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相助“家國情”——寫在內蒙古自治區成立紀念日(三)

5月的內蒙古,鮮花競放、楊柳吐綠,煥發出勃勃生機。

73年前的5月1日,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第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正式成立。

73年來,在黨的民族政策光輝照耀下,內蒙古各族人民守望相助、團結奮鬥,贏得並長期呵護模範自治區的崇高榮譽。各民族手拉手、心連心,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抱在一起,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譜寫了民族團結的動人篇章。

守望相助,呵護崇高榮譽

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時指出,內蒙古是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發源地,具有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要高舉各民族大團結旗幟,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踐行守望相助理念,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把各族人民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共同守衛祖國邊疆,共同創造美好生活,在新時代繼續保持模範自治區的崇高榮譽。

內蒙古各族人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大力弘揚民族團結的光榮傳統,讓模範自治區的崇高榮譽煥發出時代光彩。

今年春節期間,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在祖國大地蔓延,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成為全國人民的自覺行動。

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78歲的“人民楷模”都貴瑪向該旗紅十字會捐款5000元。她還向四子王旗腦木更蘇木烏蘭席熱嘎查黨支部交納特殊黨費1000元。

與此同時,當年受到草原母親撫養呵護的那些“國家的孩子”也紛紛行動起來,為抗擊疫情捐款捐物。

包頭市達茂旗司法局幹部查干朝魯說:“20世紀60年代,草原母親用寬廣的胸懷接納了我們,今天國家有困難,我們要用實際行動回報母親的厚愛。”

草原母親和“國家的孩子”在特殊時期表現出的家國情懷和無私大愛,生動演繹了祖國大家庭中各民族血濃於水的深情。

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過程中,各民族守望相助的精神得到了進一步昇華。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內蒙古840多名白衣戰士請纓出征,馳援湖北武漢、荊門、隨州。自治區先後支援湖北600噸牛羊肉和牛奶等生活物資,內蒙古社會各界向湖北省捐款1.14億元。

在抗擊疫情的戰役中,我區各族幹部群眾主動擔當,戰鬥在抗擊疫情最前線,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人民戰爭、總體戰、阻擊戰不懈奮鬥,湧現出了何建華、包長命、秦紅、徐潤平、滕逸鶴等一批先進個人。

在內蒙古,民族團結的故事代代相傳,民族團結的事蹟感人至深。

當年,為支持國家的航天建設,額濟納旗三遷旗府,把最好的牧場獻給了航天事業。為建設包頭鋼鐵集團公司,達茂旗人民獻出了白音敖包聖山。為保護集體羊群,草原英雄小姐妹龍梅、玉榮與暴風雪頑強搏鬥,表現了草原兒女的堅強與勇敢。

改革開放以來,草原各族兒女發揚守望相助的光榮傳統,團結一心致力於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黨的好乾部牛玉儒、草原神醫王布和、模範檢察官潘志榮、社區“總理”武荷香等一批民族團結進步典型不斷湧現。

黨的十八大以來,自治區黨委、政府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內蒙古重要講話精神和對內蒙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出臺專門文件,採取一系列創造性行之有效的措施,為進一步做好民族團結、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創造了條件。

2019年國慶前夕,我區27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集體、33名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受到國務院表彰。

團結奮鬥,建設亮麗北疆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表彰大會上指出,要把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全面深入持久開展起來,創新方式載體,推動進機關、進企業、進社區、進鄉鎮、進學校、進連隊、進宗教活動場所等。

社區是各族群眾共同的家,全區各地創新方式,讓“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的思想在社區生根發芽。

呼和浩特市賽罕區人民路街道興康社區成立了少數民族黨員志願者服務隊,在一站式辦事大廳設立少數民族特色服務窗口,切實幫助少數民族群眾解決就業、子女上學、法律服務等難題。

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王府街道騰格里社區舉辦以“祖國情繫千萬家、民族團結你我他”為主題的民族藝術故事會,邀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為居民講解阿拉善歷史文化,加深廣大居民對民族團結重要性的理解。

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巴彥社區通過開展評選民族團結家庭、社區民族團結之星等活動,增強了各族群眾的凝聚力,社區裡11個民族8957名居民生活得其樂融融。

在中小學校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讓學生們從小樹立歷史觀、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是做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有效手段。

鄂爾多斯市烏審旗第三實驗小學把校園作為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重要陣地,將蒙古語納入校本課程,並配備蒙漢兼通的專任教師。

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烏審旗第三實驗小學校長王金才說:“學生在校內學講蒙古語、學唱蒙古語歌曲,回到家中還可以給父母展示學習成果,孩子們學習蒙古語的熱情非常高。”

民族團結教育要從娃娃抓起,鄂爾多斯市每年安排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經費200萬元。還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構築起從小學到大學的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體系。

作為全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示範單位,阿拉善左旗蒙古族學校針對不同年級的學生開展民族知識啟蒙教育、常識教育和民族團結教育,促進了各族學生相互瞭解、尊重、包容、學習和欣賞,讓民族團結的種子在校園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在內蒙古,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七進”工作正在紮實有效地開展。截至目前,全區有43個單位被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278個單位被命名為自治區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單位。興安盟、呼倫貝爾市、鄂爾多斯市先後被國家民委命名為全國民族團結進步示範盟、示範市。

自治區深入踐行守望相助理念,精心呵護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紅色文藝輕騎兵”烏蘭牧騎抒人民情懷、演人民生活、聚人民力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貫穿國民教育全過程,“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深深紮根各族人民心中。

自治區民委主任奇錦玉說:“在開展好民族團結進步創建‘七進’工作的同時,自治區將進一步增強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推動民族團結入腦入心,拓展創建工作的覆蓋面和影響力,推動民族團結進步事業不斷創新發展。”

不忘初心,續寫發展篇章

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

自治區成立73年來,在黨中央正確領導下,自治區歷屆黨委、政府帶領全區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砥礪奮進,不斷加快經濟社會發展。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區上下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內蒙古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切實把習近平總書記給內蒙古量身定製的行動綱領和精心擘畫的宏偉藍圖變為建設現代化內蒙古的生動實踐,祖國北疆呈現出經濟發展、民族團結、文化繁榮、邊疆安寧、生態文明、各族人民幸福生活的亮麗風景。

2019年,全區生產總值達到17212.5億元,人均生產總值67852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059.7億元,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555元。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民族不能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一個民族也不能少。

2019年底,在黨的扶貧政策的幫扶帶動下,呼倫貝爾市陳巴爾虎旗東烏珠爾蘇木白音烏拉嘎查建檔立卡貧困戶呼其圖等269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全部脫貧。

今年3月,自治區31個國貧旗縣全部摘帽,總計57個貧困旗縣實現清零,3681個貧困嘎查村脫貧出列。

自治區國家標準下農村牧區貧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57萬減少到2019年底的1.6萬,貧困發生率由11.7%下降至0.11%。

近年來,自治區大力實施興邊富民行動、扶持人口較少民族發展和少數民族脫貧攻堅行動,加快少數民族和少數民族貧困地區發展。

“十三五”以來,自治區民委累計向全區20個邊境旗市區投入中央及自治區少數民族發展資金11.54億元。2020年,中央及自治區累計下達少數民族發展資金6.62億元。

自治區認真貫徹落實民族區域自治法,把中央支持、發達地區支援和自身奮鬥有機結合起來,堅定不移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的路子,森林覆蓋率和草原植被蓋度實現“雙提高”,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實現“雙減少”。

自治區經濟快速發展,為改善民生加快社會事業發展提供了強大的物質保障。

自治區把七成左右財力用於民生建設,覆蓋城鄉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日益完善,教育、醫療、文化、體育、社會保障等事業長足發展,平安內蒙古、法治內蒙古建設紮實推進。自治區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城鄉面貌煥然一新、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各族群眾的日子從物質上到精神上都更加紅火起來。

——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

——推進興邊富民行動,提高非一線邊民補助標準,加快少數民族聚居地區經濟社會發展。

——保護、使用和發展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加強少數民族古籍保護整理和研究,做好城市民族工作。

——深化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加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

今年的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對做好自治區民族工作做出了明確的部署。

面向未來,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內蒙古2500萬各族人民正只爭朝夕、不負韶華,努力建設亮麗內蒙古,書寫新時代“模範自治區”壯麗篇章!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蘇永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