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過招,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原創作品,抄襲必究

對於疾病,是應該提前預防,還是得病後再治療?提前預防一定是最好的方案。有一個故事說,世人皆說扁鵲是世間最好的醫生,扁鵲卻說自己不如兩個哥哥。他大哥善於把病消滅在萌芽之前,但病人總是懷疑自己沒病,所以沒人知道大哥;二哥善於把病消滅在萌芽中,結果聞名鄉里。而扁鵲善於治療重病,結果聞名天下。雖然不為人知,但扁鵲說,他的大哥是最好的醫生。

預防能夠用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成效。千里之堤,潰於一蟻之穴,任何疾病或質量問題必有其根源,如果找到根源,未雨綢繆,在達成目標的過程中就會事半功倍。《周易·既濟》寫道:“君子以思患而豫防之”。《樂府詩集·君子行》曰:“君子防未然。”說明君子能防患於未然,在尚未發生之前防止禍害。預防比救災更高明、更難,實際上,對於很多問題,只有預防才是有效的解決方案。華為老總任正非希望員工能像扁鵲大哥一樣,雖然不被別人認為是英雄,卻能避免搶救和手術,也不會浪費資源。不管是從核心技術開發和管理方面,預防危機最重要,而不是非要等到企業奄奄一息,才讓某位英雄大動干戈救活企業。

把問題消滅在初始萌芽狀態中,也是應該解決問題的較好方案。問題剛剛開始萌生時就像病毒的潛伏期,尚未呈現症狀,隱蔽性強,較難發現,但發現了就及時補救,如果缺乏問題意識就會忽略掉它們。有兩個小故事,一個故事是戰國時期,魏國的相國善於築堤防洪並勤查勤補,經常巡視,發現極小的螞蟻洞也立即派人填補,他任職期間沒有鬧過水災。另一個故事是在黃河岸畔的一個村莊,一天農民發現螞蟻窩猛增,要回村去報告,路上遇見了他的兒子,他兒子不以為然,認為堅固的長堤,還怕小小螞蟻嗎?而當天晚上風雨交加,黃河水猛漲,咆哮的河水從螞蟻窩滲透出來,噴射而出,導致堤決人淹。這些就是千里之堤潰於一蟻之穴的故事,說明了不僅要對問題早發現,還要見微知著,將問題化解於無形,像扁鵲二哥一樣把病消滅在萌芽中。

成功的人生需要增強防患意識,還應自省、自律,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要有未雨綢繆的預案,還要有力挽狂瀾的能力和戰略思維。扁鵲能治重病,醫術非常高超,妙手回春,難能可貴,卻非常謙虛。扁鵲做到了嚴於律己,自我檢查,對自己有清醒的認識,最終成為一代名醫。2002年華為和美國思科有一場官司,這場官司讓任正非意識到:如果有一天美國如果封鎖高端芯片供給將會產生重大危機。因為他做出了極限生存的假設,開始打造自己的“備胎”芯片。2019年美國封殺華為的消息傳出後的第二天,華為宣佈一夜之間海思全部備胎芯片全部“轉正”,華為力挽狂瀾,確保了華為大部分產品的戰略安全與連續供應。

扁鵲三兄弟能“治未病”、“治始病”和“治重病”,都是值得敬佩的人。雖然往往人們對“治重病”的人佩服的五體投地,但事先控制優於事中控制,事中控制好於亡羊補牢,能夠未雨綢繆,才是真正的高手。

高手過招,未雨綢繆,防患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