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是殺豬的,關羽是賣棗的,為何兩個小販卻武藝高超?

彬彬侃歷史


後漢三國,自古演繹頗多,小說、戲曲、話本,形形色色,琳琅滿目。相比之下《三國志》所載內容,讀者甚少,以至於許多杜撰的故事,都已是深入人心。特別是羅貫中先生《三國演義》成書之後,更是給一些角色注入了全新的血液。

演義中關羽市井小販,賣棗為生,張飛雖頗有家資,也不過涿郡一粗鄙屠戶,甚至劉備這一“中山靖王之後,漢景帝之玄孫”也不過織蓆販履之徒。偏偏這三人器宇不凡,初見面就是一番惺惺相惜,把酒暢飲,高談闊論,乃至桃園結義,共圖大事。

從後面故事中可以看出三人皆有一身好武藝,劉備使得雌雄雙股劍,曾和關張二人在虎牢關前共戰呂布,想來功夫不錯,只是擔任主帥乃至一方霸主之後,不便陣前廝殺。關羽使得青龍偃月刀,溫酒斬華雄,誅顏良文丑,過五關斬六將,刀劈蔡陽等等,刀下鮮有無名之輩。張飛手持丈八蛇矛,戰呂布、馬超不敗,活捉嚴顏,大敗夏侯淵、張合、許褚,更是當陽橋喝退曹軍數千虎豹騎,號萬人敵。此二人武義之高超,在演義中可稱一流。

不過,書中確實沒有明說關張二人武藝從何而來,在此只能就著小說姑且猜上一猜,純屬娛樂。


先說張飛。張飛家資頗豐,以殺豬賣肉為營生。可是張飛不似好好做生意之人,萬貫家財想必不是他掙來的,而是祖上留下來。那麼張飛從小便是鄉紳之子,性豪爽,好結交,江湖朋友來來往往,其中肯定不乏武藝傍身之人,傳授其幾招幾式也不是不可能。古龍小說《歡樂英雄》中郭大路武藝高強,多位師傅都是村野拳師,只是他學其精華去其糟粕,總結昇華,終成大器。估計張飛也有相似境遇。正史中張飛乃將門之後,自幼學習武藝兵書,也符合這番猜測。

再說關羽。關羽家世無論正史還是演義,都沒有交代清楚,只說因為犯事逃離家鄉流落至幽州涿郡。關羽家貧,幼時應該很難能有條件請的師傅傳授武藝,很早就進入社會自謀生路,練得一身鋼筋鐵骨,為日後軍旅生涯打下了基礎。關羽也許曾落草于山寨、也許曾起事於黃巾,也許曾寄身於行伍,也許曾遊俠於江湖,在這期間,通過自身機緣習得一身武藝也頗有可能。書中關羽多次與人單挑,皆是迅疾如電,毫無贅招,一擊之下,未使對方反應之隙,已是手起刀落,斬敵人於馬下。這樣實用的殺人技,應該是在年輕時無數次生死搏中總結的經驗。

如此說來,關羽、張飛的高強武藝,也並非是作者突兀描述,其學藝之路已在後面劇情中可分析一二,留作大家一笑。


隱逸在山林


大多數朋友只看過《三國》,卻未讀過《前傳》。

據史學大家肥貓考證,三國眾將皆有師承,他們的武藝並非憑空而來,今天就給大家講講。

東漢末年,在幷州雁門,有張家大族,族中有一支,兄弟三人。

老大的名字叫做張傀,字孟禮,是個大武術家。張傀十八班武藝樣樣精通,尤擅祖傳戟術。

張傀有教無類,廣收門徒,皆因材施教,他根據眾位徒弟各自不同的特點而傳授適合發揮其特長的武藝,或剛猛,或勁健,或靈逸。他的開山大弟子就是猛將典韋。

典韋身高力大,臂闊腰橫,兩膀晃一晃,有千鈞之力,張傀傳授給他“惡來十三雙神戟”的絕藝,發揮其力大無窮的特點。但雙戟是短兵器,而典韋的弓箭術又不夠精良。於是,張傀又教會了典韋“月光小飛戟”的暗器功夫,彌補他遠程功擊力的不足。典韋上陣對敵時,背後插著八柄小戟,因為這項神技他練到了第八重。


張傀的第六個徒弟在三國英雄榜上也是威名赫赫,他就是吳國的第一猛將――太史慈。

太史慈天資聰穎,悟性極高,但他的力氣卻不夠大,如果像大師兄典韋那樣雙手握短兵器,遮擋防禦力那就肯定是不夠的。張傀就傳授了他長槍和“八十步神射”的箭術,還把“月光飛戟”的功夫也傳授給了他。太史慈上陣的時候背後就常常插著兩柄小戟,他的飛戟功夫之練到第三重。

所以說,張傀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武術大師,魏吳兩國的第一勇士都出自於他的門下。

兄弟三人,張傀居於長,二弟是個文士,而三弟張儉也是一位武術大師。

張儉,字叔樸,他性情孤僻,不擅長交際,但他卻有一身絕世的神功。張儉與他的兄完全不同,張儉的收徒標準要求非常的高,精挑細選。他平生只收過一名正式弟子――呂布呂奉先。

選材精良,傳授則更加細緻悉心。張儉心無旁騖,專心致志地把一身絕學“霸王戟”全部都傳授於呂布,還教會了他“一百五十步神射”的箭術,冠絕古今。呂布最終成為了三國第一名將。



張家的老二張偃,字仲伏,雖然是個文士,但他在宛城做官時,娶了個老婆可是個了不得的人物。 他的妻子人稱鳳茹夫人,手中一杆大槍,打遍天下,從無敵手。於是張家宗室中的很多年輕弟子都向她拜師求學。

鳳茹夫人的槍術有三樣絕版:第一是獅吼鳳鳴槍,第二是百鳥朝鳳槍,第三是丹鳳朝陽槍。

鳳茹夫人的第一個弟子是個朝廷罪臣之子。 張偃有個老友,因遭到閹宦誣告,獲罪族誅,滿門抄斬。張偃義氣深重,冒死救下了老友家中的幼子,收為義子,取名叫張飛張翼德。

鳳茹夫人最早的弟子就是張飛,所學之藝就是“獅吼鳳鳴槍”。

張飛長大成人,武藝絕倫,臂力超群,但他自小性情暴躁。好酒仗義,豪俠鬧事,得罪了當地的貴族,被人舉報到了官府。官府下文捉拿,張偃夫婦怕張飛的身份暴露,無奈送他連夜出逃。

在城外的桃林邊,張飛三拜跪辭兩位恩親,為了防止將來被高人辨認出武藝的師承出處,連累了兩位恩人,就將大槍的槍頭擰成了九曲盤蛇狀,以掩飾自己的師門來歷。

後來,張飛以屠豬為生,他在自己隱居之處後院中種植了一片桃林,就是為了記念張偃和鳳茹夫妻二人的恩義。而鳳茹夫人“獅吼風鳴槍”的絕技也再沒有授於其他人。


鳳茹夫人的第一個名義上的開山弟子名字叫做張繡,這個年輕人也是張家宗室,張繡所學的武藝是“百鳥朝鳳槍”。

張繡天資聰穎,但卻不夠勤奮,槍法雖然虛浮,但最終也算學有所成,後來他憑著這一手槍法和鳳茹夫人大弟子的威名,被江湖尊稱為“西域槍王”。

鳳茹夫人的第三個弟子就是張遼,後來也成為了三國時代鼎鼎大名的人物。

鳳茹夫人的第九個弟子名叫馬超馬孟起,夫人當時年近花甲,想把馬超當做自己的關門弟子,從此不再收徒,傳授武藝時格外用心,把自己第一項絕藝“丹鳳朝陽槍”傳授給了馬超。

馬超憑此絕技橫行西涼,從未遇到敵手。
鳳茹夫人真正的關門弟子名字叫曲阿小,是路邊撿到的一個被棄遺孤。

曲阿小就是太史慈與孫策對戰的時候,奮勇為太史慈壓陣的那個小將。曲阿小學成武藝後從軍,恰好與太史慈分在同一個軍營,從武藝招數中他很快認出了太史慈的師承淵源,兩人也算得上是半個同門,所以他就奮勇為太史慈壓陣。世人傳做是“曲阿小將”,那是聽錯了,他的名字就叫做曲阿小。

曲阿小後來離開了中土,輾轉跋涉西域,到了涼州地界的天水關定居。他曾經教授過當地一些年輕人武藝。其中一個少年就名叫姜維姜伯約。

那時江湖中還有另外一個武術流派,以刀術見長,最具代表性就是冀州蔡家,當時號稱“天下刀祖”的蔡雋蔡文永。

蔡雋名揚四海,前來投師拜門求藝者絡繹不絕。蔡雋的親傳大弟子名叫張羽。

張羽是幷州雁門張家的族侄。天生神力,資質過人,他與族弟張遼是同窗好友,兩人曾經相伴去向族叔張儉求藝。

可是,當時張儉已經收了呂布做為弟子,不願再收其他徒弟。張羽和張遼前來拜門,張儉不忍心如此好的兩個良材遭到了廢棄,就修書給好友蔡雋,請他代收張羽為徒,又把張遼推薦給了在宛城的嫂夫人鳳茹。

張羽到冀州後,拜蔡雋為師,他天賦極高,學藝勤奮,深為蔡雋所喜,得以傾囊相授。

但張羽好酒任性,因路見不平,打死了冀州袁家的貴族子弟,被告到官府,下了海捕文書。

蔡雋怕被張羽連累,就與兒子蔡陽夜中商議,準備半夜聯手擒下張羽。但府中老僕聽到,悄悄告訴了張羽,兩人夜半盜馬出逃。

行至半途,老僕年事已高,行路緩慢,怕拖累了張羽,兩人分路而行,老僕後來去了玉泉山出家為僧,法號普淨。

蔡雋發現張羽失蹤,知道事情敗露,與兒子分路追來。終於在青龍關,蔡雋追上了張羽,師徒倆在關前大戰,八十餘合不分勝負。

張羽憑一招拖刀計將蔡雋用刀背打落馬下,念有一師之恩,留了他一條性命。

師徒二人割袍斷義,張羽指關為姓,指云為字,自始改名為關羽關雲長,獨闖江湖。從此兩人恩斷義絕。

關羽回家後,接上老母遁入江湖,隱居山林,以賣棗為生。

蔡雋名義上的開山大弟子就是顏良,他學的武藝是“十八寒焰刀”。顏良出師後投到當地豪強袁紹的麾下效力。蔡家的徒弟後來就都由蔡雋的兒子蔡陽代父傳藝,蔡陽繼承了蔡家“天下刀祖”的名號,名震江湖。

龐德龐令明曾拜於蔡家門下學藝,但世事難料,因天下大亂,學業半途而廢。“十八寒焰刀”只學到十五式,就被馬騰帶走從軍了。

蔡雋年輕時從父學藝,他還有個師弟,名叫黃忠黃漢升。師兄弟倆武藝相當,各有所長,蔡雋善騎,黃忠善射。兩人在刀術上的修為不相上下,蔡雋有父親的私傳絕技“回馬三刀”,黃忠卻沒有學到。

暫時沒有找到趙雲趙子龍的師承淵源,他是個神秘人物,來歷不詳,師承無法考據,武藝之高低暫無定論。


饞嘴肥貓鏟史官


我們讀《三國演義》,呂布、關羽、張飛、趙雲等一眾將領的高超武藝常讓我們心馳神往、稱羨不已。但同時,我們又會感到疑惑,他們的一身武藝是從哪裡來的?特別是像關羽、張飛等人,出身平民,何來一身武藝,而且還是天下無敵的呢?

(關帝爺)

讓我們先看看三國裡的將領主要由些什麼人組成的。三國時的將領,大致上可分為三類:一是出身名門、家世顯赫的,如呂布、馬超、孫策、張郃、夏候兄弟等。二是出身行伍草莽的,如典韋、許諸、甘寧等。三是出身平民巷閭中的,最典型的就是關羽、張飛。出身名門、家世顯赫者如呂布、馬超、孫策,自小弄刀舞槍練就一身武藝,這沒什麼奇怪的;出身行伍草莽者,如典韋、許諸、甘寧等,日日江湖上行走、天天刀口上舔血,有幾招殺人秘技,也是正常;問題是像關羽、張飛等人,出身平凡本是一介平民,一個是小販一個是小地主老財,怎麼突然就變成了萬人敵,擁有了一身好武藝厲害得不得了呢,他們的一身武藝是從哪裡來的?

個人認為主要是從三方面得來的。最重要的一點是訓練得來的,可能有人對這一點會有不同的意見,短時間能練出來嗎?答案是肯定的,讓我們先看看他們練的武藝是一種什麼樣的武藝,他們練的武藝與我們今天理解的那種花裡花哨的武術表演是不一樣的,他們練武的目的只是為了殺人,不可能有什麼騰挪跳躍的花哨動作的。

所以,他們練的武藝就是實用至上、簡單至上,其實就是兩個動作,刺與劈!冷兵器時代,二將對壘,兩馬相交,就兩個動作,要麼是剌,要麼是劈。這是一種殺人技,越簡單越快速越實用越好,是不是這樣呢?讓我們看看過去的例子就知道了。

(日本劍道)

稍遠一點的例子,我們可以看看明朝時為惡一時的倭寇。這些倭寇的武藝就是簡單實用的典型,一把長刀,看準時機,向前一個衝剌或者凌空躍起一個下劈,就可將對手殺死。我們現在去日本看的劍道表演就是這樣,就倆動作,一剌或一劈,完事!然而卻是威力非凡,效果驚人,倭寇在明朝沿海地區橫行時,區區幾十人就敢與明軍數百人甚至數千人對壘,還常常把明官兵殺得七零八落。

近一點的例子看抗戰時期,日軍的拼刺刀術也是如此,其實也是兩個動作,一個左右格擋一個前刺,但就是這麼簡單的動作,一個小鬼子面對三兩個中國士兵居然也不落下風。要知道,倭寇的刀術可是從我們唐朝那裡學來的,可見,長長一千多年時間,這種刀術都沒什麼大變化,就是為了一個目的,簡單、快速地殺死對方!特別是馬背上的格鬥術,常要一手控制狂奔的戰馬,一手持武器對付衝來的敵人,根本不可能有什麼其他多餘動作的。

今天,在歐洲一些國家還保存有一種古代的馬上格鬥術表演,相信很多人都看過。就是兩個重裝甲騎兵,隔著一道蘺笆,腋下緊挾一支長矛,對沖而來,兩馬相交,雙方互用長矛猛刺對方,就是硬對硬的對碰,任何躲閃都不要,這就是古人實戰中最常見的情形。所以,要練好陣上殺敵的本事,關羽和張飛能成為萬人敵,其實也不難,只要練好一刺一劈這兩個動作,練得精熟就行了,最簡單的往往也是最好的!不需要什麼三十六路勾魂槍、七十二路潑風刀這麼複雜的,區別只是用槍者善刺,用刀者重劈而已。

其次,讀三國的正史《三國志》,就會發現其實《三國志》對一軍之將的個人武藝如何,描述並不多。畢竟,將領們的主要職責是領兵打仗,不是逞一已之勇,爭狠鬥強的。但是,《三國志》對武將的武藝記載雖然簡單卻也有描述的,其中說得最多的就是騎射。騎射,可以說是古代戰將必備的技藝。

《三國志》裡對呂布就稱“布便弓馬,膂力過人,號為飛將”,江東名將太史慈則“猿臂善射,弦不虛發”。特別是射箭,是冷兵器時代的一種遠距離擊殺敵人的高級技藝,古人大多時候都以善射來判定一名武將的武藝高低的。射箭易學難精,會射不難,能射中就不易,百發百種則更難。但呂布轅門射戟、太史慈門樓射敵將手腕都是天下皆驚的。所以,冷兵器時代,只要你勤練騎射,就能成為一名武藝高強之人的。

第三,要成為萬人敵,還要有一副異於常人的體格,我們可以看到這些武將們無一不是體格雄壯力大異常者。呂布轅門射戟,一手抓起袁術大將紀靈,如提小孩一樣;關羽輪起八十斤重的青龍偃月刀,就像玩玩具般;張飛就更不得了,大喝一聲都能把人嚇死的,這個肺活量就可頂十個常人了。曹操手下兩名最能打的大將典韋、許諸,《三國志》對他們的描述也是"腰大十圍""形貌魁梧"。

(看看這樣的身材對比,曾志偉就算學了葵花寶典,恐怕也打不過姚明吧?)

古人常說關羽身長九尺,腰圓膀闊,雖然漢代的九尺沒有現代那麼長,但經過換算,漢代九尺也超兩米,關羽在任何朝代,也算是巨人了。《三國志》裡說張飛“飛雄壯威猛,亞於關羽,魏謀臣程昱等鹹稱羽、飛萬人之敵也”,以張飛之雄壯,但還是稍遜於關羽,就可見關羽的身材高大力大無窮了。絕對的力量決定著絕對的優勢,在冷兵器時代,力量無疑是對抗中最強的武器。所以,關羽、張飛能有敵萬人的武藝,就不奇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