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是大IP,小劇場就是相聲演員,打造私域流量池的第一步

郭德綱經過了二十多年的苦心經營和打造,如今德雲社三個字已經成為了一塊金字招牌,具備了無與倫比的品牌效應,這是在相聲市場上,郭德綱可以招兵買馬的關鍵。

德雲社是大IP,小劇場就是相聲演員,打造私域流量池的第一步


為什麼觀眾會如此的相信德雲社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在德雲社如果沒有一定的實力和水平,是沒有資格上臺表演的,“一招鮮吃遍天”在德雲社根本行不通。

郭德綱曾經在節目中表示,學員需要掌握五十段相聲,才有上臺表演的資格。于謙接著補充道,這五十段相聲,每次表演都必須要有新東西在裡邊,不能每次表演都一模一樣,這樣也不行。

一開始很多觀眾質疑,德雲社的相聲演員到底是不是都能達到這個標準,其實想想如今知名的演員,高峰統計說過了兩百多段,燒餅,張雲雷等經過粉絲的統計也說了一百多段。

德雲社是大IP,小劇場就是相聲演員,打造私域流量池的第一步


可見掌握五十段相聲是登臺表演的基本條件之一,執行的還是比較到位的。正是憑藉於此,所以德雲社才贏得了觀眾們的認可,這也是其他已經成名的年輕相聲演員,加盟德雲社最大的魅力所在。

如果說德雲社三個字是個大IP的話,那麼小劇場就是相聲演員打造最開始粉絲的關鍵,按照互聯網比較時髦的說法,就是打造個人私域流量的第一步。

小劇場的表演不同於大型商演,臺上演員和臺下觀眾的互動機會相當多,而且很多時候觀眾會不斷搭茬,這就要求演員必須集中十二分精神,在這個互動過程中,會鍛鍊演員們根據現場臨時抓包袱的能力。

德雲社是大IP,小劇場就是相聲演員,打造私域流量池的第一步


在最早的時候,德雲社是吃大鍋飯的,小劇場入不敷出,演員們怨聲載道,因為小劇場演一場賠一場,這樣根本賺不到什麼錢。

郭德綱也很鬱悶,自己辛辛苦苦一個月,到最後還得往裡邊倒貼錢,這是一種典型的兩敗俱傷。

後來德雲社從傳統的師徒制,逐漸變成公司制,郭德綱把小劇場演出的權力往下放,各演出小隊的隊長,對小劇場的經營情況直接負責。

如果小劇場盈利了,那麼德雲社會從盈利中拿出相當大的一部分,作為演員的提成收益;如果萬一虧損了,對不起,只能拿到最低的生活費。

德雲社是大IP,小劇場就是相聲演員,打造私域流量池的第一步


這樣一來,本來演好演壞都拿基本工資,變成了主要靠提成收益,演員們的積極性徹底的激發了出來。也正是從這個時候開始,小劇場開始成為德雲社演員,邁向更大舞臺的練兵場。

通過小劇場積累粉絲,等量變引起質變的時候,也是相聲演員邁向更大舞臺的時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