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分析|從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報告展望2030

近年來,各國紛紛加大電動汽車的發展力度,將電動汽車作為提高國家經濟和製造業競爭力、吸引外資的重要抓手。

2018 年上半年,國際能源署IEA 發佈年度報告《2018 全球電動汽車展望》,基於全球電動汽車的市場現狀和鼓勵政策、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電池技術發展等因素,梳理了全球車市場發展特點、充電基礎設施發展趨勢,以及電池走向和政策考慮等。

該報告對我國推動電動汽車發展,加快汽車產業向電動化轉型具有重要意義。

趨勢分析|從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報告展望2030

全球電動汽車出現三大特點

01

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快速增長

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佔比2/3,銷量超過了110萬,比2016年增長了54%;其中日本、德國電動汽車銷量迅猛,比2016年增長了100%;中國在電動汽車領域已經是當之無愧的巨頭,2017年中國市場電動汽車銷量達58 萬臺,增速高達72%。

趨勢分析|從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報告展望2030

從各國電動汽車新車銷售在本國汽車總銷量中的份額看,北歐地區領先,其中挪威新電動汽車銷售比重達39%,冰島和瑞典分別為12%和6%。

趨勢分析|從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報告展望2030

產業政策是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快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全球主流車企紛紛發佈電動汽車規劃,在產業化佈局及先進電動技術研發等方面制定了明確的時間表和發展目標,加快電動化進程。

02

多國加快部署充電基礎設施

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達到350萬個,其中私人慢充充電樁接近300萬個。其中荷蘭、德國、中國樁車比最高,分別達0.28、0.22和0.17。

趨勢分析|從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報告展望2030

對於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多國政府提出了與電動汽車相匹配的發展目標:

中國計劃在2020年建成12000座換電站、480萬個私人充電樁以滿足500萬輛電動汽車使用需求。

歐盟制定了2020年、2025年和2030年的充電基礎設施發展目標。

美國計劃在2017-2027年斥資20億美元建設充電基礎設施,其中加州到2025年將建成包括1萬個快充樁在內的25萬個充電樁,以滿足2030年500萬輛電動汽車使用需求。

03

四大驅動因素決定動力電池成本和性能

電池成本在電動汽車售價中佔據了較高比例。電池成本和性能的四大驅動因素包括電化學性能、製造規模、電池尺寸和充電速度。

趨勢分析|從2018年全球電動汽車報告展望2030

2030年電動汽車市場預測

IEA採用情景分析的方法,主要採用兩種情景對全球電動汽車和充電基礎設施發展進行了預測。

新政策情景:即IEA世界能源展望的核心情景,包括全球各國政府制定的最新針對電動汽車和充電基礎設施的政策和措施。

EV30@30情景:即基於EVI國家EV30@30的運動宣言,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市場份額達到30%。

在新政策情景下,IEA預計2020年全球電動汽車保有量將達到1200萬輛,2030年達到1.25億輛,市場份額提升至6%,動力電池需求量從2017年68GWh將增至2030年775GWh。同時 IEA 還指出,1.25 億臺這個數字只是保守估計,如果各國採用更為激進的方式來防止氣候變化和控制溫室氣體排放,電動汽車保有量可能會達到 2.2 億臺。

在EV30@30情景下,IEA預計2030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將達到3800萬輛,保有量突破2.20億輛,2030年動力電池需求量將達到2.25TWh。

總結

該報告對我國電動汽車發展有三點啟示:一是應統籌完善電動汽車政策體系;二是必須重點攻克動力電池關鍵核心技術;三是加快充電設施智能化、網聯化建設。

未來,隨著電池性能提升、技術發展成熟以及消費者偏好改善,我國還應採取如降低電動汽車購車成本、推動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出臺排放管制政策等多項措施為電動汽車發展營造最佳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