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一次出川成功,诸葛亮六次失败,韩信:我的成功路你复制不了

刘备去世后,将日薄西山的蜀国留给刘禅继续统领,蜀国这艘四处漏水的破船,显然是刘禅无法驾驶的,所以刘备托孤给军师诸葛亮以挽救颓势;此时蜀国内部的矛盾激化,隐有难以压制的趋势,诸葛亮深知必须树立起“先帝遗志”这面大旗,才能将蜀国上下人心凝聚团结;因此他亲率大军北上伐魏,可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诸葛亮六出祁山均以失败告终。

莽莽群山,就像一道无情的锯齿,将他的北伐之梦断送在悠悠山谷之中,诸葛亮微眯着疲惫的双眼,望向山顶凝结的白雾,想起数百年前,韩信曾顺利出川攻楚,而自己却被茫茫大山困在蜀地不得动弹,他布满沟壑的脸上满是不甘与哀伤.......

韩信一次出川成功,诸葛亮六次失败,韩信:我的成功路你复制不了

第一,兵力悬殊

韩信与诸葛亮二人均以四川为根据地,出蜀攻打强敌,韩信能一次性顺利过关,而诸葛亮却被莽莽群山围困到生命终结之日,诸葛亮难以复制韩信成功之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刘邦入驻汉中时就已带兵3万,短时间内又吸引到1万多人的追随者,此外刘邦还命郦商率数万大军平定汉中,到了韩信攻打陈仓之时,汉军已多达十万之众,而且这些军队,多是经历过秦末起义,身经百战的精兵悍将;再看韩信的三位对手,加起来兵力不足五万人,镇守陈仓的雍王章邯,至多也就3万人马,而且还是匆匆组建的部队,战斗力堪忧,因此韩信在兵力上已经压制了敌人,纵使有天险阻挡,胜利也只是时间问题。

而夷陵之战后,蜀国元气大伤,5万精锐全军覆没,等到诸葛亮北伐之时,除去镇守蜀地的兵力,能调的部队只有3万多人,还尽是一些老弱病残;而曹魏在洛阳布有重兵,随时可以支援汉中,再加上魏国重兵把守交通要道,诸葛亮又怎么能北伐成功呢?

第二,韩信偷袭,诸葛亮打明牌

韩信能够顺利出川,很大程度是因为出其不意;在刘邦被封到四川之时,就烧毁了东进栈道,表现出自己安守巴蜀无心争霸的假象,以此来麻痹项羽,随后又声东击西,明面上重修栈道吸引楚军的注意力,暗地里却让韩信走小道偷袭陈仓,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而诸葛亮的北伐行动,可谓是天下皆知的明牌了,诸葛亮贯彻“隆中对”的战略思想,坚持出蜀伐魏,此举人人尽知毫无机密可言,因此魏军早有准备,在出蜀的要道上重兵布防,将诸葛亮偷袭关中的计划全盘扼杀。

韩信一次出川成功,诸葛亮六次失败,韩信:我的成功路你复制不了

第三,韩信行险,诸葛亮用兵保守

众所周知韩信擅长出奇计,往往兵行险招,他用“明修栈道”的计谋打掩护麻痹敌人,暗地里率军搞偷袭,直至韩信兵临城下之时,雍王章邯还以为通报士兵在痴言妄语;而蜀国当时国力积弱,诸葛亮不敢轻易冒险,作战计划很是保守,绝不做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动;部下魏延曾经建议奇袭子午谷,派精锐偷袭汉中,而且只要5000人马,但诸葛亮认为此举风险太大,他害怕赔上这5000兵士,就否定了魏延的计谋,因此蜀军也就失去了“暗渡陈仓”的良机。

韩信一次出川成功,诸葛亮六次失败,韩信:我的成功路你复制不了

第四,蜀国内部斗争

韩信偷袭陈仓,得到了刘邦的全力支持,汉军上下放手一搏,誓要拿下陈仓战略要地;而诸葛亮要面对的形势则更为复杂,他否定魏延的偷袭子午谷计策,不仅是因为不敢,更多的是因为不能为之,当时诸葛亮北伐行动的后勤工作,由益州土著势力负责,在出发前李严就曾与诸葛亮讨价还价,因此诸葛亮生怕奇袭之时,李严在粮草上做文章导致兵败;而且诸葛亮必须要将兵权控制在手中,刘备死后蜀国上下摇摇欲坠,诸葛亮以北伐凝聚人心,胜利与否并不重要,但是万不可造成大规模伤亡,否则益州土著势力将会趁机发难,诸葛亮就有失去兵权的危险,一旦失去兵权,诸葛亮也就丧失了在蜀国的生存空间,因此他必须求稳,不能给益州势力抓住把柄的机会;蜀国的内部斗争,是造成诸葛亮不愿行险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诸葛亮不能重走韩信的老路,不能重演顺利出川历史的原因,主要就是因为蜀国实力弱小,再加上北伐行动人尽皆知,魏国对此早有防备,不给诸葛亮“暗渡陈仓”的机会;而且蜀国内部形势复杂,迫使诸葛亮只能稳扎稳打,不敢轻易兵行险招,俗话说“重病需猛药”,蜀军远弱于魏军,不用奇袭战术,也就永远地失去了顺利出川的可能性。

【参考资料:《史记》,《三国志》,《三国演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