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讀書會:紀念胡適先生誕辰126週年

十七八年前,我最後一次會見我的母校康耐兒大學的史學大師布爾先生(George Lincoln Burr)。 我們談到英國文學大師阿克頓(Lord Acton)一生準備要著作一部《自由之史》,沒有完成他就死了。布爾先生那天談話很多,有一句話我至今沒有忘記。他說,“我年紀越大,越感覺到容忍(tolerance)比自由更重要”。 布爾先生死了十多年了,他這句話我越想越覺得是一句不可磨滅的格言。我自己也有“年紀越大,越覺得容忍比自由近更重要”的感想。有時我竟覺得容忍是一切自由的根本;沒有容忍,就沒有自由。


這是胡適先生(1891.12.17~1962.2.24)在《容忍與自由》一文中說的話,發表於1959年。我想,我們有理由認為這些話代表著胡適先生對某個主題認識的最高層次。今天是胡適先生誕辰126週年的日子,我們就來重新審視一下這“某個主題”吧,並以此紀念胡適先生。

想想,我們所處的這個世界其實挺簡單的,古今中外的先賢大哲們,留下了無數的經典,然而,經典裡面說的不外乎兩件事,一個關乎道德,另一個關乎制度,除此再也沒有其他的了。這裡的道德,不過是人性的體現,而制度背後則是智慧。你看,歸根結底,就這麼兩件事——人性與智慧。

毫無疑問,胡適先生話裡的“某個主題”指的就是“人性”這件事,“容忍比自由更重要”就是胡適先生對人性認知的最高層次。

那麼,胡適先生的這種認知具體指的是什麼呢?

我們已經探討過,人性即人,懂人性,即學會做人,人性的本意就那麼簡單。我們也知道,做人,主要涉及的就是人與他人之間的關係,而在這種關係中,根據考慮問題出發點的不同,人性認知有四個層次,首先是處於本能狀態,其次是自我狀態,然後是換位思考狀態,而最高層次的狀態則是真誠,也就是完全信賴。

那麼,更深一層的問題就應該是:我們到底該怎麼做呢?我們該如何到達某個層次,又該如何從一個層次到達另一個層次呢?

人們的答案各不相同,沒有誰能完全說服對方......於是,“人性”這個話題的複雜性便展現出來了。

然而,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正常的狀態,是一個健康的狀態。你看,人性本身並不複雜,這裡的問題也很具體,至於問題的答案,難道不是越豐富越好麼?

而胡適先生所謂的“容忍”,其實就是承認了這樣一種豐富的狀態。

那麼,在這種豐富的狀態中,有沒有一些共識呢?肯定是有的,我們在這裡審視的目的,就是要把那些共識找出來。

在我看來,下面幾點就應該包含在內:

第一,文化傳承,傳承的就是人性的價值,這也正是“做人”的意義所在。

第二,人格,人格就是一個人“做人”的成果。

第三,做事,歸根結底,“做人”的最終目的還是“做事”。

......

你看,深究下去,說的不外乎就是人的成長。

那麼,我們不妨把問題轉換一下:人們關於成長的共識有哪些呢?

想來想去,最為我們熟知的一個,應該就是“獨立思考”了。或許,在“容忍”的背後,我們最需要搞清楚“獨立思考”到底有什麼含義,“獨立思考”的本質到底是什麼?

在我看來,“獨立思考”的本質至少有五個層次的含義。

第一層,人際交往中的自我保護。

自我保護是“獨立思考”的根本目的,這也是“獨立思考”的第一層含義,是我們深入探討“獨立思考”這個問題的大前提。這是我的一個論斷,不一定對。

我是從計算機思維中得到啟發,才做出這個論斷的。你看,計算機的本質是算法和程序,是談不上思考或者“獨立思考”的,但計算機背後是人,有人會利用程序和算法的漏洞進行網絡攻擊,這時,計算機就需要進行保護了。那麼,為了自我保護所進行的一系列的努力,我們就可以認為是“獨立思考”,它不僅僅是指“思考”,而是代表一個過程。

顯然,計算機尚且需要自我保護,對肉體凡胎的人來說就更需要了。當然,自我保護的背後,歸根結底是人的原因,所以,這裡的自我保護,指的就是人際交往中的自我保護。

我們也可以反過來理解這一層含義,想想看,如果自我保護不是“獨立思考”的根本目的,那麼,“獨立思考”的根本目的是什麼呢?

第二層,不盲從盲信,有主見。

不盲從盲信,這是“獨立思考”本質的第二層含義。不盲從盲信,有主見,為什麼呢?就是為了不受人惑嘛,就是為了自我保護嘛!當然,在這一層含義中,我們還感受不到具體到底該怎麼做。

第三層,終身學習,用知識作為自我保護的武器。

該怎麼做才能真正做到自我保護呢?那就是學習,要有知識,要以知識作為自我保護的武器,而且最好是要終身學習。你看,越往深處走,“獨立思考”這事就變得越來越具體了。

第四層,學習方法論。

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是“獨立思考”的第四層含義。想想,在沒有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的時候,學習還真是不容易,更別提終身學習了。當然了,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不知道要做多少嘗試,也不知道要走多少彎路呢!

第五層,創造。

經歷了前面四個層次的磨練,自我保護應該是不成問題了,也就是說,這時候,我們的目標應該更高一個層次了。自我保護只是為了有能力在社會中存活,那麼,存活下來了,這時候要幹什麼呢?

要創造。創造,就是要做事,要去做點什麼,要去做的那件事可能就是我們的使命。顯然,存活,然後去完成自己的使命,這是值得每個人去追求的。

由此可見,“獨立思考”並非單指“思考”,而是指一個過程,從模糊到具體,從存活到創造,以完成自己的使命為最高的追求的一個成長過程,這才是獨立思考的真正內涵。

當然,在爭取存活的過程中,在從存活到創造的過程中,以及在創造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做的總是很具體的事情,比如傳承,就包括通過文化傳承來健全自己的人格,通過智慧傳承來學習各種知識等等。不過,最終的走向總是確定的,不外乎融入生活,解決問題,服務社會。當然,如果可能的話,就要創造,通過創造,給人類文明增添新的文化與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