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失業?不是文化不高,而是方法不對:掌握3招,成為職場達人

文章作者:近我者靈 — 愛寫作的程序猿。靠近我,渾身是香!

稿件來源:秋葉寫作特訓營

助教:月靈

編輯:燕子

別人從零起步,而我從負數起步。 —— 牛根生

“我失業了,出來陪我喝一杯?”

這是前陣子一個朋友給我發的信息。因為疫情,公司進行了裁員,而他也在被裁名單中。朋友初中沒畢業就南下打工,期間換了好幾份工作,現在是一名銷售顧問。名頭雖好聽,卻依然是個幹著基層跑腿工作的角色,隨時都可能被人替代。因此,選擇裁他也就不足為奇了。

看到這裡,你也許會說:有這樣的結果,是因為朋友的受教育程度不夠、學歷不高,所以只能幹一些沒有前景、替代性強的底層工作。

但事實並非如此。受教育程度高,學歷好和個人發展並沒有必然聯繫。

當黑天鵝事件來臨時,即便沒有學歷、沒有背景,只要做好自己的反脆弱設計就不會被擊垮,並且從中獲益。

這裡說的“反脆弱”是指面臨一件突發事件時,你正好做了應對這件事的預備方案。比如寫作,你如果只針對於出書,一旦電子書將來佔領閱讀市場了,而你還沒做過電子書的運營,那將對你的整個人生造成很大的衝擊;相反,你提前做了電子書的預案,一旦線下出版商頹廢了,你完全可以投奔電子書市場。

那如何做好自己的反脆弱設計呢?


疫情失業?不是文化不高,而是方法不對:掌握3招,成為職場達人


1.多幹點活,多讀些書

牛根生,蒙牛集團創始人,1958年出生。因生活所迫,被親生父母用50塊錢賣給了另一對夫婦。1983年正式進入伊利集團乳業工廠,從基層幹起。

別人正點下班,他卻付出雙倍的努力把事做好,而後憑藉自己的努力,沒錢沒背景沒學歷的他一直做到了集團副總裁,成為“中國冰激凌大王”。

疫情失業?不是文化不高,而是方法不對:掌握3招,成為職場達人

本以為人生開始順風順水了,現實卻和他開了一個大大的玩笑。1998年,伊利副總裁牛根生突然被總裁鄭俊懷掃地出門,人生再次一落千丈,回到低谷。

然而老牛並未怨天尤人。與伊利分道揚鑣後,他去了北京大學深造,潛心投入學習中。

從北大回來以後,1999年,在“無奶源、無工廠、無市場”的窘境下,他在“老東家”伊利的“臥榻之側”創立了蒙牛。用短短8年時間,使蒙牛成為全球液態奶冠軍、中國乳業總冠軍。

古往今來,知識一直是每個人最強大的反脆弱武器,而教育的本質也是傳授知識,所以文憑從來不是決定人生高度的直升機,但知識永遠都是加速個人成長的助推劑

2.主動出擊,逆風翻盤

如果說,牛根生創業成功是因為搭上了時代高速發展的高鐵,那麼羅輯思維脫不花的故事可能就是現實版勵志故事了。

脫不花,原名李天田,17歲開始混社會,只在公立教育體系裡讀完了高中,並且還沒拿到高中畢業證。

疫情失業?不是文化不高,而是方法不對:掌握3招,成為職場達人

可就是這個連高中都沒畢業的人,卻擔任過20家大中型企業的項目總負責人,做過清華大學總裁班的客座教授。

最讓人大吃一驚的是創建了得到APP,幫助上千萬用戶養成了線上學習的習慣,掀起了互聯網知識付費的浪潮。

她的成功秘訣是什麼呢?

用她自己的話來講,就一個字:撲。

1997年,她還是一個廣告代理公司的文員。那時公司有個提案需要用PPT做,只聽過一次湛祥國先生(北京奧美總經理)講課的她主動打電話聯繫了湛先生,在湛祥國的耐心幫助下,她順利完成了提案,這讓她擁有了人生中第一張屬於自己的名片。

而接下來的培訓生涯,她又“撲”上了中國惠普公司助理總裁高建華,系統地掌握了惠普公司的職業訓練、工作方法、戰略管理技術以及市場營銷方法等企業必備知識,並在此過程中結識了蒙牛總裁牛根生。有了這些人脈的積累與背書,接下來的一切都變得順風順水了。

所以,學歷並不是個人成長的唯一因素,人際交往與機遇也是決定人生高度的重要因素。很多時候,主動爭取不一定能夠擁有,但不主動爭取永遠沒有。事業有可能會經歷高低起伏,但人生中有幾段正向的關係滋養著你,生命就永遠不會到谷底。

3.節約時間,高效成長

大部分人都要經歷大學四年、專科三年的學習時光,那些專升本及讀博考研的人還會有更多的學習時間。然而回顧大學生活,試著問一下自己:我究竟學到了多少東西?還是說我浪費了很多時間?

《高效演講》作者之一尚恩·尼克斯,是著名小說家、劇作家、美國廣播公司知名節目主持人,他主持的節目聽眾超100萬,而尚恩的大學經歷非常戲劇化。

大三時,尚恩決定不再去上那些必修課,有一天他帶著一張列著人類學、社會學、戲劇、英語、新聞和媒體的課程清單跑到人文系主任面前信心百倍地說:

“假如您能簽署這頁紙,允許我修完紙上列出的這些課程以完成學業,我向您保證:今後再也不會麻煩您了,您也不會再看到我。這將是您最後一次見我。”

“你真的能做到嗎?”,主任問,“我再也見不到你了?”

“我發誓”,尚恩說。他在紙上籤了字。兩年後他完成了清單上所有的課程,畢業了,同時他成為了為數不多的能將所學運用於實踐的人,而同期的夥伴都還在為生活奔波。

你看,如果你明確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麼,是否需要在學校接受教育已經不重要了,相反學校的規章會浪費你更多的時間。

說到這裡,你也許會問:具體怎麼做才能快速成長?

這裡我也提供幾個錦囊妙計:

1.持續學習。可分為自學或參加培訓。

S(study):自學。碰到自己不會的,買本書回家看,深度解讀並實踐。這是最省錢的成長方式,但需要極高的自律能力,當然這種方法也是收穫最大的。

太空探索技術公司CEO埃隆·馬斯克最開始做火箭時,一無所知,於是自己買了幾本火箭工程學的書回家看,接下來就有了現在價值百億的SpaceX,並研發出了可回收的火箭技術。

T(training):培訓。參加市場上的各種培訓營。資金充裕的人可以報線下培訓班,好處是一對一輔導;資金相對緊張的人可以選擇線上訓練營,只要你按照老師教授的方法學習並輸出(請一定要輸出,請一定要輸出,請一定要輸出),相信很快就能看到自己的成長。

受疫情影響,很多人現在都開始線上學習。我身邊就有一位朋友,名叫嵐嵐,幾個月前參加了剽悍牛人訓練營,昨天居然給我發了她自己的訓練營邀請函,報名人數已過百,以親身實踐做到了“向上學,向下教”,並從中獲益。

2. 時間管理。包括培養習慣和管理時間。

H(habit):培養習慣。人生最浪費時間的事情不過三件:一為找東西,二為情緒失控,三為選擇困難。培養良好的習慣能讓你的人生比別人多出三分之一的時間,比如將鑰匙放在固定的地方,就能減少找鑰匙的時間;養成早起跑步的習慣,能增強身體免疫力從而降低生病的概率;有意識地定期理財,能提高你的抗風險能力。

T(time):管理時間。學會給自己當天要做的事情列個清單,到了規定時間只專心解決當前唯一的關鍵要務,做完一個劃掉一個,這樣很快你就能改變自己拖拉的毛病,看到高效的自己。

剽悍一隻貓就是這方面的高手,在他成名前,他每天晚上都用固定時間寫一篇文章,寫著寫著粉絲量就上來了,接著就有人和他談合作,最後成了20萬一天諮詢費的社群運營專家。

疫情失業?不是文化不高,而是方法不對:掌握3招,成為職場達人

3. 人脈管理。包括多交朋友和多幫朋友

C(connect):多交朋友。古語有言,多個朋友多條路,就是這個道理。只要你的人脈圈足夠優質或足夠大,成事的概率也會變高。現在的網紅不就是這個原理嗎?關注他的粉絲多了,就能開始帶貨或做廣告換取收益。

H(help):多幫朋友。你可能會說,自己實在能力有限,但你可以去幫助別人成事,要甘為人梯。其實,幫助別人成事,也是幫助自己成事。馬雲當年一無所有,憑藉一腔熱血,靠著18個支持他的人創造了阿里巴巴,成就了今天的神話。現在這18個人個個都是人生贏家。

總之,擁有高學歷並不能代表你就能更快成功。這個世界,不是有學歷人的世界,而是有心人的世界。先天的缺憾雖不可彌補,但通過後天的努力,你我照樣能逆風翻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