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最忠心的4人,有機會黃袍加身,但都選擇了效忠君王!

歷史上的開國皇帝獲得皇位的途徑大約有三種,一是前朝皇帝不得人心,民怨四起,梟雄乘機起義奪取皇位,如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等就是通過這種途徑奪取皇位的。二是權臣奪取皇位,如隋文帝楊堅、宋太宗趙匡胤就是通過這種途徑獲得皇位的。三是滅掉中原王朝奪取皇位,如元朝和清朝。

權臣奪權是最容易的一種方式,因為隋文帝和宋太祖奪取皇位,幾乎沒有發生流血事件,但也是最危險的一種方式,古代大臣造反成功例子極少,而且一旦失敗,面臨他們的是滿門抄斬和誅九族等重罪。

即便如此,還是有不少權臣造反。不過歷史上有4位忠臣,他們有實力黃袍加身,但都沒有造反,而是選擇了效忠君王。

歷史上最忠心的4人,有機會黃袍加身,但都選擇了效忠君王!


一、蒙恬

蒙恬是秦始皇時期最重要的大將,他雖然在秦滅六國之戰中沒有多少建樹,但在抗擊匈奴作戰中建功頗多,多次重創匈奴,使匈奴不敢進犯中原王朝。蒙恬是一個能征善戰的猛將,而且手握三十萬大軍,若他想造反,秦朝沒有人能抵擋他,不過一向忠誠的他,在性命難保的時候,依然選擇了忠誠。

秦始皇病逝後,本想讓長子扶蘇做皇帝,但被心腹趙高篡改了聖旨,扶持胡亥做了皇帝。胡亥當上皇帝后,害怕扶蘇和蒙恬對自己不利,於是準備除掉他們,他們偽造了一份秦始皇的聖旨,要求扶蘇和蒙恬自殺。扶蘇單純,看到聖旨後選擇了自殺,蒙恬覺得有詐,所以沒有自殺。

後來他得知不是秦始皇要殺他,而是趙高和胡亥要殺他,這時候胡亥已經是皇帝,胡亥要他死,作為臣子他不得不聽。蒙恬手握有三十萬軍隊,他有實力造反,但他不願背叛君主,所以遵從了胡亥命令,自殺身亡。

歷史上最忠心的4人,有機會黃袍加身,但都選擇了效忠君王!


二、霍光

霍光的歷史口碑不好,他雖然是漢武帝留給劉弗陵的輔政大臣,但他憑藉著劉弗陵的信任,很快大權獨攬,在漢昭帝劉弗陵死後,霍光的權勢大到可以左右皇帝人選、擅廢皇帝的地步。

霍光起初選的漢昭帝繼承人是昌邑王劉賀,但劉賀還未坐穩皇位,就開始給親信封官,準備架空霍光,這讓霍光不滿,他以劉賀淫亂無道為由廢掉了劉賀,選擇扶持漢武帝曾孫劉病已做了皇帝。

因為有劉賀的前車之鑑,所以劉病已依然讓霍光掌握權力,處處聽霍光的。霍光是臣子,劉病已是皇帝,他握著權力不交,還讓皇帝聽他的,這不是一個忠臣應該做的事,所以霍光的歷史口碑不好。

霍光廢掉劉賀後,有能力自己稱帝,但他沒有,而是依然選擇讓劉氏子孫做皇帝,並且幫助劉病已實現了國家的中興,從這些看,霍光算是一個忠臣。

歷史上最忠心的4人,有機會黃袍加身,但都選擇了效忠君王!


三、郭子儀

郭子儀是唐朝名將,在安史之亂的時候,他率兵擊敗了安祿山、史明思等人,挽救了將亡的大唐。安史之亂後,盛唐光景不再,同時藩鎮割據的弊端也沒有消除,反而愈加嚴重,各地的叛亂不斷,唐朝幸虧有郭子儀,哪兒有叛亂他就率兵去哪兒鎮壓,這才使李唐江山沒有落入他人之手。

郭子儀因為戰功卓著,所以官職很高,在軍隊和唐朝的影響力也很大,若他想做皇帝,也不是一件難事,但郭子儀選擇了效忠皇帝。

郭子儀每次出征回來後,都會主動交出兵權,同時還讓府邸大門打開,方便皇帝監視自己,這讓皇帝對郭子儀也比較信任,所以郭子儀也成了歷史上為數不多的功高蓋主,還能得以善終的功臣。

歷史上最忠心的4人,有機會黃袍加身,但都選擇了效忠君王!


四、諸葛亮

諸葛亮是忠誠的典範,在劉備三顧茅廬,將他請出山後,他幫助劉備拿下了荊州、益州等地,實現了三分天下。不過由於對手強大,劉備最終沒有完成興復漢室的重任,所以他將劉禪託付給了諸葛亮,希望諸葛亮能幫助劉禪完成興復漢室的重任。

劉備對劉禪的能力也一清二楚,他對劉禪能否完成此興復漢室的重任心存疑慮,所以交代諸葛亮,若劉禪沒有能力做皇帝,他可取而代之。

劉備死後,權力落在了諸葛亮手中,他想取代劉禪也不是什麼難事,但諸葛亮卻從未想過取代劉禪。

諸葛亮盡心的輔佐劉禪,幫助劉禪治理天下,同時為了實現興復漢室的重任,他又率兵不斷北伐,最終因勞累成疾,病逝五丈原。諸葛亮是一個為了君主鞠躬精粹、死而後已的人,堪稱忠臣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