打九江縣。每隊義軍的相繼進攻使秦朝的統治提前閉幕。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點燃秦朝覆滅的導火索

陳勝命令周文帶領一批隊伍朝著西邊進攻,周文迅速地進入了關中,逼近咸陽。秦二世手足無措,迅速派出章邯將軍,將被迫在驪山做苦役的的俘虜和奴隸釋放,並組成部隊隊與義軍作戰。之前的六國貴族各自佔領了自己的領土,沒有人去支援義軍。周文的義軍獨木難支,最終這次起義還是失敗了,吳廣因被奪權而亡。六個月後,陳勝在逃命的路上因為對車伕太過嚴厲被其殺害。最後車伕莊賈還拿著陳勝的頭顱去找秦國要賞。這次起義就這麼荒唐地結束了。

總結

這次起義在中國農民戰爭史上具有的意義非同凡響。可這麼具有意義性的一次起義卻以失敗告終,這也是意料之中的事。儘管陳勝、吳廣的起義規模巨大,但陳勝最初的定位導致侷限於楚國的復興。這也導致其他起義的人產生了野心去恢復六國,為彼此分離埋下了種子,而且陳勝主力的戰略和戰術也存在很大的不足。引起這次起義的陳勝,最終死在了自己的車伕手上,連人頭都被拿去請賞,可悲可笑也。

參考文獻:

《史記 陳涉世家》

《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