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元稹有詩詞雲: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什麼意思?

仁醫劉郎YC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出自元稹的《遣悲懷三首·其二》,全詩如下: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身後意 一作:身後事)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這是元稹在妻子韋叢去世後,為亡妻寫的一系列悼亡詩中的一句。

元稹24歲時被授予校書郎,娶20歲的世家名門閨秀韋叢,夫妻共同生活了七年,元稹31歲時,韋叢因病去世,元稹悲傷不已,為亡妻寫了一系列悼亡詩。在詩中,回憶了與妻子貧賤相依,不離不棄的瑣粹生活,可以看出元稹對妻子韋叢情真意切,心懷感激。

《遣悲懷三首·其二》主要描寫了妻子去世後,元稹自己的所思所想和所作所為。

首聯說曾經戲言自己和妻子身後的安排,沒想到這麼快就到來眼前,從“戲言“二字可以推斷出夫妻二人日常感情甚篤,“戲言“的內容我們可以猜得出可能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生前同枕,死後同穴”等話。令元稹萬萬沒想到的是,短短几年,這樣的戲言竟然成真。

頷聯接著說自己對待妻子遺物的態度:將妻子生前穿過的衣裳施捨出去;將妻子做過的針線活原封不動地保存起來,不忍打開。元稹之所以這麼做,明顯是怕自己睹物思人,他想用這種辦法來斷絕自己對妻子的思念,然而,這些做法恰恰證明他根本就無法消除自己對妻子的思念。

頸聯先寫自己對待昔日婢僕的態度,因思念妻子,對曾經伺候過妻子的婢僕格外憐愛。讀到這一句,誰還能再懷疑元稹對妻子的真情呢?所謂“愛屋及烏”,在那個等級森嚴的社會里,是什麼樣的深情厚誼能讓元稹對伺候過妻子的婢僕充滿憐愛呢?就是因為她們曾經無怨無悔地陪伴照顧過妻子,看見她們,就像看見妻子一樣。

妻子在時,元稹剛剛踏上仕途不久,日子還過得捉襟見肘,如今日子好轉,並不缺錢,夢見妻子時,卻見妻子的穿著一如既往般艱樸,於是每次多多燒些紙錢給妻子,希望妻子過得更好一些。字裡行間,處處真情流露,元稹始終對妻子充滿感激。

最後一句,把元稹對妻子的深情昇華到了另一個高度,這也是這句成為名句的原因。生死離別本是人世間最普通不過的事情,沒有誰能避免,然而,對元稹來說,曾經同甘共苦的夫妻一旦離別,對活著的他來說更加悲哀。

元稹的為人頗受後世詬病,原因不外乎她對錶妹和薛濤的始亂終棄,但是,在正史的記載中,並沒有一字有對元稹這些事情的描述,這些都是來自野史。我認為,即使這些記載是真的,也不能抹殺元稹對妻子的真情厚誼,從元稹的《遣悲懷三首》到《離思》,字裡行間處處都是他的真情流露,如果沒有真摯深厚的感情,是寫不出如此真實的文字的。如果僅僅是無病呻吟,也難以感動千千萬萬的後來人。


石徑斜


元稹,著名情詩王子之一。他的情詩中,寫給亡妻的悼亡詩尤其情真意切,比如我們耳熟能詳的“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題主提到的這兩句詩同樣也是悼亡詩,出自《遣悲懷三首(其二)》: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元稹妻子韋從

公元802年,一介書生元稹攀上了高枝,迎娶了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小女兒韋從。韋從雖出身名門,但心甘情願嫁給元稹過窮日子。可惜好景不長,結婚7年後,韋從病故。大約2年後,元稹思念亡妻,含淚寫下三首悼亡詩,這是其中第二首。

原詩解讀

當年“我們”開玩笑,談及種種死去的情景,不幸言中,今天都成為殘酷的現實。因為害怕睹物思人,你穿過的衣服,“我”都送給了別人,基本上看不到了;你縫補衣服用過的針線“我”還保持著,但是一直不敢打開,生怕又悲痛難忍。

因為對你的愛,“我”對侍奉過你的婢女、僕役也有深情的憐愛。常常夢到你,夢醒後便給你少一些紙錢。“我”也知道生死離別是在所難免,但是想到你以前陪“我”度過的那些窮苦日子,就會十分悲傷。

賞析

從詩句來看,滿滿的情真意切。玩笑不幸變成現實,送掉了衣服又還保留針線,複雜的心情刻畫得細膩而深刻。愛屋及烏,因愛亡妻而憐愛下人。現在日子好過了,但是亡妻沒能一起享受,想彌補她卻終究不能如願,只能送上一些紙錢。

題主問題所涉及的尾聯,我們重點看看。“誠知此恨人人有”,一聲嘆息,寫盡了元稹對亡妻深深的愧疚和遺憾:對他的虧欠永遠無法彌補,尤其是作為多年的貧賤夫妻,妻子下嫁,沒過上好日子就匆匆離去。元稹把夫妻之間的遺憾擴展到貧賤夫妻的悲哀,內涵得到提升,有意無意之間提醒了世間的貧賤夫妻要珍惜對方,珍惜現在。

擴展:詩中的痴情男,卻言行不一

從全詩看,元稹真是個痴情種,妻子去世兩年了還是思念不已。然而,大家可能想不到,寫這首詩的時候他已經續娶了一位叫安仙賓的女子,而在安仙賓之前,他還跟大唐才女薛濤攪到一塊,最後拋棄薛濤娶了安仙賓。

更狗血的是,妻子去世不久,他寫下“取次花叢懶回顧”(看到別的女子,我都沒心思看),然而他主動搭上薛濤的時候離妻子去世僅有半年,不得不說,元稹對妻子僅僅是愧疚而已,他對妻子的愛並沒有詩中體現的那麼濃烈,那麼真摯。


零點拾韻


問題:唐朝元稹有詩詞雲: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什麼意思?


前言

元稹有三首七言律詩悼念自己的亡妻,即《遣悲懷三首》,和杜甫的《秋興八首》類似,這幾首詩不要割裂開欣賞。

其實題主的問題中,最令人思索的是“恨”這個字,這個人人有的恨是什麼意思呢?


一、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詩詞中常有這種文法,前面設局,後面回答。

我先欣賞一下這組詩的第二首:

昔日戲言身後意,今朝都到眼前來。 衣裳已施行看盡,針線猶存未忍開。 尚想舊情憐婢僕,也曾因夢送錢財。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元稹對於亡妻的留戀與不捨。佳人逝去,但是當年的說過的那些話還歷歷在目,彷彿都應驗了一樣。衣服都已經施捨出去,針線還保留著。因為愛屋及烏,所以對於僕人婢女還依舊愛惜,夢中回憶夫人,醒後燒紙錢。

後面兩句是的探討: 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

這個恨,是指陰陽兩隔的生離死別。後面“貧賤夫妻百事哀“,從上下句的結構來說,似乎也是一種對於恨的解釋。

這首詩中,並沒有寫“貧賤 ”的狀況,如果單單看這首詩,其實““貧賤夫妻百事哀“是有些突兀的。

但是作為組詩來說,這句卻是聯繫兩首詩的紐帶,因為“貧賤”生活其實是第一首寫的。


二、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遣悲懷的第一首,寫了當年“貧賤夫妻”的生活:

謝公最小偏憐女,自嫁黔婁百事乖。 顧我無衣搜藎篋,泥他沽酒拔金釵。 野蔬充膳甘長藿,落葉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錢過十萬,與君營奠復營齋。

這首詩中間四句寫了當年小夫妻生活的窘迫,為了喝酒需要賣掉老婆的金釵,吃的是野菜,燒的是樹上飄下的落葉。

第二句寫的“百事乖”,與第二首的“百事哀”,有相似處,乖,指事事不順。作為朱門千金,嫁給了元稹這個窮小子,生活的質量一落千丈。

因為“乖”,所以“哀”,但是這種哀更像是元稹自己對於妻子的愧疚。對於任勞任怨、不辭辛苦的妻子,元稹深情地用了一個“甘”字: 野蔬充膳甘長藿。

妻子的早逝,令元稹嘆息:誠知此恨人人有,貧賤夫妻百事哀。同時更為遺憾的是,元稹俸錢過十萬以後,妻子應該享福的時候,卻只能“與君營奠復營齋”了。

第一首寫了貧賤夫妻的生活,與元稹對於妻子的愧疚。這也是“此恨”中的一層情感。



三、鄧攸無子尋知命

元稹第三首遣悲懷寫道:

閒坐悲君亦自悲,百年多是幾多時。鄧攸無子尋知命,潘岳悼亡猶費詞。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緣會更難期。惟將終夜常開眼,報答平生未展眉。

元稹的妻子韋叢是太子少保韋夏卿的小女兒,20歲時嫁給22歲的元稹(元稹二十二歲), 小夫妻渡過了七年艱苦卻幸福的生活。當元稹的事業開始起步時,韋叢離世。

元稹在第三首詩中,透露出了另一個遺憾的事情:鄧攸無子尋知命。從詩中的典故可以看出,韋叢與元稹之間,並沒有留下子嗣。

韓愈在給韋叢寫的《墓誌銘》中,也沒有寫韋叢是否有子:

選婿得今御史河南元稹。稹時始以選校書秘書省中,其後遂以能直言策第一,拜左拾遺,果直言失官;又起為御史,舉職無所顧。夫人固前受教於賢父母,得其良夫,又及教於先姑氏,率所事所言皆從儀法。年二十七,以元和四年七月九日卒。卒三月,得其年之十月十三日葬咸陽,《監察御史元君妻京兆韋氏夫人墓誌銘》

元稹在其他的詩中,寫過自己夭折的女兒,有一首寫道:囑雲唯此女,自嘆總無兒。



結束語

元稹的三首詩中,寫了自己與妻子的生離死別之恨,還寫了同苦不同甘的愧疚,也寫了沒有子嗣的遺憾。這是元稹和韋叢的三重恨。

誠知此恨人人有,生老病死是大自然的規律,貧賤夫妻“百事哀”,就有元稹夫妻生活特有的痕跡了。

@老街味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