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摸底河畔,尋金沙味道——夜繞金沙遺址

沿摸底河畔,尋金沙味道——夜繞金沙遺址


穿過川西農村固有的蒼蒼竹林,摸底河(官方叫磨底河)便蜿蜒呈現在眼前。河道並不寬闊,但它卻是陪伴我長大的河。兒時的我,生長在這裡,寧靜而美好,這汩汩流淌的河水裝滿了我放任的快樂。那裡曾有我和我家大狼狗夏天戲水的場景,那裡更有父親扛我過河去別村看壩壩電影的溫馨回味。


沿摸底河畔,尋金沙味道——夜繞金沙遺址

臨時興起:沿摸底河,直抵金沙遺址

今天臨時興起:沿著摸底河一路向下,直抵金沙遺址。這條貌似平常的河流,是從都江堰內江水系分出的人工河流。自郫都區犀浦而下,穿過三環路,流過金沙遺址,於送仙橋匯入浣花溪。去年,我有幸把她寫入了我的詩裡:

那是故鄉 蜿蜒的河

流淌在 靜默的時光裡

小時候 只知道在你的臂灣裡嬉戲

也曾想過要輕輕地 遠離

直到 看見你在新世紀的曙光裡

展露出 久違而迷濛的笑意

沿摸底河畔,尋金沙味道——夜繞金沙遺址

不知何故,疫情過後,我家附近大肆修建,南河圍了柵欄,今天,摸底河也同命相連,據說在建一個特大公園。拾級走上跨線橋,但見三環路車如流水馬如龍,往來正春風。這條疫情前日日上班的必經之路,如今已久違了近四個月。曾經早晚高峰堵成停車場的風景好久不見,此時此刻竟莫名地有些懷念。


沿摸底河畔,尋金沙味道——夜繞金沙遺址

行走在摸底河畔

入三環內後,幸得此段河道依然展示著往昔靜謐的容顏。我喜歡走在寧靜的河道邊,閨女今晚則喜歡走花園裡的小徑。只見她在曲曲折折的小道上進進出出,時而蹦跳,時而復返。偶爾突然跑過來,像男孩一樣把手搭在我肩上,來句:“美女,今天有空否?”差點把我笑岔氣,而心裡卻竊喜:這才是曾經可愛的你

沿摸底河畔,尋金沙味道——夜繞金沙遺址


前面不多遠是孩子曾經就讀的幼兒園,突然又想起畢業時陶藝作品忘拿的段子。於是,開始調侃閨女:“走,去幼兒園,找彭爺爺,拿東西。”當然,那已經是十年前的事了,守門的彭爺爺還在否,老師還記否,誰知道呢。

沿摸底河畔,尋金沙味道——夜繞金沙遺址


過了黃忠公園,便是那條極其幽靜而又古意蒼蒼的綠道。河水已然漲滿河道,燈影隨水面搖晃漾開像極了我的詩句

我開始靠近你的神秘

也看到了你 溢彩流光的迷離

摩訶池的碧波中氾濫著 李白登樓的飄逸

浣花溪的漣漪裡盪漾出 薛濤詩箋的鮮麗

杜甫草堂的竹林間吟唱著 大庇寒士的俠氣


沿摸底河畔,尋金沙味道——夜繞金沙遺址

繞場金沙遺址

穿過金鳳路,金沙遺址就赫然立在眼前。這個時間節點,金沙遺址早關門大吉了。我們做了一個破天荒的偉大決定:繞場一週。於是,沒有任何猶疑,撒開腳丫子,從金沙劇場這個原點出發,用腳步丈量遺址外圍。

沿摸底河畔,尋金沙味道——夜繞金沙遺址


沿著佈滿裝飾燈卻幾乎沒來得及開啟過的柵欄,我們走到了北門。衝著漆黑一片的陳列館感嘆:要是能把那隻太陽神鳥帶回家就好了。雖然我們不知看了多少回,也照了多少回,也明知不可能實現,但它的神秘總能讓人不斷遐想。閨女突然思維跳躍,說:“媽媽,空氣裡有種味道。”我調侃說:“金沙的味道。”我們倆一陣狂笑,幸甚街面無人。

沿摸底河畔,尋金沙味道——夜繞金沙遺址


拐入中環,走過街旁的高高象牙,走到摸底河畔,突見橋頭熒光如豆,倏忽一閃,恰似小小螢火蟲。我倆驚喜地探頭尋覓,結果是一個漁翁在夜釣,正高高地舉起帶亮的魚竿。於是,我倆四目相視,又有了一次爆笑點。

沿摸底河畔,尋金沙味道——夜繞金沙遺址


轉頭瞧見一片蓊蓊鬱鬱的竹林,閨女又開始對我的洗刷:“媽媽,砍兩根回去,做菜架。”因平日家裡種了些菜,需要竹竿做架子,於是每次郊遊,只要看到竹子,我就會情不自禁地狂呼:砍回家,做菜架。雖然從未砍過一根,但從不防礙它成了我家最經典的笑話。為挽回面子,我馬上背起了詩:雪壓枝頭低,雖低不著泥。一朝紅日出,依舊與天齊。

沿摸底河畔,尋金沙味道——夜繞金沙遺址


閨女似乎並不理會我的興致,突然指著對面街道亢奮地嚷:“火鍋的味道!”接下來,我倆狂笑不止,原來今晚金沙的味道就是火鍋的味道!而那條街曾鑲滿了我們的腳印,那一家家火鍋店也成了我們留存快樂的地方。

沿摸底河畔,尋金沙味道——夜繞金沙遺址


無心去吃火鍋(閨女怕散步減1斤,吃了漲2斤),便心無旁騖地沿著遺址路走向南大門。一隻只“大象”落寞地站立門前,因著疫情,它們還沒來得及施展拳腳便已結束使命。而往年,每屆“金沙太陽節”都是我們春節的娛樂必選項,這已經是我家自孩子誕生以來如神一般的存在,就像金沙先人對太陽的祭祀與崇拜。

沿摸底河畔,尋金沙味道——夜繞金沙遺址


今天金沙的味道再次從前方飄來,不多遠就是皇城老媽火鍋。記得多年前,一哥們掙了第一桶金,喜出望外豪氣十足地請我們吃皇城老媽。結果,點魚時只看了數字,沒看單位(以克論),然後留下了眾夥伴東拼西湊的笑料,至今餘味不絕。

沿摸底河畔,尋金沙味道——夜繞金沙遺址


拐過街角,再次來到摸底河另一端,河畔燈光影影綽綽,有人在這邊夜釣。我靜靜地佇立橋頭,看著曾經熟悉的河流,看著河道深處金沙遺址的魅影,曾寫過的詩句就像河底的水草一樣飄將過來:

太陽神鳥在河畔的晨曦中 舞動著

金沙王國 千年的神韻

黃金面具在斑駁的浮光裡 定格下

古蜀文明 強大的延續

你見證了 李冰築堰的壯舉

還深情地訴說著 鱉靈拓峽的傳奇


沿摸底河畔,尋金沙味道——夜繞金沙遺址

夜色朦朦歸家去

過了橋頭,繞場一週的史無前例的任務即將完美結束。耳機裡傳來桑吉平措演繹的《禪境》:“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心裡頓覺輕鬆,不再回味那火鍋的味道,拉起閨女的手,沿著夜色中的摸底河畔,向著三環,我家的方向歸去。而《故鄉的河》的收尾也伴隨我輕快步伐浮現:

故鄉的河

終於領略你的綿長悠遠 你的風光旖旎

終於豁然你早已流淌 在千古的畫卷裡

在文人的詩句裡

在芙蓉的吐蕊裡

更在我今生無悔的眷戀裡


(注:文中出現的詩句《故鄉的河》,曾代表學校參加省上比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