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老二”的江蘇即將登頂?

“千年老二”的江蘇即將登頂?

文/包希仁

經觀財經眼專欄作者

既生瑜,何生亮?君未歸,孤何安!

廣東和江蘇,一個三十年霸主,一個“千年老二”!在經過無數次“華山論劍”之後,江蘇離“中神通”的寶座更近一步了,真是時也命也!

01

2020年一季度GDP一公佈,作為江蘇人的我,似乎看到了江蘇“登頂的曙光”。

統計局數據顯示,廣東一季度GDP為22518.67億元,同比暴跌6.7%;江蘇一季度GDP為21002.8億元,同比大跌5%;二者差距為1515.87億元,比去年同期縮小253.42億元。

雖說兩省都受到疫情的影響,但很明顯廣東的影響更大些。

我們分產業來看,江蘇第一產業增加值為527.4億元,同比下降1.4%;第二產業增加值為8594.6億元,同比下降8.8%;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1880.8億元,同比下降2.0%。

廣東第一產業增加值為876.60億元,同比下降0.3%;第二產業增加值為7978.07億元,同比下降14.1%;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3664.00億元,同比下降1.5%。

這兩組數據反映出很多重要預期信息。

第一點,江蘇第二產業首超廣東,說明江蘇復工復產狀況較廣東好很多,同時江蘇產業在各城市分佈相對均勻,有效防止因疫情對中心城市的影響,而產生過多經濟依賴。

“千年老二”的江蘇即將登頂?

第二點,第三產業廣東繼續領先,且跌幅比江蘇少0.5%,得益於遠程辦公的優勢。但這一優勢目前已經沒什麼價值了。

第三點,第一產業廣東遠超江蘇,得益於廣東土地面積比江蘇多7.25萬平方公里。

由此可見,在一季度疫情的影響下,江蘇抓住時機高效復工,依靠多年的均衡發展戰略,率先扳回一局。

02

看完基礎數據,再看看外貿數據。

一季度,江蘇外貿進出口9008.4億元,同比下降9.5%;出口5259.6億元,下降14.9%;進口3748.8億元,下降0.5%。

一季度,廣東外貿進出口1.37萬億元,同比下降11.8%;出口7926.4億元,下降14.4%;進口5768.6億元,下降7.8%。

兩者一比就會發現,雖然出口降幅差不多,但進口和總量降幅明顯拉大許多。由此可見,廣東對海外貿易的經濟依賴遠超江蘇。

然而,疫情對全球經濟貿易的影響遠未結束,未來進出口貿易就算有所改觀,也無法恢復去年的輝煌。相比之下,海外疫情對全球貿易的負面影響,廣東肯定大於江蘇。

03

別急,還沒完,好戲才剛剛開始,先看看下面這張圖。

“千年老二”的江蘇即將登頂?

這是一季度各省房地產投資開發情況。

如圖所示,江蘇房地產開發投資2717.82億元,廣東只有2548.83億元且同比暴跌8%。此前,榜單第一寶座一直是廣東獨霸的,而今年一季度江蘇卻反超廣東,實屬“造化弄人”。

要知道,2019年廣東以15852.16億元位居榜首,江蘇以12009.35億元屈居老二,兩者相差3842億元,這可都是實打實的GDP哦。廣東暴跌,不知會不會心痛。

其實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我認為還是離不開疫情對市場信心的影響。房地產投資能否持續增長,很大一部分因素取決於經濟是否能穩定復甦,畢竟沒錢上哪也買不著房啊。

因此,我估計二季度廣東房地產開發投資被江蘇反超的局面會繼續出現。

04

大家看完上述各類數據,估計對廣東未來的發展前景會有些擔憂。這時候,你會驚奇的發現,科學發展觀真的很靠譜,區域統籌發展平衡的重要性,考驗著每個地方領導人。

毋庸置疑,廣東和江蘇兩個經濟大省放在全國都是實力派,但實際上兩者卻各有長短。

廣東雖然擁有深圳和廣州兩座“2萬億城市”,但是廣深越強勢,越反襯出韶關、河源、陽江等地區的絕望。

“千年老二”的江蘇即將登頂?

從人均GDP來看,廣東有15個市人均GDP低於全國平均水平,而江蘇僅有東哥老家宿遷略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江蘇13個市中經濟實力最弱的城市,宿遷雖然GDP只有3000多億元,但放在廣東21個市中卻能排到第10位,位於中山和湛江之間。

所以,在經濟發展的均衡性上,廣東要向江蘇學的太多,畢竟共同富裕才是我黨奮鬥的終極目標。

05

雖然廣東在科創、互聯網等新興經濟上的表現可謂相當亮眼,騰訊、華為、平安等一批行業龍頭都在這裡,但江蘇卻是中國高等教育最發達的省份(沒有之一)。

要知道,科技創新最重要資源是高校人才。這一方面,江蘇有2所985大學,11所211大學,而廣東也有2所985大學,但只有4所211大學。

早在2008年,廣東教育業內人士就曾表示,廣東的兩院院士才30幾人,在高校的一共20幾人。而江蘇僅南京大學一所高校就有40多名院士,教育強省的地位連上帝都無法撼動。

“千年老二”的江蘇即將登頂?

▲南京大學校長呂建院士

雖說過去十餘年,廣東教育與江蘇的差距也在縮小,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想超越估計還要數十年。

06

其實在經濟發展上,單打獨鬥從來就不是最佳策略。

廣東之所以能在經濟上傲視群雄,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改革開放的橋頭堡身份,助其從香港引入大量外資,發展出口貿易。

而近幾年,國家又提出粵港澳大灣區戰略,要超越美國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日本東京灣區,打造世界最大的灣區,這些無疑都是給廣東“開小灶”的政策紅利。

再看看江蘇,也有這種國家戰略的支持,例如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由長三角三省一市共同打造。看似大餅畫的夠大,但分的人也多,至於江蘇能分到多少,還要看鄰居的臉色。

因此,江蘇無論是過去還是未來的發展,從來都不是靠“等政策紅利、要財政支持”,而是靠江蘇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江河湖海,沃野平原)和當地居民的勤勞睿智。

相比之下,廣東從四十年前有一位老人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後,神話般地崛起座座城和座座金山。在這四十年裡,國家對廣東的“厚愛”是有目共睹的,政策導向的經濟發展路線非常明顯。

綜上來看,廣東要想繼續一騎絕塵,或許要倍加努力了。江蘇雖說後來居上,但未來十年,誰能笑到最後,誰也說不準。

不過可以確定的是,全面均衡發展才是硬道理,誰能率先解決內部發展不平衡的問題,誰的勝算就越大。

畢竟高手過招,拼的不是誰武功更強,而是誰致命弱點最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